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说沙眼是因为居住环境里风沙大,沙子飞进眼睛造成的。请问,这是真的吗?读者阿五这是一种误解。沙眼是由一种叫沙眼衣原体的微生物引起的常见眼科慢性传染性眼病。它和不良卫生习惯关系很密切,比如共用洗脸毛巾、用接触过病人的手揉眼等,都可能患上沙眼。刚患沙眼时,眼睛没有明显不适,或者只是略微感到眼睛干痒、有异物感、眼屎比平时多,可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Fuzzy根理想、弱Fuzzy准素理想和强Fuzzy准素理想的概论 ,并讨论了它们的性质及关系。 相似文献
3.
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是毕业生思想工作的一个方面,这项工作必须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坚持教育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职业理想确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主要通过对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四部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的分析研究,从审美理想、人生理想和对理想人物的塑造三个方面阐释雨果浪漫主义小说中的理想问题。 相似文献
8.
“领导干部首先要堂堂正正做人” ,这实际上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各级干部理想人格修养及楷模的标准问题。干部的理想人格同党在人民中的形象紧密相连 ,具有凝聚人心的无形力量。由于干部的职业特点决定 ,其理想人格具有鲜明特点。追求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完善 ,是新时期干部教育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贺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4)
世纪末的哲学面临着重建价值理想的重大课题。为了对抗虚无,当代一些思想家真诚地走上了价值重建之路,其工作可归结为四条基本道路:(1)对“实践──交往共同体”的阐释与追寻;(2)追求宗教精神的回归;(3)正义理想的建构;(4)马克思主义“人性整全”的理想。当代西方思想家们的努力富有启发性,但也存在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立足于对人与人生活世界的辩证运动的把握,因而必将成为人类自觉追求的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主要包括文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助于理想社会形态的建构、有益于引领社会生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既回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需要,又扎根于中国传统文艺理想论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习近平本人理想信念与英雄情怀在文艺观上的映射。习近平文艺理想论述引领和指导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艺理想论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想论的激活转换。 相似文献
11.
12.
刘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8):97-98
共产主义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是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 ,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不能说共同理想教育的内容体系要以为人民服务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为核心。也不能笼统地说邓小平理论是现阶段共产主义理想教育的核心。大学生理想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职业理想教育。要用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理想教育思想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都非常重视对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的理想教育。江泽民作为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站在事关现代化建设成败和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政治高度,一直关注和重视对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不是纯粹的"思辨",而是具有立足于现实的实践性品格.它所构建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哲学的"绝对理想"的颠覆与超越,从而彰显出马克思社会理想理论的变革实质.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以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的双重维度为精神旨归,以理想性与现实性的双重品格为理论特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马克思社会理想理论的当代构建,在此构建中要重新审视并构建理想人格与理想信念,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乌托邦理想社会的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托邦理想社会在文化旨向上代表着一种超越现存的未来社会图景,它是作者对动荡恶浊社会的厌恶而为人类设计的一种根除世间弊端,使人一劳永逸地摆脱有限和缺憾的理想境界,它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纯粹形而上的理想如何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总是力图超越经验世界,追求形而上的理想,这种追求源于人的本性,即人对自身有限性的超越,体现的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创造性,这种形而上的理想,固然对人类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但它并不能在经验世界实现,它永远只能作为至善理想在超验世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高校之核心在图书馆.图书馆是高校的灵魂、心脏和发动机.大学的构建者和重建者要从选址、设计、装饰、藏书、学术交流等方面周密成熟地构建大学图书馆,营造高校图书馆理想的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杜甫长安十年求仕未得到理想官职,但安史之乱却使杜甫得授左拾遗之职,使其致君尧舜上的理想有了现实的基础。杜甫对就任左拾遗有着极深的心理认同,主要表现为:授职之初感激涕零;拾遗任上恪遵职守;任上所作诗歌充满舂容祥和之气。杜甫得授左拾遗的原因,主要有三点:新建肃宗朝纲纪未立,名器不轨;唐朝廷以示招怀;杜甫逃归凤翔之举与唐朝褒扬忠君者的契合。杜甫晚年大量创作有关长安的诗歌,当与此职给予其政治高层的体验有着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和冯契在各自的哲学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想人格理论。冯友兰论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人格"学说,而冯契则阐发了"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在比较的意义上,虽然两人的哲学立场、方法与进路迥然不同,但面对中国20世纪共同的时代主题,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期许——"转识成智";两人的理想人格学说在"去圣化"与追求高明境界方面有"殊途同归"的契合;对当代理想人格理论构建有可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