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默     
陈年老酒 “服务员,你来看,你们这酒里怎么有根白头发?” “先生,从这一点上,您可以看出来,我们的酒是陈年老酒。” 翻译 一个英国人,到巴黎去做学术报告。当他演讲完的时候,下面的掌声稀稀落落,使他十分恼火。 一会,有个法国人走上讲坛。  相似文献   

2.
我与恢嘉学兄相交已有三十余年。此君给我的感觉有二。一是"坏"。记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陪授业老师去"庄"里出差,他请老师和我到家里吃饭,当见到酒柜中有几瓶好酒时便说:"酒是好酒,  相似文献   

3.
父亲的借口     
叶梓 《快乐青春》2011,(12):17-18
齐总正坐在会议室里开会,秘书慌慌张张地闯进来说:“齐总,齐小豫刚刚打来电话,说在国道上出了车祸。您的手机一直关机,他急坏了。”  相似文献   

4.
天天喝假酒     
苗青 《家庭科技》2006,(12):4-4
陈庆东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他的妻子因病4年前不幸去世了,惟一的女儿和他住在县城南郊一处低矮的旧平房里。生活过得比较清贫。他是个普通工人,平生没别的嗜好,就喜欢每天晚上喝二两酒。也不是什么好酒,散装白酒,一次买一大塑料壶,每晚二两。他原来是本县某公司的炊事员,今  相似文献   

5.
儿子的礼物     
那天,儿子急匆匆地向我跑过来,目光里满含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对我说:“爸,我要送您礼物!”说完,他摊开双手,让我瞧了瞧他手中的宝贝,一个5岁男孩的宝贝——一颗玻璃弹子、一辆旧的玩具汽车、一根断了的橡皮筋,还有一些我现在已记不起来的小玩意儿。“这都是我为您准备的礼物,”他得意洋洋地说:“请收下,爸,它们全都归您了!” “哦?”当时,我有事正要开车外出,便有些不耐烦地说,“不过,儿子,现在我没空,你先替我保管着,好  相似文献   

6.
蔡成 《快乐青春》2010,(7):56-57
父亲善酿酒,常有人上门请教。 一天晚上,临村一个姓张的,拎着半瓶酒上门:张说:“蔡师傅,您尝尝,这酒味咋这么寡淡?”他酿了一坛子谷酒,酒味稀薄。  相似文献   

7.
"第二类人"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的倔强和犀利在公司里是出了名的,奇怪的是老总从不责备我。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陈总,很多同事认为我态度强硬而不喜欢我,您却对我很谦让,为什么呢?" 陈总被我问笑了,他说:"因为你会成为第二类人。"  相似文献   

8.
穷人的风骨     
马鸿韵 《快乐青春》2014,(11):26-27
一天,我正要去上课,听到背后有人喊。我扭过头,是个农民模样的人,我不认识他。 他说:“马老师,我给闺女捎了些钱,麻烦您转交给她。”噢,原来他是我们班一个女生的家长。他随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当时我并未在意,只想让家长尽快把钱交给我,因为上课铃已经响了。  相似文献   

9.
伯乐驯马     
秦穆公让伯乐给他寻几匹千里马,只过了半年,伯乐就找到了五匹。秦穆公非常高兴,重赏了伯乐。过了一年,秦穆公找到伯乐,问他:“你去年给我找的那五匹千里马,是不是真正的千里马啊?”伯乐说:“臣怎敢欺骗您呢?我去年给您找的那五匹马都能日行千里以上,全是真正的千里马。”秦穆公说:“我昨天让它们跑了一次,一天一夜的时间,它们怎么连八百里也跑不了啊?”伯乐说:“请问大王,这一年来,您是怎么驯养这些千里马的呢?”  相似文献   

10.
一生的计划     
奥马尔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头脑里充满了智慧,而且稳健、博学,为人们所敬仰。有一次,一个年轻人问他:“您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刚一开始您是否就已经制定了一生的计划呢?”奥马尔微笑着说:“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我才知道制定计划是没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韦良秀 《家庭科技》2014,(10):15-15
一日我正在看书,母亲轻轻走过来,问我:"手机的短信,是不是有数量限制?"我一愣,没明白老人家的意思。母亲把她的手机递向我:"我刚才看到一个提示,说我的手机信息空间即将用完,让我删除一些。"母亲的手机是最普通的那一种,存储空间不大。听她这么一说,我回应道:"那就删啊,来,我帮您。"  相似文献   

12.
江教授,找到您我不由自主地想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三境界"所引用辛弃疾的一句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访谈了不少中青年专家,他们有治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或思想史、军事史,乃至宗教史等,就是缺少科学史。对我来说,您就是那个"灯火阑珊处"找寻已久的"他",承蒙支持配合,使访谈顺利进行。按照我刊惯例,还是从您的学术起步谈起吧。  相似文献   

13.
相传有一天,曹雪芹正在湖边垂钓,忽见一小伙子纵身跳入水中,欲自寻短见。曹雪芹急忙撑船过去,将他救上岸来,又连给他灌了几口酒,那人便很快苏醒了过来。一询问方知他不幸染上了黄疸,因无钱医治,不得已才走上了绝路。曹雪芹听后说:小小黄疸有何可怕?你若信得过我,就每天早晨到我这里来服药,分文不取,保你不出三个月,就会跟常人一模一样。  相似文献   

14.
《家庭科技》2008,(3):37-37
6岁的儿子是个肉食者,酷爱吃肉,别看他瘦得跟豆芽菜似的.吃起肉来却是一点都不含糊.能一口气吃上20个羊肉串儿。其实爱吃肉倒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他从小就不爱吃蔬菜,这真让我大伤脑筋。如果有肉菜,那么其他菜肴必然是一口不动,无论炒菜、炖菜,他也只捡荤的吃。为了让孩子多吃蔬菜,我是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5.
别说父母老     
我发现,父亲和母亲都特别不服老.别看他们都60多岁了,可依旧勤劳,每天忙里忙外,不肯歇歇安享晚年.每次我说他们老了,他们都不服气,急着和我争辩. 父亲种了很多菜,经常骑着电三轮车去城里卖菜.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爸,你都多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赶集卖菜多累,家里又不缺这点钱……”我话还没说完,父亲就生气了,冲我嚷起来:“我怎么老了?我耳不聋,眼不花,吃嘛嘛香,怎么会老呢?”我只好说:“您干活儿可得悠着点.”  相似文献   

16.
老爸砸手机     
《快乐青春》2014,(11):20-20
我带着手机去学校,班主任发现后把我喊到办公室一顿猛训,还叫来了我爸。 我爸一进办公室,老师就跟他讲了我带手机的事。  相似文献   

17.
只为一句话     
每年立冬一过,母亲会照例让我打电话给远在乡村的姨父,邀请他来家中作客。母亲的盛情在我看来纯属多余,因为老姨在十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俗话讲"姨娘亲,姨娘亲,死了姨娘断了亲。"老姨已经不在了,况且平时两家少有来往,这门亲戚应该了断了。但母亲并不这样想。她说姨父家一直没有脱贫,在我们家经济好转的情况下,理应接济一下他。姨父会在我打过电话的第二天上午,坐着他儿子开的一辆机动农用三轮车来我家。母亲早早准备好了饭菜,她知道姨父没事在家爱喝几口,就让我提前买了白酒。姨父是一个少言寡语的人,喝酒时更是把精力全部集中到酒上,小口地喝,细细地品,似乎在酒中体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喝罢了酒,姨父吃饭的时  相似文献   

18.
打掉那堵墙     
我在八一路口开了个烩面馆,味道、价格和场所都有优势,可效益就是上不去,来吃饭的人很少。 一天,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来吃饭,要了一瓶酒,点了几样小菜,要了一碗烩面。他吃饱喝足了却对我说:“老板,对不起,我忘带钱了,下次补吧!”我夫人一听就要发火。我看那人文质彬彬,不像吃霸王餐的无赖,就笑着大度地说:“没关系,没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一我和秦川谈恋爱,完全是他的一场精心预谋。5年前,我在某县中学做英语老师,每天下班要走很长的一段路再坐公交车回家。有一天等车的时候,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子叫住了我:"能不能借你的手机打个电话?"我正拿着手机玩游戏,一时没反应过来,有点迟钝地望着他。怕我不信,他拿出一部没电的iPhone4S在我眼前晃了晃。我犹豫着把手机  相似文献   

20.
小小的感动     
在一欢聚会上,朋友苦劝我喝酒,白的,说喝白的才叫男人,说作家斗酒诗百篇。酒满了杯子,大家鼓噪着让我喝,我颇为难。一个朋友,读复习班时认识的,他站起来,摆摆手,说:“他的胃不好,我替他喝了。”那杯酒就到了他肚中。 我和他并没有深交。但是从那以后,我知道什么才叫帮助别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