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只有立足本文,明确教学目标,设置适当的对话话题并加以适时点拨,才能使课堂在预设与生成中形成有效的对话,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前奏,亳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文本解读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学的核心,生本对话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这是核心要义,是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笔者以为,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不能走马观花,急于求成,不能蜻蜒点水、浅尝辄止,正如叶圣陶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文教学是“独白”式教育,它忠诚于学科,却背弃了学生;进行着表演,却没有了观众;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追求着效率,却忘记了意义。针对这种弊端,依据教育交往理论.新课标精辟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它也是师生与文本的一种相互作用的对话。这种互动对话作为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既昭示着民主和平等,也张扬着个性和人性,更凸显着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对话”固然可以理解为无声的心智交流。然而,必须注意的是,这种“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大量地体现为师生间的“言语对话”。由于理解上的种种失误.在具体的实践中.师生间的课堂言语对话还存在着不少有待于纠正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其中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是这个活动的重要特点,三者"对话"成功,就会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否则,阅读教学目标难以达到。  相似文献   

5.
巴赫金曾经说过:“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应该尊重对方,因为任何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对话教学,使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交往、理解,也使人与世界、与文本间相互认同、体验。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认识到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可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度的把握,致使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无效对话的倾向。而夯实基础,让孩子与文本亲密接触;眷注学情,让孩子成为课堂对话的主人;智慧理答,让教师指导无痕介入;形式多样,让课堂在“动静”之间“张弛有度”等策略有助于以提高课堂对话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对话说”是新课程理念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平等意识,“对话”的多元构成是“对话”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兰香 《新天地》2011,(9):137-137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作品感受、理解以及初步的欣赏评价能力,尤其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在比较、判断反思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师生间的文本对话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课堂上,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是一人独白,应该是双向的交流,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所谓"立体化阅读教学",就是以文本为媒介,加强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立体对话,力求多维立体地解决阅读教学的平面化、浅显化问题,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强调立足文本,细中学;引入资料,拓中学,使语文课堂充分厚实起来。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英语教学还停留在技能型教学阶段实际,提出了开放与解构的阅读教学方法。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巴特、克里斯蒂娃对“互文性”的阐述是其理论基础。文本意义是不确定的,文本的理解依赖于互文性的分析,文本的意义产生于对文本的解构和重组创造。教师的角色是引领学生进行多维思考,使学生的知识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为扭转重复、模仿他人(教材编者、教参、教师)的阅读教学状况,摆脱以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提倡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分享彼此的观念和人生体验的过程,是学生在平等与合作的平台上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建构知识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阅读过程是对话过程,而语文阅读教学的对话状态,则是学生、文本、教师、教材编写者等参与者之间形成对话关系而呈现的一种教学状态.它在形式上没有固定的某种模式,在内容上没有应试的功利色彩,在读解上没有不变的标准答案.这种状态,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应有状态.  相似文献   

14.
郑建胜 《阅读与作文》2007,(6):48-48,21
新课标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对文章的解读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使阅读教学呈现出“百家争鸣”现象。然而,部分教师却从纯“文本崇拜”走向另一个极端——纯“文本批判”。甚至于完全忽略文本的暗示、提示,随心所欲,毫无限制地进行解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对经典文学的一种亵渎,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悲哀。试举以下课例,以期引发对此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三者之间在教学本质上的合作与沟通。语文教育满含主体情感,充满情感体验,需要师生共有一种植根于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当文本进入教学流程之后,随着师生活动的不断发展,师生与文本之间就产生“人本”对话,使接受者(师生)从文本中直接把握或间接获得理解信息,进而凭借文本信息唤起记忆、储存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探究文本,在“人本”互动中感悟新意,习得能力。  相似文献   

16.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为影响的活动,存在着个别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中与作者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的过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都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如果考虑这些差异,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的话,教育如果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那么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文本的解读方式应是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个性化的。”那么,如何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标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应按这个要求新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它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欣赏、理解和评价的能力。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其实是一个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品位文本,从而与文本、与作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内心中、在情感上与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新课标所提倡的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出发 ,探讨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关系 ,并提出打通三者对话路径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