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城郊农村阶层分化背景下,征地拆迁本质上是对土地增值收益在农村各阶层间的再分配过程,它涉及到阶层间的博弈关系,必然对农村各阶层的状况、阶层流动和阶层关系产生影响,重构农村阶层结构。征地拆迁对农村各阶层的影响因各阶层的权力、土地和社会关系差异而不同,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的阶层实现了向上流动,而有的阶层则在经济、声望和职业地位等方面都下降了。征地拆迁中的阶层博弈既促成了精英阶层内部的利益联盟,也产生或加剧了其他阶层与农村体制精英的对立关系,农村阶层关系愈发紧张。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权力、资本、劳动三大社会阶层的利益博弈过程中,要避免权力阶层资本化和资本阶层权力化,二者在既得利益上结成同盟,对劳动阶层的利益肆意侵占,就必须在社会各阶层之间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伦理原则,有效制衡权贵资本的作用,保证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权责一致、公平流动和国家、市场、社会的动态平衡。惟其如此,才能最终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3.
阶层话语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影响公共政策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阶层话语权均衡,则公共政策公正、有效,利益分配合理,社会稳定;反之,阶层话语权失衡,公共政策失效,利益分配失调,社会失序.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话语权的失衡是造成“社会排斥”与“凝固化”现象、引致社会断裂与社会失序的根源,是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所在.  相似文献   

4.
组织运动的动力之源是利益群体的非均衡博弈,这种非均衡博弈关系反映了公共组织中组织单元(智能元)既是一种彼此相关依赖、相关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又存在着彼此之间在资源、地位、影响力、权力和权威等方面的一种不均衡和非对称的竞争关系;利益群体的相互博弈会产生一种组织化,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内在因素;在一个利益分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社会中,社会利益格局的均衡是由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通过非均衡博弈实现均衡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立足于浙北D镇的个案考察,引入阶层对抗的解释框架,集中在村庄政治场域,对富人阶层参政以及村级资源分配逻辑的分析,揭示经济分化背景下农民上访行为背后所反映的阶层性特点。富人阶层通过对村级权力位置的争夺获得村级资源和利益的分配权,并遵循私人化、市场化的分配逻辑将底层排斥于外,并引起其中部分直接利益受损的底层村民以上访为主要斗争方式进行反抗。这说明在大量利益不断注入以及富人阶层当政的情况下,村庄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各阶层之间在村级资源和利益上形成了一种竞争和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6.
[提要]城市社区微治理随着我国精细化治理理念的发展而逐渐兴起,这一治理模式更加聚焦于社区日常事务,弥补了传统治理在治理末端的高成本、低效能的不足。而在微治理模式运行过程中,主体间的协同与博弈是影响微治理效率的主要因素,深刻透视博弈逻辑可知,主体参与成本与获利间的收益率是影响微治理主体博弈行为策略的主要动因。据此尝试将“成本-收益”作为主体博弈类型划分指标,将微治理主体博弈归纳为矛盾削减型博弈、共利共享型博弈、利益均衡型博弈以及冲突凸显型博弈四种。而利益失衡、责任分散、公共精神孱弱以及制度保障缺失围绕“成本-收益”主轴,进一步导致了微治理主体在博弈过程中呈现出目标、责任、价值与秩序的多重博弈。为进一步弱化主体间对抗性博弈,提升治理的合作与协同,应在凝聚治理目标与厘清治理需求的基础上,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并不断培育社区公共精神的内化形态,以拓展主体合作的发展空间,使微治理这一“邻里合作治理”模式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7.
私营企业雇主与雇员关系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私营企业中雇主与雇员间存在着冲突与合作两种行为互动、交互作用的利益关系 ,双方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文章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 ,把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雇佣关系看成是一种博弈关系 ,雇主与雇员是参加博弈的直接当事人 ,他们都是博弈决策主体和策略的制订者 ,作为有理性的经济主体 ,双方都是从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在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 ,雇主和雇员需要相互合作 ,而合作中又存在着冲突。  相似文献   

8.
农村地权嵌入村庄社会关系并被其形塑.在阶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当前农村,地权已深深地镶嵌进了农村阶层关系之中,阶层而非个体、家庭抑或家族作为行动者的交互作用及动机、价值取向影响着农村的地权意识.地权的社区共识被地权的阶层共识取代,使不同阶层在处置村庄土地时发生地权冲突.在这个过程中,秉持不同地权诉诸原则的阶层的利益关系、社会关系、力量对比关系、政治博弈关系以及它们的变动,都影响着地权在不同阶层间的配置及其不稳定性,地权由此深深地烙上了阶层关系的属性.地权在本质上反映的是附着在土地上的“阶层与阶层之间的关系”.被烙上阶层关系属性的地权的冲突,其实质是阶层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9.
会计契约的缔约主体包括企业经营者和具有其它信息需求的利益相关者,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及双方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企业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就会计契约的履行进行着博弈.经营者信誉资本的存在给经营者带来了可置信的惩罚空间,因而使得会计契约能够有效地履行.  相似文献   

10.
私法中的身份是具有私法调整意义的主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身份在私法发展过程中逐步由等级维系之标尺转变为矫正正义的工具。现代私法中应有身份制度的存在空间,应坚持契约下的身份和身份上的契约的统一。现代私法中身份主体呈现多样性和开放性,个人、团体、群体与社会阶层等都可借助身份制度诉求其利益。身份制度也通过赋予个体身份权与阶层性身份利益的方式给予主体的全面发展需求以回应。我国是传统农业国,在大力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始终是最值得关注的特殊身份阶层,保障实现其阶层身份利益是我国当代身份制度社会化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1.
乡村资本的贫瘠制约了农民利益表达的空间。先天资本存量不足和后天资本增长乏力的现实让广大农民在利益表达中陷入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窘迫。摆脱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需要扩大乡村经济资本投入、增强乡村人力资本投入和培育乡村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2.
舆论场是意识形态激荡的主要场域。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加持下,舆论被嵌入作为整体社会力量的资本的运作规划,而资本天生逐利性背后的思维逻辑、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舆论走势,促发资本与舆论由应然状态下的互动转向实然状态下的博弈,解构并重塑了传统的传播格局。资本与舆论的博弈成为当前公共话语空间中的现实景观,这是时代变迁带来的传播转型,更是推动舆论顺势识变、因势求变、乘势驭变的重要机遇。通过对个体间的博弈策略分析,构建博弈矩阵模型,从博弈论视角透视资本与舆论博弈的潜在风险:资本意志的渗透,导致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削弱;资本私利与公共利益对抗,导致媒介公共性异化;资本逻辑与技术逻辑合谋催生的泛娱乐化,导致公共理性隐匿。面对愈加智能化、隐蔽化的资本影响,需要规范资本准入体系,权衡舆论场资本布局;优化资本伦理秩序,创造抵制私利导向的舆论生态;深化技术善治,引导公众回归价值理性本真。这是规范和引导资本在舆论场健康发展、成为舆论场的有益参与力量,是不断淬炼新时代的舆论张力,实现舆论对国家向心力、凝聚力、认同力正向构建及对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有效维护的治理思路和方法依循。  相似文献   

13.
PPP项目模式下公私合作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同,导致二者在利益分配上存在分歧,过高的资本回报率会直接损害公众利益、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过低的资本回报率则会影响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因此,解决公共产品服务效率与社会资本回报率的矛盾至关重要.基于博弈视角,分别在完全市场信息和不完全市场信息条件下建立公理化议价模型,寻求整体合作效益最大化的均衡解和盈利区间.结果表明:在完全市场信息条件下,双方利益与消费者对于该项目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市场需求量呈正相关;在不完全市场信息条件下,不同的市场需求量,私人企业生产总成本的合理区间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控制项目风险,保证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具有社会性并在生产生活中产生各种关系,诸种关系不是杂乱无章的堆积,而是具有一定秩序与规律的有机整体,这一整体就是社会关系系统.在政府主导型景区开发中,政府通过政治关系运用政治权力主导机构设置、资金投入、资产补偿等景区开发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利益分配.政府主导可能导致乡村社区丧失景区控制权;规划团队及规划方案使乡村社区核心景点和非景点区域利益获取出现分化,引发乡村社区利益空间秩序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在社会关系影响下,各利益相关者在乡村社区展开博弈,导致社区生产空间和旅游利益分配非均衡发展;社区居民与其他景区利益相关者的关联性及关联程度影响着社区居民的利益获取.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现代式社会资本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市民化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资本构建方向是现代式社会资本。构建现代式社会资本有利于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生活信息、社会信息等;有利于农民工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求得和谐生存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维护农民工利益。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应以政府政策制度支持为前提,以社会文化环境支持为基础,以组织化为核心,以自身能力和文化素质提高为动力,构建农民工现代式社会资本框架体系,促进农民工市民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中产阶级权益抗争行为日趋增加,社会矛盾主体的迁移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更大的难度。由此,通过分析调查资料,总结出中产阶级权益抗争具有以下特点:他们抗争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自身发展权益;他们具备专业知识,抗争能力更强;他们拥有更多社会资本作为抗争资源;他们的抗争行为更加理性守法;他们的抗争策略更加重视组织动员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社会矛盾主体迁移的治理新思路:注意维护中产阶级的发展权益;正确认识中产阶级权益抗争的性质;依法依规处理;坚持公开透明;注重沟通协商。  相似文献   

17.
信任关系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往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均指出"信任"关系具有外部效应,但对这种效应是怎样取得的并无共识.我们尝试建立一个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说明"信任"关系如何产生正的外部性,亦即产生超出个体理性计算之外的利益.我们的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一个多人互动的环境中,能否达到彼此信任,虽然会受到欺骗者所遭到的惩罚与欺骗利益多少的影响,但主要受到所处环境中具有信任者人数比例的影响.因此,可以说"信任"关系具有正的外部性,信任者人数越多,信任者所享受到的利益越大.  相似文献   

18.
从土地征收看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博弈均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利益博弈是其焦点,运用博弈理论分析征地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农民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利益博弈中所处的地位,在这三方博弈的过程中农民是最大的牺牲者,他们处于劣势地位,属于弱势群体;土地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形成了一种利益联盟关系,他们在博弈中处于优势地位,属于强势群体.农民处于弱势的原因是由于制度缺乏理性,据此从制度理性出发对失地农民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构建企业、竞争对手、网络消费者三方博弈模型,分析三者之间的博弈及其利益的得失,进而分析网络口碑负面推荐形成的原因和机理。研究表明: 竞争对手与网络消费者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联盟动力较强,二者的联盟是企业网络口碑负面推荐产生的主要原因;打破竞争对手与网络消费者之间联盟的根本是降低二者选择联盟策略的收益,压缩其博弈空间。  相似文献   

20.
农村社区中存在多种公共空间类型,公共空间为农民社会资本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公共空间促使了“后致”社会资本的产生与维持,这些社会资本为农民的生计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农村社区内“先赋”关系的功能。同时,作者分析得出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对农民社会资本的影响不同,其中组织型公共空间对农民社会资本的影响最为显著,这主要与农民在公共空间中的互动方式、互动对象、互动时间及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