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变革实践模式作为“十一五”规划的基本主题,对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传统的以物质财富的获取为终极目标的实践模式引发了普遍的对立,因而迫切需要实现实践模式的变革,开创新的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旨趣的实践模式,这一新型的实践模式蕴涵着全面和谐的特质,具有现实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对霍布斯义务理论的解释一直存在很大争论.争论的焦点之一是义务的起源问题.针锋相对的观点,主要有内在论和外在论.内在论认为,义务是与动机即自身利益相统一的;外在论将义务的起源解释为他人行为的结果或神的旨意.从霍布斯语境看,外在因素只应作为影响人的动机的一环,是人们如何更好地实现自利而采用的不同思维模式.审视争议,自然应在霍布斯语境下解读他的义务起源理论.由此发现,他的义务概念不是现代义务概念,不对应权利.他从人的自利原则出发,架构了国家与公民的关系,由自利、畏惧构建出和谐.尽管他推崇全能的利雏坦,但是他的理论前提却规定了有限义务.探究霍布斯的义务起源理论,能够开拓我们的理论视野,加深我们对如何将维护政治秩序和保护个人正当权利相统一的认识;对于增进政治认同,推进政治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比较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荀子的人性恶观点与美国联邦共和制下全面的人性观,分析人性与制度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动态关系。前者是专制制度下单一的人性观,并由此推演出礼治政治设想,后者作为当代西方典型的民主制,在全面的人性观基础之上进行了共和制度设计。通过比较,一则能明示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的制度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人性假设,思想家或制度制定者在设计或制定制度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人性假设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石;二则能理解制度对于人性起着巨大的反作用,某种制度如果付诸实施势必造成一种既定的事实存在,并对生活其中的社会主体产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哲学思想是先哲智慧的结晶,数千年来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汲取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华,从而全面构建高级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现代政治的诞生实际上与疫病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现代政治哲学奠基者之一的霍布斯正是从医生和疾病的角度出发建构了现代政治哲学的基本框架,他在《利维坦》之中赋予了医生对内治理的绝对权力,让医生与政治在理论上形成了关联。巴斯德在微生物学上的发现,让公共权力和医生的知识在实践层面上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和城市卫生环境塑造为基础的现代卫生防疫学。最后,福柯将霍布斯的理论贡献和巴斯德的实践贡献结合起来,形成了生命政治的治理技术。生命政治一方面使用规训技术,生产了现代的规范主体,同时以全景监控技术,创造出"惩罚的社会",在"惩罚的社会"中,从疫病产生的生命政治控制达到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9.
对于《自然社会》关注的现代社会的规范性秩序问题,自然状态、自然法与建国契约是三个主要环节。对该书的批评也集中在这三个方面:自然状态与人性论,自然状态的道德性质,以及政治社会与规范秩序的奠基关系。自然状态学说通过自爱与社会性建立的自然社会性是理解现代社会道德关系的出发点。在考虑现代社会丰富和充实这一道德关系的努力之前,应当先理解人是如何成为一个孤独的陌生人的。从这一自爱的社会性出发,《自然社会》将霍布斯笔下的自然状态理解为道德空间乃至法权状态,但并不同意这一空间是具有内在道德尺度或客观道德科学基础的规范性秩序。作为现代国家规范性基础的道德尺度是与政治社会同步奠立的。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战略方针,是我国新时期重要的发展战略思想和指导纲领,但是社会中与和谐社会提倡的一些理念是冲突、相悖的。所以必须研究和谐社会与人性变化之间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时代下的人性和谐。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这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的论述中,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秩序需要制度规范,和谐社会作为一种良好、协调的社会秩序,要求优化制度经济建构,建立有效合理的制度。制度被视为一种生产性资本,它的存量和增量的高低,制约着一个社会发展的速度。制度可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制度的运行和实施是有成本的,制度的现实性依赖于制度成本的高低。社会更加和谐需要效率高的制度逐渐取代效率低的制度,实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能够降低制度成本,制度创新必须以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前提,制度创新的结果是实现制度发展的“扬弃”和“质的飞跃”,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民主政治: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理论或实践上看,民主政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民主政治就是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多元利益和高度的社会流动是民主政治与和谐社会共同的根基。实现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关键。利益表达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具有完善公共政策、消解社会矛盾、强化政治认同等重大意义。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夯实和谐社会政治基础的根本之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制度资源,也是直接承载法治发展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思想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同一、保护生态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伦理思想,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德规范和信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极为深远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是要承认差异和不平等的客观存在,但又是在制度和程序上追求公平的过程,这是现实性的要求。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一个价值建构的过程,是包含着价值理念、价值实践和价值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浅论社会资本及其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的社会资本概念对于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所谓社会资本就是人际关系、社会结构等因素引发增值的总称.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努力使社会资本的占有、分配以及交换实现合理化发展,同时也必须努力打破与社会资本相连的不合理的社会结构,并且尽力建立与社会资本相配套的合理的制度化组织. 相似文献
18.
李猛的《自然社会》是近年来汉语学界研究现代“政治”秩序的一部界碑式著作。此处所谓“政治”,既指向一般意义上的政治,更包括人性、道德、社会和法权等多种秩序。本文认为,《自然社会》的核心是对“个体”与“社会”之关系这一经典命题的深化,亦即孤独的现代个体所构成的共同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如何理解包括家庭、社会、道德和国家在内的多种共同生活形态的实质及其内在张力。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讨论以下几点:一是鲁滨逊式的孤独包含着一种新的社会生活形态的可能;二是格劳秀斯、普芬道夫和霍布斯那里孤独个体的微妙差别对于理解现代人的心灵秩序不可或缺;三是霍布斯式的个体形象指向一种新的现代人拓展自身人性的可能;四是自然法秩序所塑造的人性为现代国家的确立提供了道德动力。因而,本文认为,现代精神的发展尚未穷尽自身,只有更充分地理解其内在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把握自身的处境和命运。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涵着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政治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平等;科学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切实维护公平与正义;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及时化解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和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能为当前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知识资源和理论支撑。本土人类学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为建构和谐社会加强应用性研究,推进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学术介入和干预。鉴于人类学目前在中国学科知识体系中的模糊地位,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给予人类学以更大的学术发展空间,努力提升其为一级学科。这也是知识界学科和谐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