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对"为目"与"为腹"理解的差异,《老子》第十二章主要出现了三类不同解读:一是以任继愈、叶朗为代表的艺术、审美否定论;二是以高亨为代表的轻审美、重实用的人生态度论;三是以徐复观、李泽厚与刘纲纪为代表的感官审美批判论。而如果以老子美学思想的整体性和《老子》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为理论依据,感官审美批判论解读相较而言更接近本义。并且,老子对过分满足感官欲求而轻视精神审美追求风尚的批判,对当下文化创意的审美提升具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李约瑟难题"本身所蕴涵的逻辑矛盾进行了揭示;然后从中西不同的认识论范式的比较分析的视角对"李约瑟难题"予以重新解读,从而得出结论:"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差别实际上标志出了中西传统认识论的根本分水岭,中西不同的认识论范式对应着两种不同的科学范式,古代中国只有自然哲学和实用科学而从来没有理论科学,我国自始至终缺乏理论科学得以生长的文化基因(数学理性、逻辑理性、实验理性和自由精神等).因此,我国当前必须重新审视"李约瑟难题",避免"李约瑟难题"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力培育适于科学生长的文化土壤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霍金难题"是当代著名科学家霍金近期提出的一个关于人类前途的技术性难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从哲学视角解读霍金难题,评说霍金提问的时代意义,其难点不仅表现在不易从技术上给出一个确保人类持续发展的百年规划,而且还在于我们难于推进这一规划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八十多年来对《孔乙己》的主题认识大约经历的四个阶段,在多元阅读理论视野中,语文新课程在解读作品的策略上,发生了由过去按照教参的“定论”强制灌输的“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加尔文教教义作为清教理论的重要基础,在清教历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试用这个教义理论来解读《红字》这部经典之作,深刻阐释《红字》中有关"预定论"、"原罪"和"因信称义"的深刻内涵。让我们在探寻霍桑对这部小说理解的同时,进一步探索清教教义理论奥秘。这对于我们重温《红字》的魅力,加深对小说的理解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学者本是寂寞的。然而 ,学者在寂寞中充满智性和灵性的思考却应该为世人所熟知。所以 ,无须讳言 ,以客观、公正的心态为优秀的学术著作宣传、介绍 ,扩大其影响 ,应是学术书评的使命之一。由此 ,当拜读江龙先生的近著《解读存在 :戏剧家萨特与萨特戏剧》 (湖南大学出版社2 0 0 1年 5月出版 )数遍之后 ,我便有了言说的理由和底气。一、从戏剧入手 :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如何定位萨特 ,这是每一个萨特研究者都曾经面对过的难题。他是哲学家还是文学家 ?学术界尚无定论。而萨特本人对自己的身份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他一方面认为自己始终是一个…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衔接、理论认识、总体布局、价值取向四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缘起进行尝试性解读,并择其要者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走向是:破解面向世界的难题、和谐发展的难题和导控资本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正> 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以下引此书不加注出处),是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一部影响颇大的著作;它的理论体系大致可分为诗歌艺术本质论和审美理想两大部分。近年来,它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人们大体集中在对其诗歌艺术本质论的探讨上,而忽视了对其审美理想的研究。这是因为学术界对此基本上已形成一种定论。在定论面前,人们往往失去研究的兴趣和勇气。然而在观念更新的时代,我们有必要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传统的理论——那怕是定论,目的在实事求是,还原理论的面目,绝非标新立异,哗众取宠。  相似文献   

9.
正义是政治学的核心范畴,但什么是正义,历来没有定论;正由于没有定论,在政治共同体中,每个成员对正义的观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对正义的见解经一定的程序处理成为一种共识正义,并可以之指导人们的政治生活.但对这种共识正义的理解的不同和运用的不当,会使其普适性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0.
对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历来争论颇大,学界一直有不同意见,迄今尚无定论。中西方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解说,正表明这个问题本身的繁难,也表明相关因素的复杂。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我们不但要知道其在不同阶段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更要利用历史的辩证观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样我们才能对不同看法的得失做出更有根据的评判,从而把握今天我们美学的研究对象究竞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法学界普遍主张紧急避险所保全的权益必须大于其所损及的权益,否则为保全生命而牺牲生命的恶性事件将有增无减。于是,在紧急避险限度条件问题上便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权益对等否定论。透视权益对等否定论的价值论和方法论,则我们将走向权益对等肯定论,即紧急避险可以是保全的权益与损害的权益两者相等。  相似文献   

12.
《克拉底鲁篇》是柏拉图关于语言哲学的一篇对话,旨在解决名称的正确性问题,即为了获得正确的名称我们究竟应该选择自然论还是约定论。柏拉图认为名称具有"教育和区分"的作用,由于名称的这种工具性,柏拉图在命名问题上经历了强化的自然论—弱化的自然论—弱化的约定论—强化的约定论这一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的政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既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又具有深邃的学理内涵,需要我们从不同学科角度加以深入解读。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层面认识和推进社会和谐,这是关于和谐社会政治学解读的首要含义;从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层面认识和推进社会和谐,这是关于和谐社会政治学解读的根本要义:从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层面认识和推进社会和谐,这是关于和谐社会政治学解读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4.
杨新刚 《东方论坛》2012,(5):128-129
鲁迅研究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显学,关于鲁迅思想与作品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但在20世纪之交,鲁迅研究似乎正走入一个窘境:研究队伍逐渐萎缩,突破性的学术成果难得一见。究其因:其一,鲁迅是一个被"过度阐释"的文本,解读鲁迅及其作品难度很大,需要相当的学养和能力;其二,鲁迅研究的新成果往往成为一个阶段的定论,某些流行论点一经传播,就会对鲁迅的全面探索构成遮蔽,致使鲁迅研究走入"尖端"而难有创新;其三,鲁迅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 ,翻译的等效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翻译中 ,怎样才能达到完美 ,等效呢 ?针对这一问题 ,不同时期的译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但迄今为止还无定论。文章试图从翻译学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文中介绍了几种不同的翻译观对翻译等效问题的不同看法 ,以及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处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广告语言的文化包装和解读偏见。前者谈的是广告语言对文化因素的借用 ,即对广告语言进行文化包装 ,使之具有文化氛围和文化品味 ;后者谈的是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广告受众对广告语言的解读会有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们把道德圣人理解为一个为了他人和社会的福祉而竭尽全力地努力的人,那么苏珊·沃尔夫在其1982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中论证了两个看上去相互矛盾的主张。第一,一个人可以理性地拒绝成为一个道德圣人;第二,道德圣人是一个在道德上高尚的令人尊敬的人。本文将这个隐约的困惑称为“道德圣人难题”。我们首先检验和批评沃尔夫为这个难题提出的解答,然后指出道德圣人难题与众所周知的反对后果主义的道德苛求难题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最后我们提出一种整体的后果主义观点,并展示这种理论可以同时解答道德苛求难题和道德圣人难题。  相似文献   

18.
"多元有界"、"多元有度"是针对多元解读中的不合理现象而提出的,但它们也缺乏合理性,针对"有界"、"有度"的不足,我们提出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应"有基"。"多元有基"允许从历史、政治、经济等多种角度、不同维度和层面进行解读,充分考虑学生水平差异,同一角度上又允许不同程度的解读,离"中心基点"近的与离"中心基点"远的只是合理度上的区别,并结合鲁迅作品初步分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具体实施"多元有基"。  相似文献   

19.
最早引进“科学”一词的中国人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学界关于中国最早使用“科学”一词的人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梁启超、康有为、严复。但所据史料皆存在问题,未可据为定论。据现存可靠史料,王国维应是引进“科学”一词的第一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戴维森等人曾先后基于不同理由对"一门语言"的观念提出质疑。戴维森认为,约定论语言观对语言能力的描述需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原则与人们对"乱语"现象的成功诠释不相容。约定论语言观不能解释"乱语"的成功诠释;共享的语言知识对于成功诠释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如果认为一门语言是语言交流实践中双方必须共享的一个受制于约定的规则系统,那么,交流的成功(尤其是对乱语的成功诠释)就表明没有这种意义上的"一门语言"。从这个立足点重构的戴维森论证,既可以避免达米特和巴昂的解读缺陷,又能保留戴维森语言哲学的一些重要洞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