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中国革命青年的楷模"恽代英关于青年教育的实践与论述为依据,归纳、总结了恽代英青年政治工作的思想与方法,并探讨了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育救国主张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虽然未能挽救中华民族于危机之中,但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和追求真理的热情,对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如今,新中国今非昔比,全国上下都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新探讨这一课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宏伟的历史过程.恽代英作为中共早期杰出的领导人和理论家之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过重要的开创性的贡献.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分子一起投入到反封建的历史潮流中,弘扬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基本前提条件;他在五四运动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传播和探索,契合了历史的客观需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在中共党内发表的许多理论成果,更是充分地体现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追求.这一切,奠定了恽代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恽代英于1920年11月来到安徽执教,积极开拓各种形式的宣传渠道,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早期传播;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安徽革命积蓄了重要的青年力量;有意识的面向工人和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群众基础.梳理恽代英在安徽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卓越贡献,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其次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青年,同时努力提升理论宣传的通俗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的教育救国思潮催生了教育独立意识;但教育独立思想在学潮问题上所持的参政自律态度,凸显了现代教育立足于自身的学术和文化特质独立地服务于社会的主体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以教育独立为前提的教育救国思想是对狭隘教育救国论的一种理论上的升华.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早产论"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就早已有之.苏东剧变后,一些人重新将其搬上台面.本文通过分析20世纪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成为现实的历史必然性,对之进行驳斥批判.  相似文献   

7.
教会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正平 《文史哲》2007,(3):127-134
教会大学作为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在中国大陆存在了70多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重要时期。70多年间,教会大学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培养了一批人才,促进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在传统封建教育衰败、瓦解直至被废除的历史过程中,教会大学所起的作用,总的来看,是加速而不是延缓了这个过程。对于近代新式教育的产生发展而言,教会大学以多种方式为推进这个过程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严复、张(誊)、蔡元培、胡适、黄炎培等民国时期的资产阶级教育家既充分肯定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在开启民智方面的巨大作用,反对当局对学生的镇压,又不主张学生进行游行、请愿,尤其反对他们罢课.他们认为学生运动只是无奈之举,不但虚掷光阴,荒疏学业,而且不利于学校和国家的发展.形成这种看似矛盾实则统一认识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对教育救国理念的坚守.显然,对教育救国思潮和学生运动的地位与作用也应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蕴含在其批判逻辑之中。近代哲学发展经历了上帝自然化、理性化以及人本化的历史过程,主要集中于对宗教异化表现形式的揭露上,并没有实现彻底的宗教批判。马克思主义重新以宗教批判作为前提和起点,转向对尘世的批判,彻底清算了"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最终在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完成了对"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的历史批判,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马克思从宗教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过程中,超越了"彼岸世界"的"真理",实现了"此岸世界"的真理。这种批判的逻辑进程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家庭背景、新学教育、时局和社会背景、自身刻苦铸就了向警予的早期教育救国思想.其逐渐形成了教育“取重于自动”以创未来之社会,兴办女学之教育,男女共学、平享教育的思想体系,并为之努力实践,筹款建校,奔走劝学,推陈出新,引进教员,壮大师资.这种注重教学与实际应用的教育救国思想与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1.
张伯苓是南开教育的奠基人,他创办了南开系列学校,特别是南开大学的创办,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私立大学,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学。他制订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是他实践"教育救国"理念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2.
胡适教育救国思想的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用主义哲学是胡适教育救国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从实用主义的思想方法出发,胡适提出了实现社会的现代化、教育是社会改良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工具、培养完善的个性、个体发展应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观点,构筑了其教育救国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邵勇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3(9):147-152
汤寿潜是近代"教育救国"思潮的积极鼓吹者和力行实践者.他对封建科举制度提出严厉地批评,主张采西学,变科举,兴新学,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新式人才.他在师范教育、普及教育、实业教育、高等教育、留学教育以及编撰教科书、筹划教育经费等问题上都提出了颇有见地的主张.汤寿潜的教育思想虽不无局限性,但也是他以天下为己任,拯时救世的重要表现,历史进步作用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4.
张元济和蔡元培作为兼容并蓄、学贯中西的一代爱国文化巨子,他们为救国强国所做的种种努力,不但为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近代中国救亡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出版界泰斗张元济以“昌明教育”为宗旨,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倾毕生心力将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驰名世界的出版社,通过出版高质量的书籍为开启民智、唤醒民众建立了不朽功勋;“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蔡元培则终生致力于教育理论研究和进行教育改革,并以其“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人格风范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学人,从而为近代文化繁荣、教育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他们二人之间长期而真挚的情谊应是其原因之一,而这恰恰是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所忽略的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将研究主题定位为重读马克思,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我从哲学——哲学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哲学——当代实际这三个维度或三条路径,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从马克思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到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然后再返回到马克思哲学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求索过程,体会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精神,对人类生存异化状态的关注之情,旨在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使命意识,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实践本体论,其独特的存在方式是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和资本批判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核心要义,必须回归灌输论经典作品——列宁的《怎么办》。不同于西方批判的“灌输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理论,对团结世界无产阶级、推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发展需要批判意识与精神,需要持续地破与立。批判是比较的天然延续,比较教育研究具有教育批判的倾向性和必要性,比较教育研究者具有从事教育批判的优越性和合法性。比较教育研究者在进行教育批判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秉持公共理性,要坚持进行建设性与启示性教育批判,要坚持客观、公允、全面和辩证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以下历史特点:引导青年把个人生存、发展与民族救亡、改造国家相统一;启迪青年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的作风相结合;帮助青年澄清错误思潮的影响,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具有鲜活的现实价值,在恽代英青年教育思想启示下,当代青年应坚持和倡导爱国主义的价值观,实现远大理想与现实生活的有机统一,坚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9.
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是教育哲学本性的体现,是它追求理想教育价值的要求,也是发展本学科的动力。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在于对研究主体研究的规范与监督,并规范和创新教育理论与实践。为此,必须抓住教育哲学批判的前提,提出“教育问题”,进而消除其错误(实现教育哲学的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在探索“救国”、“治国”的道路上,高度重视“团体”和“党”对组织群众、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关键作用。他有关这方面的认识及主张的形成,首先是为客观环境的需要所决定,其次是受到俄国革命和俄国共产党的启发。在重新审视孙中山这一思想时,可以检讨其中某些绝对主义的错误成分,但不应过分放大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