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稼轩《念奴娇·书东流村壁》的写作时、地问题──与陈志昂君商榷邓广铭一、小引辛稼轩是一位爱国词人,这已成为八百余年来中国学术界的共识,自不须再作论证。但是,说辛稼轩是爱国词人,乃是从辛词中的一些重要篇章而得出的一个论断,是就其词中的主旋律而得出的一个...  相似文献   

2.
辛稼轩所创纪游词数量虽不多,但其对不同地域自然山水个性化的审美呈现,由自然山水观照人文山水的高超手法,以及由这两种山水抒发的个人浓郁情味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使其纪游词不独成为文学欣赏的对象,也成为解读辛弃疾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命体验的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3.
创作中的结构艺术,就是指作家在构思和传达过程中,对美感材料的安排处理。作家的审美感受,最终要通过结构方式加以固定化、物质化,得以完美的表现。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被称为“七宝楼台”的梦窗词①,不仅在诗歌意境的创造和艺术语言的锤炼上有新的开拓,而且在结构方面,也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艺术手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梦窗词现存三百四十首,在数量上仅次于稼轩词。一个拥有如此丰富作品的大作家,吴文英所运用的结构手法当然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如果从整体来看,最能体现其结构特点,并且最有争议的是占其作品绝大多数的长调抒怀、咏物和…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辛弃疾<夜游宫>(苦俗客)一词的评价,都不同程度地认为此词意在讽刺一心追求功名的"俗客".然细味稼轩词意,结合其对于山水景物和功名事业的态度,可知稼轩寄情山水,不会把说山说水的"相知"说成"俗客";同时,功名二字横亘稼轩胸中,更何况其事业功名又和"补天裂"联系在一起,他何以去讽刺相知人谈名谈利?此词实为稼轩面对投闲致辞散、寄情山水的现实.面对诸位相知借山水遣怀,时时谈及功名的无奈,于苦闷中苦笑,在自嘲谐谑中超脱而作的,是在经历了人生坎坷失意之后的愤激与自嘲之意的流露.试想,即使在今天,谁会对友朋相会时谈兴正浓的话题泼冷水或者冷嘲热讽呢?词人不过是在嘲谑地说:我们这几个相知,说山说水、谈名谈利、难以免俗罢了.  相似文献   

5.
杨柳 《学术交流》2012,(3):120-122
人类文化的演进,融汇着地球人不断丰富的知识流和无限情感,艺术则是这一文化和情感的合金。而自然物具有天赋的神圣性,重新还原人类与自然的淳朴关系,从自然中汲取灵感,尊重自然物象的原始品质,就是艺术对自然物属性和特质的升华。因此,在广告摄影创作中,引入"自然原则"这一概念,以其清新、淳朴的风格样式呈现摄影的视觉美感,具体表现为重新赋予自然物象以新的意义;依据事物自然属性的思维跃动享受美,从而有助于强化广告的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6.
李舜华 《浙江学刊》2004,(5):104-109
本文上溯宋元平话、下衍万历以后作品,详细考察了早期章回小说中的一些英雄史诗母题,认为将英雄的出生与宇宙的开辟相联系,赋予英雄一定的叛逆内涵,模糊敌对双方的道德观念,以宇宙秩序的循环来解释新旧历史秩序(新旧英雄)的更替,这一史诗结构已在某种寓意上直接支配了早期章回小说的潜在结构;由此可见,从<三国>、<水浒>,经熊大木诸书、<英武传>等,至<西游>、<金瓶梅>,实际糅入了数百年来新兴市民对宇宙(历史)秩序及秩序中个体存在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辛弃疾雄踞词坛以前,被历代词评家誉为词的“正宗”的婉约词,已走过了三百余年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内,曾经出现过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婉约词人,写出了大量风格各异、千古不废的名篇佳作,但比较而言,这一历史时期的婉约词,几乎没有超出闺阁庭园、伤春怨别的传统藩篱。至辛弃疾出现,婉约词的创作为之改观。稼轩婉约词中虽也有同类题材的词作,但其内蕴已与前人之作有明显的不同。辛弃疾不仅全身心投入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斗争,而且还全身心倾注于词的创作。 在现存六百余首稼轩词中,婉约词占有相当比重,它以“清而丽、婉而妩媚”的词风…  相似文献   

8.
宋代酬赠词因酬赠对象性别不同而在内容、风格、功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女性为酬赠对象的词作、尤其是大量的赠妓词,或对女性美貌和精彩技艺的描写,或诉说与所赠异性之间的恋情,内容相对比较单一;而以男性为对象的酬赠词则或述樽俎宴筵之乐,或叙离情别意,甚或借杯犟壶觞以自述心志.南宋稼轩词派中不但抒发一己之情志,且以唱酬之作讨论国势,共议抗金规复之大计.而花间范式的影响、宋代士大夫审美与主体的身份认同等,则是造成宋代酬赠词因对象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道士词人群体的崛起是金代词坛引人注目的一种文化现象.2000余首词作展示了道士词人群体的创作实绩.从身份认同上,金代全真道士词人群体的下层文人身份和早年业儒的独特经历决定了其词的创作内容与功能的定位与指向.叹世、咏怀、咏物、宣教等不同品类的道士词生动展现了金代词坛上一道独特景观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陈正奇 《唐都学刊》2009,25(5):57-59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其在这首词中,陈忠实借"滋水"这条倒淌河表达"独开水道"的志向,抒发"东去-拂袖"的豪情壮志,把生活体验、生命体验、艺术表现和故乡情结融为一体,幻化或交融为一种神奇的物象,达到作者作品合一的境界,彰显着内涵宏富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1.
试论李清照词的审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照词“主情致”,重自我表现,情感在词的审美特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李词的情感是一种真实的、理性的和审美的情感;在审美生成中,情感是驱动力,发酵剂,滋润剂,具有主导作用;其具有丰富内涵的情感在流动过程中也形成了曲折美、递深美和深曲美三种独特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司空图从欣赏角度论述诗的美感作用,对于确立和发展具有民族特征的欣赏论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美学思想内涵主要为:提出"韵味"说,以此阐释诗歌意境的构成,认为意象与物象的本质差别是"离形得似",主张"思与境谐",强调诗人艺术构思过程中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和谐统一,不可生硬雕琢客观物象,形象地归纳概括了诗歌的艺术风格,构成了风格论体系.所有这些,源于他对诗歌艺术表现特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千二百年前,中国词传到日本,立即引起日本天皇及大臣的悉心仿作.从而使彼国诞生了流淌着中国血脉的新的文学样式——日本词学.日本江户时代著名词人野村篁园的《秋篷笛谱》中咏物之作就隐现着中国南宋史达祖梅溪词的影子.其不滞于物、形神俱肖的艺术形象,借物言志、以物喻理的思想寄托,取媒贴切、虚实得当的艺术手法,即可为例.这些都从一定角度反映出中国文学在域外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4.
穆乃堂 《社科纵横》2007,22(1):89-90
陆文夫在其小说中书写了人们视野中众多的生活物象,这些物象人们司空见惯,不以为然。但陆文夫在人们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的物象中挖掘出了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使物象具有了特定的社会、历史意义。人们在解读文学作品时,能够从不同的层面诠释潜隐在物象背后的思想、文化、习俗、社会风气、政治斗争、人际关系……陆文夫的文学意象像一幅高倍透视镜,能够透射出物象本身之外所寓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世海 《唐都学刊》2014,(2):114-119
真趣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美学内涵及审美特征也有所变化.真主要指真实、真诚以及因真反假的内涵.真趣概念起初指诗文反映出的真实义理,物象中存有的自然道理,宋元逐渐突出了本真性情的义涵指向;明代李贽、三袁等主要论述并建立起真趣概念的理论内涵,强调了真趣概念的本真性、自由性和灵慧性等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吴蔡体"探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学习与探索》2007,(2):192-194
作为一个词学概念,"吴蔡体"最初并没有明确的内涵界定,然自金人元好问提出以来,这一指称多为词评家所认可,且沿用至今。通过对这一概念历史渊源的探辨,可以发现,"吴蔡体"指向两个意义层面:从广义角度可理解为以吴激、蔡松年为代表的金初词人的主导性的创作范式与风格;从狭义的层面理解,"吴蔡体"则是"吴体"与"蔡体"的合称,是两种写作范式的相提并论。在具体的特征上,则可以析化为抒情真挚、组织工致、思致含蓄、造语清雅、物象清新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周立英 《学术交流》2006,(7):147-149
李清照的词结构十分独特,主要表现是步步转折,跌宕起伏。结构尽管复杂多变化,却能用自己的真实情感贯穿始终,文笔宕得开,收得起,尤其注重首尾的照应。情与景、时间与空间跳跃性大,但总有某种特定的意象或物象作为线索贯穿始终,所以整体意境既神采飞扬而又浑然天成。其作用不仅集中体现了婉约的风格,而且能把复杂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尤其使作者多愁善感的形象更加清晰感人。  相似文献   

18.
宋代士大夫社会的文学应酬与稼轩词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稼轩词现存六百二十余首。其中,凡序言标明应酬唱和的作品多达三百五十余首,占全部作品的二分之一以上。若与北宋词人相比较,元祐苏门虽以酬唱为盛事,但《东坡乐府》所标明的此类作品仅八十余首,不足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其它词人如黄山谷、秦少游等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11):138-142
词是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歌唱,因而词有都市风情。北宋润州交通便捷、漕运繁盛,是连通长江与运河的新兴商业都会。润州的市井繁华是词生成的绝佳环境,北宋润州词的都市风情主要表现为:一是润州作为交通要津,词常有异乡行人思乡情绪的阐发;二是润州作为市井繁华的商业都会,词常有歌妓才色的描写,并抒发她们聚散离别的忧愁;三是润州作为历史蕴涵丰富的地点,词常有古迹背景下现实生活的描绘,并赋予了这座都市新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在发展网上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传统方式与现代交易方式、技术与服务问题、成本和收益、网上交易的客观障碍等困境,对此,证券公司今后发展网上交易要:1.模式创新,2.技术与服务同步创新。网上交易将不再仅仅是交易的一种手段,而是经纪业务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化网络方式,由有形化交易转向无形化交易的推动力,将对证券公司"咨询化、智能化"战略赋予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