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世界城市圈理论及其实践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国外城市圈的基本理论,指出了国外城市圈建设过程中的特点,并从城市圈建设有利于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分工、有利于区域内形成快速的交通网络、有利于自然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指出了城市圈建设对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上海世博会以创意力量建构城市时代的未来图景,充分展现现代城市的五大发展趋向.在人本发展方面,引入城市生命体思维,倡导人的尊严,从历史、社会与生活等多视角展开探索;在转型发展方面,彰显善于自我超越、促进民生改善、激发文化活力与资源集约利用等的转型智慧;在包容发展方面,注重机会公平、互补协调、成果共享,增强城市发展的动力、活力与合力;在绿色发展方面,全面呈现城市发展的绿色理念、绿色产业与绿色生活;在创新发展方面,贴近生活需求、公共需求与居民需求,催化城市创新.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后全球化态势与世界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世界城市作为一个理论框架,可能是当代最广泛、最迅速应用于人类实践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之一.担当着全球化经济的空间节点功能,世界城市成为各个城市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经济全球化的大格局受到冲击,作为其空间映射的世界城市纷纷遭受重创.全球城市发展进入新的洗牌阶段,而对于世界城市发展模式的反思就应当是这场转变的开端.  相似文献   

4.
世界城市是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产物.世界城市的发展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着内在的联系.通过对我国东部地区16个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4城市综合实力最强,它们初步具备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潜力,是我国最有可能率先实现世界城市发展目标的城市.建设世界城市的对策建议: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层次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区域城市协调与合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加大开放力度,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注重环境建设,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世界城市的崛起动力是创新,崛起的时代背景是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目前,北京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世界城市,但是由于与东京、伦敦和纽约这三个当今公认的世界城市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文章就以此进行对比分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世界城市理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果颇丰.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西方世界城市理论的经典学说作了详细回顾,对已有的实证研究作了分类,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包括实证研究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这一方面为中国世界城市研究提供了前沿信息情报,另一方面可为今后的研究拓展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到底是上海人”与上海城市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惠芬 《社会科学》2003,11(10):104-113
20世纪 80~ 90年代开始的上海重振中 ,张爱玲的“到底是上海人”和有关作品曾产生广泛的影响 ,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但其复杂的内涵和背景却并未为人们真正了解。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前上海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 ,使城市意识和身份认同问题更为突出地呈现出来。张爱玲半世纪前对上海富有个性的描述和表达理应成为我们宝贵的历史资源 ;但将“到底是上海人”认作“与身俱来”的“优越感” ,却多少是一种误读。在上海城市精神重建的今天 ,“到底是上海人”与其说是优越、骄傲的资本 ,毋宁说是反思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从人口分布、企业布局、交通规划、城市用地和住宅建设等城市空间要素利用的各方面来看,上海目前的城市空间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单一中心即“同心圆”结构特征,中心城市的空间要素配置出现失衡状态,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心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过程中的“政府替代市场”。因此, 从空间资源配置角度看,上海城市发展应进行以下转变:一是城市发展模式必须从传统的“同心圆”转向“多中心”或者“多核化”城市发展模式;二是城市空间资源配置必须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非均衡资源配置转向市场引导型的均衡资源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
蒋有亮 《理论界》2009,(10):146-148
本文首先回顾上海所处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质,再对上海1843年开埠以来的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进行考察,从多方面总结上海的城市人文精神,最后对上海的未来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的国际化与城市竞争力的各项指标及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上海与世界一流港口城市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行一些战略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文化经济全球化中的世界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阶段。世界城市与国际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对外文化贸易之间的联系已经上升到新的水平和高度,理论研究也亟待拓展、深化。现实的发展也愈益表明,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世界城市时空延续的根基,是城市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的依托与催化剂,而且提升其水平恰恰顺应了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总结顶尖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包括经济与文化要和谐共生,文化经济要多样与包容,城市与文化要融为一体,文化城市要站高望远。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城乡差别原来不很明显,通商口岸的出现,城市优越感才普遍形成。其中,上海这样的通商大埠在促成城市优越感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人在一般的都市优越感上,又加上因西化而带来的特殊感。这种特殊感并不完全是上海人的自我感觉,它更是上海以外的人们对上海和上海人的模式化的认同。1949年以后,这种优越感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08年及以前的3万余家外企数据为基础,利用"平均值+标准差"、Moran's I指数及泊松和负二项模型来研究上海外资企业引导下的经济空间布局演变、集聚和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990年之前外资极少,分布极为分散,集聚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1991-2000年外资空间逐步从中心城区扩展到近郊和远郊扩展,在沪西外资出现向虹桥-漕河泾-莘庄-松江新城一带集聚的特征,浦东崛起为外资的高地并以张江和金桥为中心形成集聚高地;2001-2008年外资的分布和集聚空间均向园区转移;最终,上海的外资经济空间在近郊和远郊形成了三层次多中心连片发展格局.回归结果显示,外资区位选择受地方制度和市场因素的双重影响,不同的制度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市场在外资经济空间演变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探讨后危机时期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变化特征,并探讨这些趋势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及影响要素。从网络体系的等级特征上看,中等层级的世界城市在网络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使世界城市网络趋向于钟型结构。从区域属性上看,新兴经济体与亚太区域世界城市的崛起成为显著趋势,从而使世界城市网络的广度与深度得到提升。世界城市网络体系的新趋势,反映出危机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化力量的调整与新布局。  相似文献   

15.
认同理论与世界区域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同 (identity)是对我是谁、我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文化认同是认同的核心内容。认同理论对世界区域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区域化进程并非始于近代。伴随着人类走向文明的脚步 ,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就开始超越国家界限 ,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区域世界。虽然这种区域世界的发展长期以来都是以某个主导的国家为中心而展开的 ,但它是人类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6.
郭志仪  石瑾 《兰州学刊》2014,(3):171-175
运用城市流强度的测定方法,计算甘肃省12座地级城市的外向型功能量、城市流强度和城市流倾向度,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值将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划分为3个层次:一级中心城市为兰州,其城市流强度值最高,是省内经济集聚和扩散的中心;二级中心城市为酒泉和庆阳,其城市流强度值较低,是省内次级辐射中心;三级中心城市为平凉、定西、陇南、天水、白银、武威、金昌、张掖和嘉峪关,城市流强度值极低,是地方集聚与辐射的中心。最后,依据各城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提出甘肃省中心城市城市流的强化对策和规模等级结构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城市资源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资源系统是由城市的物质资源、文化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共同组成的整体。从经济学、管理学和系统科学的角度,解释了城市资源的概念、特点和种类;分析了城市资源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阐述了城市资源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揭示了城市资源系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埠以后,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上海城市节奏不但明显加快,而且逐渐形成了一定空间和时间规律。正是基于这种日常活动节奏的变化,城市公共交通结构也由传统人力交通工具逐渐向现代机动公共交通方式转变。但由于近代上海长期存在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公共交通结构的转型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崔鹏飞  徐建平 《河北学刊》2008,28(2):230-232
一个城市早期的规划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前途和命运。在秦皇岛城市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分散的城市空间架构的互补共生;二是近代社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港城发展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