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识流程外包业的界定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流程外包是服务外包的高端部分.知识流程外包业是指以知识市场交换为前提,通过专业化知识生产,为其他个体和组织提供高知识附加值的公司和组织.知识流程外包业具有促进知识经济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培育国家创新能力、缩小技术水平差距、吸收和鼓励创新型人才发展、提升区域竞争活力等功能.对知识流程外包产业基本理论研究与界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迫切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费者个人意识的觉醒及付款方成本压力的逐渐升高,服务外包已逐渐延伸到以信息不对称为特征的社会服务领域,可外包服务业由此实现了重新定义.从服务外包全球价值链的结构来看,社会服务外包处于高端位置,它能极大激发服务承接方的供给潜力,为社会服务体系带来经济收益增加、创新动力增强、服务质量和标准化程度提高、服务信息透明度改善等传统社会服务体制改革难以带来的良好效果.中国应在积极鼓励承接社会服务外包的同时,逐步放开非营利性机构进入社会服务业的条件、降低民营资本进入社会服务业的门槛、着力消除行政性垄断,为融入全球社会服务业分工体系、开拓社会服务外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美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公私合作,19世纪已有之,只是早年遭遇挫折,学界少有提及。美国政府服务合同外包学科背景复杂,理论基础丰富多样。美国的公共服务由政府提供到合同外包,再到倒合同外包的动态发展过程,凸显理论创新与实践需求的契合与互动,以及民营化发展轨迹和未来趋势,这对现阶段的中国政府服务合同外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产业转移、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政府对服务外包的政策环境的改善,特别是通信及IT基础设施等软硬件环境的改善,一些城市纷纷建立起了各种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集聚的趋势.基于此,应将服务外包与产业集群相结合,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服务外包已成为跨国经营的新潮流。服务外包具有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信息技术承载力高等特点。其增幅为制造业的6~20倍,而其能耗仅为制造业的20%。预计到2008年,服务外包的市场规模可达1万亿美元。服务外包的这些优势正是北京发展的必须。因此,我们如果抓住服务外包转移的机会,就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提升服务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王勤 《创新》2008,2(1):46-49
近年来,随着全球服务外包的迅速发展,东南亚国家的服务外包市场不断扩大,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已经逐渐成为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重要地区。通过对东南亚服务外包市场发展的现状、原因与前景的分析,加深对东南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服务外包从中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服务外包二次转移浪潮正在兴起,成为全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在剖析甘肃省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对甘肃省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分析,提出了甘肃省承接中东部服务外包转移,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
马军 《社科纵横》2010,25(10):35-37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经成为外包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正显示出其强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和潜力,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研究入手,对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更好地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趋势及中国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全球服务外包产业出现一系列新趋势。尽管全球外包市场萎缩,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后危机时代,国际服务产业加快转移和重组,本土市场潜力加快释放等多方面有利因素为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成本优势"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加快发展和提升水平的关键在于实现从"成本导向"向"价值导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跨国外包并不像FDI或国际贸易通过单一路径发生技术溢出,而是通过进口溢出、出口溢出和纯知识溢出等多条路径共同作用。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方法建立国际R&D溢出回归方程,分别检验跨国外包的各种技术溢出渠道对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跨国外包的三条技术溢出渠道中仅有进口溢出效应是显著的,并且存在较大的行业差异:高技术行业在低位点上显著,中等技术行业和低技术行业在中高位点处显著。实证结果说明了我国当地企业难以通过“出口中学习”、“交流中学习”实现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企业组织创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面.发展服务外包不仅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创新.可使原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弥补原有企业组织结构的不足;可以保持企业组织内的服务优势;使服务外包各方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服务外包有各种类型,但无论那种类型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企业组织优化创新,向学习型、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演进发展.发展服务企业的对策是:明确认识,防范误区,合理规划布局,发挥聚集效应;加强行政法律监督,规范市场行为;制定相应政策,扶持服务外包发展;加强人才培训;引进、提供适用人才;加强宣传力度提供誉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6,(9):100-104
国际服务外包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新趋势。近年来我国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虽然已经步入正轨,但相关立法尚存在诸多缺陷。为了促进我国国际服务外包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与国际规则接轨,合理利用GATS的局限性,制订个人数据资料保护法,制定合理的劳工标准,完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税收立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努力营造有利于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国内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服务外包供应商的能力评价与合作伙伴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服务外包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直接决定供应商的选择是否成功.为了更好地进行供应商的选择,使整个服务外包成功运作,就必须根据企业能力识别范围,准确识别服务供应商的企业能力,设计和建立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企业的能力,使发包企业能够了解供应商选择的影响因素,从而做出准确合理的选择,使外包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前,外包作为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由此针对外包决策有效制定的学术研究也很多。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了自制/外包决策模型,若外包产品购买价格不超过其期望价格,则实行外包;若外包产品购买价格超过期望价格,则跨国公司倾向于自制此项非核心业务。  相似文献   

15.
公共服务外包这一创新性改革具有间接生产、多中心治理、政府与市场分工合作的特点.作为一项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的制度安排,实施改革的政府及其部门应主要履行规划决策、经费补贴、规则制定、改革组织、秩序监管的角色与职责.但在目前中国的公共服务外包改革中,政府角色转型面临着突出的思想、能力、体制和环境制约与障碍.要加快推进政府转型,深化公共服务外包改革,亟须围绕提高公共服务外包规划决策水平、健全公共服务外包体制机制、提升公共服务外包改革能力、优化公共服务外包发展环境来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总库(CJFD)作为数据源,以1990年至2008年发表的有关外包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样本,对我国外包研究的理论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定量描述与分析;以中国引文总库为基础,索引了被引用频数占前10位的文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在对相关文献的分析上提出了推动外包学术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离岸服务外包以其资源消耗低、污染小和密集就业的特点受到我国企业的追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金融危机、本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等方面的威胁与挑战.基于此,应采取的对策为: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培养高端人才;大力扶持、孵化年轻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品牌战略,建立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共现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知识服务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及可视化,通过绘制文献数量分布图、核心关键词的共现网络,挖掘知识服务领域的发展趋势、目前研究概况、热点及未来研究趋势等信息,并对知识服务领域研究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周黎安 《社会》2022,42(5):1-36
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征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理论概括,诸如“士绅自治”“吏民社会”“官民合作”,等等。本文从行政发包制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社会关系的现有理论概括,借助“行政外包”这一分析概念,强调特定的治理领域特征与行政外包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揭示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本文试图提出“一体多面”的概念,重新概括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特征,为理解中华帝制的“权力一元性”与“治理多样性”的奇妙结合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黄从军 《社科纵横》2007,22(2):50-52
在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引入“内部审计外包”这一概念,为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不同层面分析了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和实行外包的利与弊,并对内部审计外包的决策和风险控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