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岩的小说是现代社会的,不同于其他言情小说的一种特殊的小说形式,其思想性和艺术形式都反应了当代特殊的文化生态.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海岩小说的文化生态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海岩小说的独特内容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小说《玻璃山》旨在说明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中的两个主要特征:颠覆传统、表现荒诞。  相似文献   

3.
孙宏新 《江淮论坛》2009,(3):160-164
《鲁滨孙漂流记》是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多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全面、深入、细致地对这部小说进行了研究,研究焦点多集中在小说的人物形象、殖民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本文从生态批评角度入手,深入挖掘作品中隐藏的生态思想,以期对在现代工业文明下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把现代小说研究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在文化学视域进行审视和研究时,通常会出现"失语"症状,因为人们似乎已经形成了共识:现代小说是"欧风美雨"孕育的新文学式样。这样一来,现代小说的文化根基就完全站在了西土之上,传统文化失去了应有的言说空间,这显然与现代小说发生发展的事实不相符合。那么,中国自己的文化和文学传统究竟给现代小说提供了什么样的养分?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把《红楼梦》与现代小说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给我们提供回答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还乡》中自然与人物的描写体现了哈代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高度契合的观念:尊重自然规律,敬畏生命,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难民与精神生态失衡的人物在小说中的出现也反映出哈代超前的生态意识。然而,过分强调自然对人类的工具性价值所表现出的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及宿命论观点,却折射出其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作品,巴塞尔姆的小说《玻璃山》以其荒诞破碎的形式做出一个拒绝阐释的姿态.但本文认为小说中无名的“我”登爬玻璃山寻找“美丽的着了魔的象征”的形象和过程,正是该作品阐释空间的核心所在.作品极简的叙事形式和语言虽然对应了一个人文精神日渐式微,真理崇高被不断消解的迷混时代,但在其碎片化的背后仍坚守着后现代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着,凸显了西方知识分子传统的独立精神和对真理永不放弃的追问.  相似文献   

7.
生态与魔力:东西小说的叙事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难的成长经历使东西小说始终呈现出对底层民众情感的倾斜和审视,他的前期小说侧重对底层民众生态进行原汁原味的叙事,桂西北的红土地是他前期小说的重要风景;后期小说的叙事领域侧重在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对社会弊端和人心失衡进行无情的审视与批判.而对名家作品的阅读使其获得了不少小说艺术创作的感悟,帮助和促使他一直暗地发力,超越自己,苦心孤诣地谋求用富有魔力的叙事来呈现人们内心的秘密地带.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由于生态的恶化催生态文学的兴起,报告文学、小说创作以及研究生态学的学术论文与专著皆取得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中国意识流派小说的形成有个演化过程,主要依靠外入性生成机制,即从域外引来意识流创作方法,经过五四文学的个体尝试直到三十年代新感觉派的群体实验,使外入机制逐步与自生机制达到契合,最终在上世纪80年代方出现中国化的意识流派小说。意识流派小说在现代中国没有得到健全发展,主要缺乏与其生成机制相适应的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时期生态小说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区。经过20世纪的生态启蒙,生态小说创作数量正快速增长,质量也日渐提升。但无论是在题材和形象塑造上,还是在小说文本的内涵上,都存在着一些影响生态小说良性发展的弊病。中国新时期生态小说要走出当前的困境,需要切实转变创作的趋同性倾向、进行合理的文化批判、深化文学审美和哲学思辨等。  相似文献   

11.
龙其林 《兰州学刊》2008,(11):189-191
杨志军的小说《环湖崩溃》是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初期的代表作,它对此后的生态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对其中具有普遍影响的叙述母题、生态视野的扩展以及纪实与虚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它对当代生态文学在精神资源和风格特征上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吴莎莎 《南方论刊》2006,(12):51-52
英国经典魔幻小说《指环王》具有深层次的生态主题。本文试从小说中深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来挖掘生态主题,通过对主体间性主客二元关系的思考来定位“人”和“人性”,从生态意义上探究人和自然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欲望的无限扩大,精神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的一个崭新视角登上了文学批评的舞台。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社会中存在着的种种"精神生态伦理失衡"现象。其中包括人们对待老人的冷漠态度、情侣间的"面和心异"以及游戏人生的颓废伦理等。解析海明威作品中的这些"精神生态伦理失衡"现象将为我们建设一个生态和谐的新型社会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4.
西部作家集约式地进行生态小说的创作,形成了新世纪文学地理中的西部高地现象.西部小说这股"绿色"风潮的背后沉潜着支配性问题结构.多年来,以乡土为审美标高的西部小说,在新的文学场域中陷入了无人喝彩的境地,作家出于自我认同的身分焦虑而向生态主题转场.对时代主题话语表达诉求的西部文学传统以及西部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浓郁的宗教文化底色,也是引导西部作家进行生态小说创作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卡尔维诺将宇宙万物纳入存在范畴,其存在观带有强烈的生态关怀意味。智性和幻想是卡尔维诺小说的精神气质和美学追求,其小说主人公通过漫游、观察和冥思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的态度:接受现实但不沉沦于现实,从另外的角度去观察世界,在追寻事物的感性显现中诗意化生存。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早期生态作家之一,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天人合一,物我平等"的自然观和生态观,透视出哈代对人与自然、文明与环境关系的探索和反思,本文从自然书写、动植物情怀和哈代对现代文明的态度三个层面分析哈代渗透在小说文本中的自然情结和生态思想。在人类面临环境危机的今天重新解读哈代的生态思想对重建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小说《生态乌托邦》中人口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整体观和自我认同与实现等问题的深层生态学解读,论述了《生态乌托邦》对美国的工业社会消费主义文化观念的批判以及对西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思。该小说不仅是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最好注解,也对清除现代性危机,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受西方现代生态文明思想的影响与对本土生态现状的反思,文学创作不自然地集向自然生态视域下的人文关怀。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小说创作兴起两股生态伦理观的书写热潮:一是以自然为创作题材的生态审美书写,崇尚自然正义,传递珍视自然万物的生态伦理观;二是展示当前人类与动物共存的生态现状,反思人类应如何善待动物生命,呼吁回归生态平衡。动物和植物成为文本的审美主体,富于生命意识与灵性,作家有意从本土文化中寻找民族认同的生态伦理观,展示文学的生态审美意象,传递生态伦理情怀。  相似文献   

19.
海岛就是一个被"浓缩"了的地球。海岛生态悲剧性的命运,也正是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一个缩影。本文从生态文学批评的角度,从整体上把握荒岛小说发展的历史脉络,解读英国著名的两部经典荒岛小说(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以及威廉·戈尔丁的《蝇王》)中的海岛。通过考察不同时期荒岛小说中海岛的命运和生态境况,解析小说中海岛生态悲剧性的结局,呈现漠视海岛生态责任的危害,反思和重构人类自身的文化,从而进一步警示人类关注自身生存的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20.
当今生态文学中,蒙古族作家郭雪波的小说显得卓尔不群。他在小说中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直探科尔沁沙地生态危机的根本。对野生动物的野性世界的探寻使他得以重新反思人性,而对生态人格的塑造更是张扬着生态意识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