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从被狐狸骗走一块肉后,乌鸦一直很后悔。这天,乌鸦又得到了一块肉,还用保鲜膜包得好好的。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狐狸走到树下,仰着头面带笑容地对乌鸦说:“真是可喜可贺啊,恭喜乌鸦太太您当上了菜市场的管理员!”乌鸦看了狐狸一眼,没吭声,把肉叼得更紧了。狐狸感觉第一招失败了,于是他眼珠一转,又想出了第二招。他笑得更灿烂了,一脸的诚心诚意:“乌鸦太太,您怎么不理我呢?我可是每天都祝福你们全家幸福安康呀,毕竞我们是邻居,您对我有什么不满就请说出来吧!”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07,(3):46-46
一 一只乌鸦坐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一只小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坐在那里,什么事也不干吗?"乌鸦答道:"当然能啦,为什么不能呢?"于是,兔子便坐在树下,开始休息.突然,一只狐狸出现了.狐狸扑向兔子,并把它给吃了.  相似文献   

3.
侯文秀 《快乐青春》2010,(10):31-32
乌鸦在一棵大树上筑了一个窝,在里面孵出了3只秃小鸦。 狐狸知道了,马上跑到树下说:“喂,乌鸦,我是个伐木工人,主人派我砍这棵树来啦!”  相似文献   

4.
乌鸦兄弟     
金江 《快乐青春》2011,(3):71-71
乌鸦兄弟俩同住在一个窠(ke)里。有一天,窠破了一个洞。大乌鸦想:老二会去修的。小乌鸦想:老大会去修的。结果,谁也没有去修。后来,洞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5.
狐狸当了多年的宰相。大家都认为狐狸政绩平平,乏善可陈,可它却牢牢地坐稳宰相的位置,深得虎大王的器重。  相似文献   

6.
乌鸦声声长呜,真的会有人死吗?不少人提出这样的疑问。对此,有关专家作了专门研究,得出结论:乌鸦“报丧”确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7.
报仇的马     
徐凌宇 《快乐青春》2013,(12):32-32
马与鹿原来是森林里的两个好朋友。它们一块儿奔跑,一块儿喝水,一块儿玩耍,相处得如同亲兄弟。 有一天,马与鹿闹矛盾了。矛盾是由狐狸挑起的,狐狸说你们俩可以比一比,看谁跑得快,跑得快的是冠军。  相似文献   

8.
《乌鸦》是难解又极富内涵的一部诗集。这一切源自文本的高度开放性,也是休斯在艺术上苦心追求空白的结果。大幅跳跃的情节、混杂的叙事时间和频移的焦点带给文本众多的空白,造成诗集出现大量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它呈现出高度的开放性。文本的开放性使《乌鸦》成了可写性文本,它吸引读者积极参与文本的意义建构,从而在作品与读者之间形成强大的文本意义张力。于是《乌鸦》便因其深厚的意蕴而充满了无尽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冯静 《齐鲁学刊》2002,(5):99-101
乌鸦意象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中都具有丰富而又复杂的文化内涵。东西方文化对乌鸦的不同态度表明各民族文化中的乌鸦意象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渊源。同时 ,东西方文化赋予乌鸦的感情色彩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又存在许多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0.
公元前3世纪,分布与中亚地区的阿尔泰语系乌孙族后世的蒙古族中传乘着狼和乌鸦的双重信仰习俗和与之相对应的神话传说。该信仰习俗和神话传说的盛行现象,是狼和乌鸦在自然界里的“搭档”关系在古人头脑中的反映所致。  相似文献   

11.
也许谁也没有想过会将刺猬、狐狸与当今的学者联系起来。然而,塞亚·柏林(IsaiahBerlin)在《刺猬和狐狸》(TheHedgehogandtheFox)一书中,却形象地将当今学者分为两类:刺猬型和狐狸型。刺猬型学者相信宇宙间存在一个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体系,比如:黑格尔;狐狸型学者则不相信任何系统,更不相信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可以靠一个体系就可以解决,比如:伏尔泰。不管你是否赞同这个比喻,但你必须承认这种奇妙的分类道出了当代学者徘徊于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困惑。自文艺复兴吹响人文启蒙的号角以来,学者们就努力在追求一个目标:彻底摧毁…  相似文献   

12.
聪明的乌龟     
赵赟 《快乐青春》2014,(8):47-48
青蛙和乌龟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青蛙在河边玩,一只狐狸偷偷地走过去,想吃青蛙。不料,狐狸的行踪被乌龟发现了,它在狐狸的尾巴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狐狸疼得大叫:“哎哟,谁咬我的尾巴,好痛啊!”青蛙听见狐狸的叫声,赶紧跳到河里游走了。狐狸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只乌龟,头和脚都缩到龟壳里去了。  相似文献   

13.
张振瑞 《快乐青春》2013,(12):48-48
清晨,朝霞洒满大地。孔雀爸爸领着小孔雀在森林里散步。 香樟树下,一只乌鸦“哑哑”叫了两声。小孔雀指着乌鸦说:“爸爸,您看那只乌鸦,黑不溜秋的。多丑呀!”  相似文献   

14.
动物识数     
在凤头麦鸡前放三个小盘,一盘里放一杀小虫,一盘里放两条,另一盘放三条。它有时先吃两条的,有时先吃三条的,从不先吃一条的,这说明凤头麦鸡知道“2”比“1”多,但它只能数到“2”。 乌鸦看见拿枪的猎人,就躲到大树顶上,不飞下来。四个猎人当着乌鸦的面进入草棚。走掉一个猎人,乌鸦不飞下来;走掉两个猎人,乌鸦也不飞下来;可是走掉三个猎人后,乌鸦以为猎人全走了,就飞了下来。这说明乌鸦  相似文献   

15.
陈凤才 《快乐青春》2011,(11):25-26
狐狸、老狼和黑熊同住在森林的一角,它们是邻居,彼此相处得很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民间信仰中,乌鸦的信仰可谓源远流长,意蕴丰富而变化多端。乌鸦的身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兆喜的祥禽形象,一是兆祸的恶鸟形象。但是在民间信仰的长河中,乌鸦身份的这两个方面并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阶段性的凸显。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乌鸦身份的存在和转换的,而在这种转换中表现了怎样的民俗文化心态?这就是本文要论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民间信仰中,乌鸦的信仰可谓源远流长.意蕴丰富而变化多端.乌鸦的身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兆喜的祥禽形象.一是兆祸的恶鸟形象.但是在民间信仰的长河中,乌鸦身份的这两个方面并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阶段性的凸显.那么是什么造成了乌鸦身份的存在和转换的.而在这种转换中表现了怎样的民俗文化心态?这就是本文要论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狐狸和鸭子     
胡艺 《快乐青春》2014,(6):58-58
有一年,狐狸和鸭子成了好朋友。狐狸想:“我饿的时候,鸭子可以做我的食物;我饱的时候,鸭子是我的朋友。”鸭子呢,却有另一番打算:“狐狸聪明过人,在他身上我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果有朝一日狐狸骗了我,我就与他绝交。”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葡萄     
山洞里住着狐狸妈妈和小狐狸。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狐狸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我肚子饿了!”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相似文献   

20.
狮子当苦力     
董丽 《快乐青春》2014,(10):46-46
过分狂妄自大的人,将会接连不断地遭受许多痛苦。正如极其傲慢的狮子,被狡猾的狐狸利用,让它背走大象的尸体。狮子傲称兽中之王,但正因它狂妄自大而中了狐狸的奸计,为狐狸当了一回“苦力”。狮子杀死了一头大象,正津津有味地进餐时,狡猾的狐狸厚着脸皮上前撕了几块肉。狮子有点不高兴了,故意逗狐狸说:“这象肉你怎么有权享用?不过你若能将这个象尸背到另一个地方去,我就不治你的罪,并将这头象尸赏赐给你。”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狐狸受到讽刺,脸上火辣辣地一阵痛,认为狮子太狂妄了,决心报复报复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