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国时期的乞丐及乞丐救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乞丐是远离主流社会的次生群体,是社会次序的破坏者、人民生活的扰乱者。民国乞丐队伍不断膨胀,乞丐的发达给民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救济乞丐的思想和举措,但乞丐抵触心态的存在影响了救济的效果。对民国乞丐问题的研究,为我们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
乞讨现象和乞丐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的又一问题,学界大都关注于流落在城市里的农村乞讨人群对城市的影响,而很少有人关注职业乞丐流出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与职业乞丐产生的关系.基于对"乞丐乡"--M县Z镇外出乞讨人员的非参与式观察,以滚雪球的方式抽取了约50户农户进行无结构式访谈,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外出经历,探讨他们之所以选择乞讨的原因,分析了乞讨对当地造成的影响,针对不同的乞讨群体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乞丐现象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乞丐现象的现状总体上是 :真乞丐为数不少 ,假乞丐越来越多 ,“准乞丐”游移不定 ,真假乞丐真假难辨。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危害整个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要有效加以解决 ,可对真乞丐、假乞丐、“准乞丐”分别采取“开绿灯”、“亮红灯”、“亮黄灯”的对策 ,将以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乞丐充军     
大清咸丰年间,一个农民遭天灾人祸,在家难以度日,只得外出讨饭。几个月后,便流浪到湖北,在武昌街头乞讨糊口。  相似文献   

5.
略论民国时期的乞丐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乞丐问题一直是困扰近代中国的社会问题之一。民国时期 ,乞丐问题并未因封建腐朽的清王朝的倒台而减轻 ,相反更加严重。民国时期乞业发达 ,乞丐在继承传统谋生方式的同时 ,又有新的发展。乞丐增多 ,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负担和压力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些救济和防范乞丐的新的措施和思想 ,它为我们解决乞丐问题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6.
丁耀 《理论界》2010,(1):123-124
乞丐文化是一种边缘性的亚文化,因此乞丐民间艺术具有不同于一般民间艺术的独特性,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文归纳出乞丐民间艺术的传播形态,并揭示出乞丐民间艺术的传播功能,最后探讨现代化语境下发掘整理乞丐民间艺术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快乐青春》2010,(10):27-27
英国诗人拜伦在街上看见一位盲人身前挂着个牌子:“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他手上的破盒子里空空如也。  相似文献   

8.
当感慨自己太贫穷,不得赚钱良方时,你可否想过,其实乞丐的许多生存哲学非常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爱心的回报     
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口饭吃。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学理上看道德回报是道德本身的应有之义 ,从实践中看道德回报是道德建设的必要条件 ,是道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道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社会完善的重要道德环境。道德回报指一定的道德行为因其作用和影响而获得相同性质、相当程度的后果回报的道德过程。其基本特点是不以道德施予者意志为转移 ,它具有丰富的内容。道德回报需要优化道德回报主体 ,充实道德回报内容 ,拓展道德回报形式 ,构建道德回报机构。  相似文献   

11.
乞丐是以乞讨为生的社会群体,他们在形象与行为等方面具有一些明显特征,对其真实身份可以通过观察法、访谈法、跟踪调查法、出发地追溯法等方法进行测量和鉴别。鉴于目前乞丐身份复杂且具有多方面的负面效应,亟需完善相关法律与社会保障制度,应加强社会管理、加大救助力度以进行有效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12.
今天上班前,老婆叫住我,让我下班后给上幼儿园的儿子买个铁碗,我点头答应了。下班后,刚买完碗走在街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接着就“哗哗”地下起雨来,把我浇得好狼狈,赶紧找个地方准备避雨,这时电话响了。是老婆打来的,我把碗放下,带上手机的蓝牙耳机,就在我忙着接电话的时候,又来了很多人避雨。老婆让我去接放学的儿子,说她加班接不了。因为吵声太大,我怕老婆听不见,大声喊道:“行,行,好!行,行,好!”老婆终于听清了,放心地挂了电话。这雨来得快走得也快,刚才避雨的人陆续离开,我也收起蓝牙耳机,准备去接儿子。  相似文献   

13.
孙忠利 《东岳论丛》2011,32(1):64-67
重义务轻权利的传统价值取向,使得"道德回报"这一道德调控的重要方式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了现实生活中道德的软弱。要建设公正的社会,必须加强道德回报,增强道德的实效性,以更好地发挥道德的作用。文章从道德回报的内涵、道德回报的必要性、建立完善的道德回报机制三方面对道德回报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道德回报"是一个包含深刻矛盾的伦理概念.无论是道德褒奖还是道德贬抑,道德都难以承载道德回报之重任.物质性的道德回报可能带来道德高尚性的消蚀,精神性的道德回报则可能引申出道德的无能与虚伪.本文对道德回报的伦理质疑,并不构成对道德回报的价值否定.旨在还原道德回报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利他行为通常指降低自身生存适合度以帮助其他个体的行为,但来自外在和内在的回报却使这一行为被自然选择保留下来。从外在回报看,亲缘选择和性选择两个机制使利他者得到了更大的繁殖利益,直接、间接互惠及群体选择过程则让利他者得到了生存利益。从内在回报看,利他行为能催生积极情绪,积极情绪则进一步促进了利他者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进化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利他行为得到内在回报的理论机制,生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研究则能为这种机制提供生物学上的解释。利他行为是提高个体生命质量,提升人生意义感和价值感的有效方法。未来研究者应关注利他回报机制的文化差异,利他负担及可能的调节变量等。  相似文献   

16.
1983年秋天,他从佛罗里达乡下来到纽约道尔顿中学读初中。一天,校长带领同学们去博物馆参观,在经过一个街道时,他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坐在路边,身前放着一个敞口的杯子。他是个有爱心的孩子,在经过那个老乞丐身边时,他从口袋里摸出一枚一美元的硬币,像平日里投石子那样,向那个敞口杯子掷去。可惜硬币没投进杯子,而是在发出“当”的一声响后,蹦到了外边。响声惊动了老乞丐,虽然老乞丐知道有人施舍,可他只是面无表情地抬头看了一眼,又默不作声地低下头去。  相似文献   

17.
乞丐在20世纪初的西藏社会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西藏社会的宗教信仰催生了乞丐阶层,西藏社会的等级制度保证了乞丐的生存,而西藏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又维持了乞丐群体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18.
路学仁 《中州学刊》2004,(2):151-154
当今乞讨现象业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家庭危机的增多、功能的失调,乃是乞丐问题凸显的主要根源之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一个重要方面便是精心呵护、建设好我们的家庭.  相似文献   

19.
靖安油田开发投资回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安油田是全国最大的整装特低渗透油田 ,建产 6年来创建出了“靖安模式”示范田。本文对该油田投资回报进行了分析和测算 ,并提出了增大投资回报的对策和措施 ,对于更好地开发该油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一对老夫妇走进一家宾馆要求订房。 “很抱歉,”柜台内的一位年轻服务员说,“这里的客房已经被参加会议的团体包下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通常会把客人介绍到另一家宾馆,可是,这次不凑巧,据我所知,附近的宾馆也都客满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