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女娲补天     
王鹏 《快乐青春》2011,(7):112-113
盘古去世后,才出现了人类始祖——女娲。有一次,女娲用水和了一大堆泥,试着用黄泥捏起泥人来。她捏的泥人中,有男有女。她捏多少,那些泥人就成活多少。  相似文献   

2.
《淮南子》一书"极"、"栋"、"柱"三字存在相互"代用"的情况;结合同书相关神话、该句语法、古注来考察,"四极废"之"极"字原本是"柱"之代用字,该句当释为"(擎天的)四根柱子倒了"。  相似文献   

3.
提升人类对于自身和自身历史的认识,需要从科学的劳动范畴出发,正确地认识人类带有动物性的常态劳动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常态人类和人类常态社会起源与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明确善恶强弱的区分与强者的作用,以及常态人类和人类常态社会为何在依靠正态劳动生存、发展根基上也需要依靠变态劳动并对其既保护又遏制;正确地对待由军事变态劳动存在决定的暴力斗争和由剥削变态劳动存在决定的阶级斗争,运用劳动分析法,根据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内在地分析人类常态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地球有限生存空间的封闭性被打破,人类对自身和自身历史的认识得到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也由此获得了新生。为了生存延续,人类需要合为一体,共同努力,自觉地、主动地开启人类的常态劳动走向完善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但现在人们多把劳动仅仅理解为劳力、劳务、劳役。导致人们鄙夷劳动的根本原因是现实世界中异化劳动现象的大量存在。劳动者把自己外化在他的产品中,其劳动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之对抗的力量。异化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劳动才能成为一种快乐,潜藏在每个人身体内部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才能最大程度地得到发挥。我们在劳动中生成,劳动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规定。被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艺术和手工艺运动",尽管能够使人们找回与自然的亲近和友好,但毕竟不可能是未来社会生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本文认为女娲信仰源自古冀州,20世纪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炼石补天是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即是此次祭祀留下的遗迹;"红山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相似文献   

6.
洛克私有财产学说是由私有财产的逻辑起点(自然状态)、产生源泉(人类劳动)、占有限度(自我享用)这"三位一体"构成。它的现代性意蕴相应地表现为:政治学的现代性意蕴——政治统治的合法性不再源于"授命于天",而是源于劳动生产的合理性;哲学的现代性意蕴——人的必然性与自由性不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于劳动;伦理学的现代性意蕴——人类贪欲具有生产效能,不再是道德谴责的对象,反而成为合理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本文认为:女娲信仰源自古冀州,20世纪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炼石补天是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即是此次祭祀留下的遗迹;“红山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相似文献   

8.
金色的鹿     
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一只特别美丽的鹿,它的全身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这只鹿与其他500只鹿一样,每天尽情地跳跃、玩耍,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森林里。  相似文献   

9.
晏辉 《云南社会科学》2020,(5):19-30+187
马克思是从劳动本体论的角度讨论时间问题的,在比较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时,马克思把价值定义为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而劳动又表现为一定的劳动过程,即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划分为劳动者如何获得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奠定了理论基础;如何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自由时间也就成为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根据和表现。马克思的时间概念内在地蕴含着自然时间、社会时间和意义时间三个向度;人的解放除了通过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从而使劳动产品回归劳动者所有之外,还表现在社会时间的合理分配和意义时间的不断生成两个方面。时间概念如何走进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视野,如何基于个体体验而又超越个体进入类的共同体中,成为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时间理论的逻辑起点;时间不仅具有统计学意义,更有社会和人类学意义,是领悟马克思时间思想的核心。在现代性场域下,时间如何具有本体论和人类学意义,马克思的时间思想无疑是理解这些问题时必须高度重视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0.
虽然斯多亚哲学是一个古老的西方哲学学派,但是该哲学所提出的许多理论至今对我们全球的社会政治乃至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有一定影响,"智者"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国内学术界对斯多亚哲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这些研究我认为仍缺乏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很多观点和看法仍需要进一步考证和补充,所以本人在阅读大量的斯多亚哲学原著基础上,重新解读斯多亚哲学的"智者"思想,该解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智者"词在斯多亚哲学中的出处和译文;二、斯多亚哲学中的智者思想;三、智者思想的理论来源;四、智者思想的政治背景;五、智者思想对基督教和现代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命题在学界引发了激烈而持久的争论。现代达尔文主义的相关理论表明,该命题从生物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角度揭示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仅从生物学角度解释人类起源的不足。恩格斯对劳动的工具规定性的论述强调了劳动主体的创造性和劳动本身的生产性特征,从而将人的劳动与一般动物的本能活动区分开,这一观点被当代古生物学和认知科学不断验证。此外,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的发展为获得性遗传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作为该命题生物学基础的拉马克主义与达尔文主义之争提供了新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内的数字鸿沟已经出现,而中国整体上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数字鸿沟也正在拉大。数字鸿沟问题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南北问题,缩短中西差距的又一个关键。本文通过对中国信息化水平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造成数字鸿沟的原因,并主要阐述了缩短国内数字鸿沟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13.
教育投入鸿沟系数是教育投入最高的10省市人均教育投入与教育投入最低的10省市人均教育投入之比.研究结果表明,1998-2002年期间,我国教育投入的地区差距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在缓慢拉大.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存在着较高的相关度,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对教育投入的弹性系数较大,总体上超过了经济发达地区.从各省市经济发展差距轻微拉大的趋势看,中西部地区正在采取措施,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努力缩小地区教育投入差距.  相似文献   

14.
异化劳动理论及其现代意义、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当前人类的困境与解放,可以看作当前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密切关注的几个重要视点和问题.本文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述评和比较分析,透视西方学者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侧重点和基本思路,凸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主义方面的特殊历史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冯溪屏 《北方论丛》2007,1(3):116-119
马克思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区别和联系中,把人的类本质或人类的本质规定为劳动,人类和能被人所理解的自然,都在劳动中生成,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在劳动的基础上得到说明。由此,马克思创建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存在论,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性变革。人的类本质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它以生产力为表现形式,通过区域生产力和民族生产力两个阶段的发展,在人类生产力那里获得了完备的形态;而它内蕴于自身中的自由规定性,显现为人类生产力的自由维度;这一维度是人类实现自由解放的客观根据。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试图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透视,分析其缺陷及范围,并从人类需求本质及人类需求变化规律入手,提出需求价值论的基本含义及意义,以期从新的视角米探讨人类需求与价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经济以"理性人"的假设为前提,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人的发展是片面的,物的增长与人的发展是相互分离的,甚至是对立的。随着虚拟时代的到来,财富创造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第一,走出"以人为手段"的巢臼,注重人的发展和完善,强调人的目的性与财富的人属性,在实现财富创造的同时实现人的发展目标;第二,实现把每个个体看成最为可贵的社会财富,人的才能在创造财富的智力劳动中得到尽可能自由的发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嘲笑     
《快乐青春》2014,(8):63-63
小蝌蚪和小金鱼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游泳、嬉戏,它有着和小金鱼一样灵活的尾巴和优雅的泳姿。小蝌蚪对小金鱼说:“你看蹲在荷叶上的那个家伙,我敢说它是世界上最丑陋的动物了。”小金鱼不满地看了小蝌蚪一眼说:“如果有一天你也变成它那副模样,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话吗?”  相似文献   

20.
“数字鸿沟”的比较分析与政策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字鸿沟”是近年来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它反映了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差异现象。本文对数字鸿沟含义以及形成的经济背景进行分析 ,并提出中国跨越数字鸿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