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境地区以边境贸易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在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形式、内容、地域、方法上都有很大扩展,形成了不断创新的趋势。边境贸易虽不是国家间的主要贸易形式,但对沿边地区意义重大。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下,沿边地区应制订合适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目标,以促进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费孝通先生的小城镇理论是阐述小城镇模式的经典理论,费老坚持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使之成为社会实体的理论"素描",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国家小城镇战略推行了二十多年,可东部和中西部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差距也日益扩大化,农业人口有增无减,这是经典小城镇理论无法解释的。本文认为,造成经典小城镇理论现实困境的原因在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小城镇战略实施产生了与理论逻辑相冲突的实践逻辑,而且在准城镇经济基础不具备的情况下,只要执行小城镇战略就必然产生因果倒置的实践逻辑。在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生冲突时,要尊重实践逻辑,面对中西部地区乡村工业无法发展的实际,转换农村工业化带动小城镇化的固定理论逻辑最为关键。反面的实践逻辑说明经典小城镇理论提倡的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小城镇化的模式不能适应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实际,这些地区的农村现代化应该另寻出路。  相似文献   

3.
打造新战略支点是国家对北部湾经济持续开放发展的要求,对接东盟、面向西南中南地区是北部湾区域在"钻石十年"的机遇,同时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连通拓展、共建经济通道的需要。物流通道建设在战略支点建设中有着基础性作用,必须构建北部湾物流通道来促进和强化区域沟通能力,从建设的动力机制、成长培育机制、循环反馈机制和延伸拓展机制,建立四种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机制。北部湾物流通道建设发展对策:对基础设施超前投资、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宣传发展机遇、学习发达地区企业经验和形成人力资源聚集。  相似文献   

4.
钟启泉 《创新》2007,1(5):5-10
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全面推进形势下,广西在新一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区域布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来建设北部湾新区,探索北部湾新区的运行机制,这是当前广西开放开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制度是人们相互交往的规则,它规定了人们行为选择的范围和方式.制度变迁是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演进的关键,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这种路径依赖既可能使区域经济沿着正确的路径发展下去,形成良性循环,也可能将区域经济锁定在低效率状态中,陷入恶性循环.“珠三角”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经历了制度的巨大变迁,同时也显示出明显的双重效应,其成绩与代价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沿边省区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其发展关系国家重大政治、经济、文化、国土和边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目前发展相对滞后,影响到全局的和谐稳定。究其原因,国家对沿边省区政策供给不足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从保障经济、能源、资源、矿产、粮食、生态、淡水、国土、文化、边防等十大安全的战略高度考量,应促进沿边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距缩小。因此,国家应制定和实施兴边富民的大战略,明确长远目标,以兴边富民的大政策、大投资、大交通、大特区、大开放、大移民,促进沿边地区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前不久中央召开的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我国跨世纪的民族工作作了深刻阐述 ,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了要把加快实施民族地区发展战略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未来发展战备的重要一环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他要求各级有关部门要抓紧进行研究 ,要进一步明确民族地区发展的主要目标、基本任务和重要方针政策。本文想就此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 )因地制宜 ,注意特色因地制宜 ,注意特色 ,就是坚持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也是制定民族地区发展战略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由于历史的原因 ,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8.
区域开放:中国的独特模式及其未来发展趋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伟 《浙江学刊》2001,(2):76-80
区域开放同时涉及到两个层次上的对外开放一个层次是对国内其他地区的开放,另一个层次则是对国外的开放.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区域开放肇始于两个条件一个是坚实的私有产权制度,另一个是繁荣的地区贸易.作为一种转型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这决定了中国各个地区层面的开放,采取了独特的方式,由此而形成独特的区域开放模式.本文以这一认识为出发点,考察了中国区域开放的模式,探讨了中国式区域开放模式与经济增长及制度转型区域差异之间的关系,预期了区域开放未来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新模式即"伞"型模式作为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战略升级的突破口,把扩大贸易合作和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探索性地提出了以两个国家的部分地区为主体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模式,形成中国东北和俄罗斯东部地区的地方国际化产业集群,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尽快振兴和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进而实现中俄区域合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特色经济发展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特色人力资源开发是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民族地区应坚持以特色经济为平台,通过强化特色人力资源开发规划、优化区域教育结构、依托特色产业项目实现人才聚集、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保障机制等建立特色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1.
小城镇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伟芳 《学习与探索》2006,2(5):157-161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小城镇发展历程表明,小城镇在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始终是联结大城市和农业的纽带。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对小城镇的发展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小城镇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小城镇经济不能单纯依赖于传统的市场交易,而必须促使小城镇的经济因素多元化,坚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特色是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又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战略西移两个根本转变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张志军从“九五”开始,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开发,支持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发展经济。这表明,促进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已经提上了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一、建立佳木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佳木斯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不是单纯从发展地区经济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经过对开放格局的认真分析和多角审视才决定的。它对贯彻黑龙江省“南联北开,全方位开放”的战略方针,充分发挥佳木斯这块东北亚战略宝地的重要作用,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建立佳木斯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实施沿边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国际经济循环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国际比较视域下我国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高我国小城镇建设质量,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国际小城镇建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可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学规划引导;政府行为与市场机制有效运用;环境保护优先。拉美发展中国家教训:城镇化进程过快过急;流动人口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城镇化体系不健全。对我国小城镇建设的启示:因地制宜、坚持多样化和特色化;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注重城乡统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小城镇建设模式多种多样,但面临粗放发展、布局松散、体制障碍、社会保障滞后等难题。我国小城镇建设提高质量的路径选择:明确定位;有特色;集约、环保、生态;发展主导产业;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5.
付岩 《今日辽宁》2012,(4):12-29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辽宁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的地位。为推动辽宁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2008年11月,辽宁省委、省政府又作出突破辽西北的战略部署,辽宁形成了完整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从工业化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文化消费将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因而在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现代文化产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以及城乡文化的差异,挖掘不同区域地方文化、民族文化与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区域性传统民族民间工艺、民族演艺、民俗文化、文化旅游产业,这应是未来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成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满足不同区域、城乡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国家工程。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模式的优化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处于不断的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模式导致经济空间结构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模式演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地区经济协调、地域分工协调等机制的共同制约,东北地区经济空间发展模式的优化应以带状发展模式为主,在不同的小经济空间内部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模式,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卞敏 《阅江学刊》2011,(2):39-44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一个地域也有其特色文化。城市作为地域文化资源的一个主要载体,在地域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地域文化的发展规律,从总体上说,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展开的。地域文化体现城市文化发展脉络,而城市发展在历史上形成的文化特色又积淀、留存下来,成为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特有的文化个性。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她的软实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9.
地域风情由风俗人情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构成.中国地域广大,传统地域风情具有多样性.其形成和嬗变原因既各不相同,又彼此关联.政治导向、自然条件、社会环境、要人影响在地域风情形成过程中作用突出,而移民、迁都、交通条件变化和官员行政作为在地域风情嬗变过程中效应明显.自然生存环境很难人为改变,而风俗人情既由生存环境决定,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并反过来影响生存环境.传统地域风情的不同是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地区差异的基本原因,对推动中国当代社会的平衡、互补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研究传统地域风情,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按照规律行事.风俗人情是可以改变的,因而推动当代社会的地域平衡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当作基础工程来做;自然生存条件是很难改变的,因而推动当代社会的地域互补发展,要因地制宜,构建若干特色明显、功能互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地区模式.社会进步的平衡化、互补化的基础是发展.一方面,加快经济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作为基础策略;另一方面,加快社会进步要坚持因地制宜,从地域自然条件出发,选择发展模式,确定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与高校学报的发展相契合,是高校学报发展的助推器。高校学报依托民族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地域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设立特色栏目,整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以形成特色。要实现高校学报与区域文化的契合,必须找准共赢的结合点,打造核心作者群,促使成果转化为产品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