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清末有个戏班子,除夕聚会时商议如何写春联。最后决定每人写一联,比比谁有文采,而且要求不写空话,要写实在的事情和切身的感  相似文献   

2.
(一) 元末社会的內在矛盾关于元末农民起义与朱元璋的評价问题,解放前后已經有人写了不少的文章,部分问题也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朱元璋以一个流浪的僧徒,在羣雄竞起的极其复杂的环境之中,能夠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最后胜利,建立大明帝国,究竟是那些因素促成了他建立这样的巨大事业,还是一个值得繼續研究的问题。朱元璋的起义是在元末全国农民大起义的风暴当中产生的,这种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便是朱元璋以及当时所有的反元革命集团的极为有利的客观条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封建社会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最终取得胜利并建立了统一王朝的,只有刘邦和朱元璋。他们在建国前后所推行的政策,措施,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意识的仿效?如果朱元璋确系有意效法刘邦,那么他为什么要效法?这种效法有何利弊?本文拟作一探索。一和历史上一切农民起义领袖一样,朱元璋参加起义的动机是为了求生存,他是被迫投奔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的,并不像一些封建文人在朱称帝后吹捧的那样,似乎他自幼  相似文献   

4.
<明太祖实录>载录魏观七条史料,但对于魏观被杀却不着一词,为重新考察洪武七年魏观与高启被杀案,提供了一条新的线索.高启的个性自由洒脱,而朱元璋对江南士人采取高压与不信任政策,是导致高启辞官的根本原因.或许高启写讥讽诗给朱元璋内心埋下阴影,但魏现在张士诚旧址兴建府治,高启写<上梁文>,触怒朱元璋,因而导致血案.不久朱元璋感觉量刑过重,因而将魏观赐祭,并使之归葬本土.最终<实录>不书,为之隐讳,朱元璋反复无常的个性与魏观所在的苏州是江南重镇,是解开本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近年来,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民革命阶段和向封建转化后封建帝王阶段’”;而吴晗同志早就认定朱元璋“最后背叛了农民革命”。上述种种议论,虽有些微分歧,但总的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典型人物。尽管也有人提出朱元璋领导的是封建统一战争,“朱元璋实际上充当了农民战争的‘遗嘱执行人’的角色”,结论为:“他对农民的起义斗争并没有作出什么象样的贡献”,但是,仍然把朱元璋与元末农民大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朱元璋是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论断。我们认为,朱元璋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根据历史事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转化”、“蜕变”或“背叛”的问题;如果说他“背叛”,也只能说他背叛了农民出身的本阶级,而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6.
朱元璋坐稳天下后,马夫人担心手下的功臣造反,常在朱元璋面前猛吹枕头风,致使朱元璋诛杀了不少有功之臣。 这天,朱元璋召见丞相徐达。议事完毕,朱元璋退朝回到后宫,马夫人对他说:“徐达手握重兵,他一旦造反,就会江山不稳。”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广西土官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的土官制度自唐宋发展到了明代,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明代的广西土官制度,既有其地方特点,也有其时代特点。(一) 明初进军广西时,广西诸土官纷纷投顺。明朝对广西诸土官这样的政治态度,给予鼓励。朱元璋《谕广西溪峒官民诏》中说:“朕命南征,八闽克清,两广平定。尔等不烦师旅,奉印来归,向慕之诚,良足嘉尚。今特遣使往谕,尔其克慎乃心,益懋厥职,奉宣朕意,以安居民”。(见《粤西文载》卷2)  相似文献   

8.
一、一字省万金 在电影界中,常会因为剧本、制片的版权问题而引发一场官司,而打这样的官司,在西方,费用往往动辄数万数十万,甚至百万。 30年代末,正值卓别林创作高峰时期,他遇到了这种版权官司。然而卓别林凭借他的机智和才华,轻  相似文献   

9.
论朱元璋对待儒士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是以布衣而登九五之尊的明代开国君主。学者们在谈到他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原因时,无一例外地都谈到了儒士的作用。的确,朱元璋对待儒士倚畀之殷、待遇之优渥,是有口皆碑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对儒士诛戮之惨、文网之密,又与清代的文字狱毫无二致。这一互相矛盾的现象,竟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个中缘由,是值得作一番探究的。遗憾的是,学者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朱元璋如何稽古右文,而对于他为什么要大批屠戮儒士,还未见有专文论及。小子不敏,打算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和同志们。 一、朱元璋重用儒士的缘由 刘邦曾经说过:运筹帷幄,吾不如子房(张良);刘备也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得水也。这两则脍炙人口的典故,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重用儒士是历代开国之君的共性,不独刘邦、刘备为然。乱世尚武,治世修文,这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一般规律,但朱元璋对于这两者都没有偏废,即使在干戈扰攘之际,他也没有忘记网罗儒士,勷赞军机。究其原因,不外两点:  相似文献   

10.
刘伯温即刘基,伯温是他的字,在明朝开国时期,是朱元璋的主要谋士之一.关于刘伯温的传奇,数百年来可以说是铺天盖地:还在朱元璋打天下时,就有进攻衢州(梅花城),是刘伯温寻来了常遇春而得破;打温州(白鹿城)时,刘伯温让朱元璋学狗叫而攻取……朱元璋当皇帝后,又有刘伯温算告燕王朱棣要进皇城;明朝国祚是止万历帝的孙子……于是就有《烧饼歌》出现,以隐语歌言了明清两代5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村广泛流传着朱元璋血洗 湖南的故事,其实朱元璋屠杀的不是湖南人,而 是胡蓝党案中的人物。朱元璋以胡蓝党案为契 机,大肆杀戮功臣,目的是想巩固朱家一系万世 的统治,但历史却走着与他意志相反的道路,他 死后,其精心扶植的中央主权很快落到藩王的 手里,杀戮功臣,厉行文字狱,给明朝历史蒙上 了一层可怕的阴影,对社会的进步产生了负面 影响。  相似文献   

12.
秦俭 《西部观察》2005,(7):41-43
年画,就是与年俗有关的版画,也是过年期间特有的民间工艺.它的起源和春联一样,都和古代的桃符有关.年画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的先河,同时也是中国社会历史、生活、信仰和风俗的反映,曾经它的销路比任何美术作品更“旺相“.过农历新年买两张年画贴在大门上,也有贴在屋内墙上或厅房中的,成为一种新年点缀品.……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出身低微,后又入寺,成了一个游方僧人。元末动荡不安的时势,为他成就一番事业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遇。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他终于成了明帝国的创业之君。如此的出身,如此的经历,使得朱元璋不同于一般的生长于深宫内院的守成之王,而是一位独具个性、思想的英明之主。尽管他在即位以后也曾经满露杀机,屠戮功臣;却也曾立法垂宪,构筑大明封建大厦;而且厚养民生,与民休息。尽管后人对朱元璋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他的所有作为、都是由他的出身、思想及意识所支配。因此,本文拟对朱…  相似文献   

14.
走自己的路     
夜读吴唅同志的《朱元璋传》,作者在自序中说了一个小故事:1941年,重庆的“国立编译馆”约他写一本《明史》,稿子写好一部分送去了,不久退回,附有一个条子:“红军之起,拟改为‘民军之起’,以下一律照改。”意思是:必须改红为民,《明史》才能出版。吴晗认为:国民党怕红军,连将近六百年前的明朝红军都怕,不敢让红军这个字眼出现;研  相似文献   

15.
宋濂之死     
中国史上,以朱元璋杀戮功臣,株连无辜为最甚.在问罪人员中,有皇太子师傅宋濂。《明史·宋濂传》说他是因孙子宋慎被指控是胡唯庸党羽而罗织成罪的,“安置茂州,明年(1381年)卒于(?),年七十二”。《明史》所述,不确。宋濂获罪,并非因宋慎事,朱元璋要杀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于应天即帝位,面对元末以来的乱局,朱元璋采取“以儒为主,佛道为辅”的政策维系统治。朱元璋之所以没有像三武一宗那样排斥佛教,而是采取既提倡保护又整顿利用的二重性佛教政策,一方面是基于佛教的衍生性政治价值,其中又掺杂了他个人特殊的佛教情感,从而利用佛教维护其统治;另一方面佛教本身二重性的负面趋向不利于其维护统治,从而他对佛教施以整顿。  相似文献   

17.
明太祖朱元璋具有突出的“居安虑危、处治思乱”的思想。洪武年间,朱元璋治国的许多重大决策措施,虽然归根到底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但同他本人的“居安虑危”思想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朱元璋“居安虑危”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洪武年间某些重大决策措施的影响,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与分析。一在元末众多的农民起义首领中,朱元璋是参加起义较晚的一个,起初势力也较弱小。当他取代郭子兴为“滁阳一旅”的领导人,渡江攻占集庆时,“地狭粮少”、“孤军独守”,  相似文献   

18.
朱元璋最大的失误是他推行分封亲王制度,导致了一连串的祸乱.他敦化教民的努力取得了相当成效,值得重视.朱元璋罢设丞相并非造成明朝无善政的原因,相反,它促使中央执政体系发生重大转变,导致了明朝延续的自秦以来的政治中枢的变化,其后形成的内阁制度影响了中国近六百年.认为朱元璋罢相之举措把专制主义推向了极端,有欠公允.  相似文献   

19.
刘基的悲剧及其在诗文中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是元末明初重要的诗文和寓言作家,也是明朝的开国元勋,然而其一生却是悲剧,刘基无法与没有受到多少教育的、游民出身的朱元璋磨合在一起。这与刘基的教养、能力、才情和既往的经历都有关系。朱元璋以他才略和特殊的机遇赶走了蒙古统治者,建立大明。然而正如清代历史学家赵翼所说,朱元璋是个“圣贤盗贼兼而有之”的开国之君,他的雄猜刻忌和独断独行的性格大大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而且他的残忍好杀在示范作用影响了后世明朝历代皇帝。  相似文献   

20.
<正> 对于两千多年来残杀功臣比较厉害的恰恰是曾经是农民起义领袖的刘邦和朱元璋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解释是这样的:刘邦和朱元璋起自民间,跟他们一起举事的人的身份和地位是一样的。他们做了皇帝,昔日的平起平坐的朋友做了将相,向他们匍匐称臣;本来皇帝至高无上,孤家寡人的地位决定了他们对臣下的疑忌,惟恐他们觊觎自己的宝座,何况对这些昔日的朋友,今日又有震主之威的将相?起自闾巷而贵为天子,是他们自己亲身经历了的。他怎能不担心昔日跟他平起平坐,现在又掌握重权、贵为将相的功臣要取他的地位而代之。何况这种担心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事实根据的。所以,杀功臣,刘于刘邦和朱元璋来说,就几乎是为了建立绝对的皇权所势在必行的了。而原来出身于统治阶级的皇帝如李世民等人,起事之初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