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抛弃旧经验 随着海尔的国际化发展,我们现在在国外有了30多个生产基地,但我的感觉是越来越不会做企业了,原来许多成功的发展模式现在都不好用了。我自己今年以来每个月都要去一些国家,我发现:把国内成功的发展模式移植到国外肯定是不成功的。我有一次到美国去,有一个美国人问我:“你觉得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各国,对亚洲带来的损失是什么?”我说就是经济倒退,很多企业倒闭。其实最大的一个教训就是学会什么叫谦虚。  相似文献   

2.
马云 《领导文萃》2014,(21):101-103
正从1994年,我就开始做互联网。在北京中关村树起"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这个牌子的时候,我已经创业半年了。那时,在中国做互联网我感到非常孤独,所有人都认为我是骗子,我也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我说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是因为我完全不懂计算机技术,但是每次演讲,总感觉听众眼里充满了对未来的遐想。稀里糊涂地走了那么多年,我是觉得应该感恩这个时代,感恩这条路上有很多朋友……其中特别感恩的是硅谷给我的各种  相似文献   

3.
李弘 《领导文萃》2011,(23):101-105
我常常想跟大家分享我的一种心境,我觉得在工作中千万不要过于挑战自己。如果你有十分的能力,你尽量争取做九分事,你就会做得非常漂亮。如果你有十分能力,非要做十一分的事,那你会觉得非常累。可能我这样说跟有些人说的“应该挑战自己的极限,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这种论调有些不一样。但实际上我一直按照这样的方式做事,  相似文献   

4.
正有一位农民,为人处世踏实,但他说的一段话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觉得自己吃亏了,但实际上,在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如果你觉得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在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如果你觉得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相似文献   

5.
正人与人虽然没有优劣之分,但却有很大不同。一次参加一个论坛,有位教授说了一个观点:一个人不需要每件事都做得好。其实只要一件事做得好,你就有下一次机会。我觉得很有道理。像我遇到很多做记者的同行,他们说:杨澜你多幸运,能采访那么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我们都没有这个机会。而我其实是从采访一个区长开始的。所以要是区长没采访好,就不要去采访市长;市长没采访好,就不要采访部长;等部长采访好了,再想副总  相似文献   

6.
李波 《领导文萃》2011,(19):76-78
我今年35岁。在苏北L县任规划与建设局副局长。我们局有一位局长四位副局长,一位书记两位副书记。我是四个副局长中年纪最小的。所以,一些熟悉甚至不那么熟悉的人,都爱说局领导里我最年轻最有优势,况且有学历有能力,以后规划与建设局的一把手肯定非我莫属。  相似文献   

7.
我们将"欲望"列在创业者素质的第一位,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佛经上有一句话,叫做"无欲则刚",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欲望,他什么也不想要,什么也不想得到,那么他也就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必怕了.但我却认为这是另外的一种欲望,1979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欲望的解释足可证明.  相似文献   

8.
看开不看破     
正有些人喜欢说看破红尘,其实红尘是不能看破的,因为一看破就会很消极,无所作为。但人也不能斤斤计较,不然就会常常痛苦。我以为,人要看开,但不要看破。很多人认为看开就是看破,这是不正确的。看开就是:我不会常常倒霉,只有这一次,别人也碰到过,只是我不知道而已。这样大家就不会觉得别人都那么好运,而只有自己那么倒霉了。有时大家看见一个人总是穿戴得整整齐齐,面带笑容,讲话也很有精神,觉得这个人好像从来没有病过。其实他在家里受疾病折磨时,大家又何尝知道。  相似文献   

9.
面对人生,每一位大学生对未来都充满了憧憬,都希望自己大学毕业以后能建功立业、事业有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么对于大学生而言,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呢?我认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就应当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那么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认为应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代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0.
名刊要览     
《决策》2011,(11):16-16
揭竿而起 世界各地的抗议者纷纷涌向街头,不能肯定是不是受到纽约占领华尔街运动和马德里愤怒者运动的鼓舞,但是可以肯定这些抗议者都义愤填膺。他们不满意自己国家的经济现状,痛恨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甚至有人开始质疑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1.
纽约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一股怜悯;他把一元钱丢下,就走开了:但他又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就连忙返回,从卖铅笔的人那里取出几根铅笔,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希望不要介意。最后他说:"你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  相似文献   

12.
《经理人》2001,(12)
”我最讨厌虚伪,人只有做回自己,才会快乐。我觉得人不一定要多么的成功,要学会的是享受过程的快乐,让生活更真实,更多彩。我追求丰富精彩的人生,有刺激的生活是我所爱的,就像饮酒,就像芝华士,琥珀色的威士忌有着年轻的活力。芝华士我有时会加冰,冰的温度、火的烈性,糅合着醇厚的滋味,喝下去是那么舒爽;有时候我会在芝华士里加入冰可乐.可乐不会掩盖酒的香气,却把一种年轻的活力注入到酒的刺激之中,有了这样的体验,便觉得生活是那么的真实而美好。”  相似文献   

13.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正在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成绩方面他们与大多数高中生相比有较大差距,而更显著的差异是在学习动机、情感及意志个性等方面,具体表现是教学中学生根本不听课或者听不懂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困难重重;班级管理中教育和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经常出现各种违纪现象甚至违法。因为他们在以前的学习活动中,长期形成的:害怕学习,成绩不稳定;做事缺乏耐心,自信心差;以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较强;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力差;心灵空虚,追求新奇刺激的事物;存在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合作精神不够;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性格内向,不善于和人交往,有意无意地封闭自己,走不出个人狭小的圈子,他们不够自信,是因为他们进了这样的学校后,会有一种心理暗示,也就是会无意识的把自己划到“我不行”这个区域,觉得中职的学生肯定不是好学的。所以就会理所当然的觉得自己也该是那样,或者说觉得自己也只能这样了,久而久之,形成了这样一种习惯,上课也就不会好好听课了。  相似文献   

14.
有"市"无恐     
九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湖南代表、私营企业家梁稳根自认为在电力设备制造上有优势,想让总理知道自己的远大抱负,话说得有点过头。朱总理问他:“你现在做了多大的电力设备?”“我们还没有做。”朱总理“在行”地说:“我肯定你做不出来,因为全国能做60万千瓦(电力设备)的已经有3家了,设备都过剩,你到哪里去找市场呀?作为一个企业家,首先要观察市场。”也许正是朱总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避免了一位私营企业家的决策失误。对市场应冷静观察,不能浮躁和意气用事。有些商企界人士为常规思维模式所禁锢,习惯于“拿着帽子找头戴”…  相似文献   

15.
决策者说     
《决策》2009,(9):7-7
网民觉得我学历低也是正常,但我没有必要沽名钓誉,我们实实在在,该什么就是什么。不管他们怎么炒作我,我有自己的价值观。我有自己的看法和任务。我有信心,学历跟我的工作不划等号。——新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因大专学历,成为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接受新加坡《联合早报》采访时,做了真诚的回应。他坦言要用工作证明自己,不是来混日子,不是来做官的,是来做事的。  相似文献   

16.
各位朋友:你们好!我能到巴布森学院这里演讲,所走的不是一条繁忙的大道,而是一条属于我自己的路。关于这条路,我有四个故事和你们分享。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机会的。高中时,我很想成为运动队的一员。可是我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篮球场上的所有标志线都让我觉得非常可怕。这些运动的规则让我感觉无法适应,可对其他人来讲却是轻车熟路。结果呢,我在选拔赛上就退场了,因为我害怕教练会看出我根本不知  相似文献   

17.
钱阳 《决策》2013,(9):26-27
"因为享受不到城市医保,打点滴的时候,莫名其妙眼泪就下来了。当时觉得有点心酸,那是我来常州这么久,最想家的一次。""干我们这行,不需要有那么清楚的目标,因为你不知道自己明天还在不在这个城市。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是我们的家。"谈起两年多在北京、合肥、常州等城市漂泊的感受,90后农民工程涛说。2年前,21岁的程涛大专毕业,到北京一家超市做收银员;5年前,18岁的韩旭高中毕业,留在老家的工地上学做施  相似文献   

18.
智库     
《决策》2013,(10):15-15
中国要真正的转型,不死一批企业不可能转型,如果中国的经济不掉下来也不可能转型。所以,我倒觉得从这个角度看是好事儿,就应该有好多企业活不下去,就得有一些破产的,我们才有机会重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认为,企业不要想着做百年老店,这儿乎不可能。企业家做最大努力,发挥了作用,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9.
徐风云 《经理人》2012,(11):106-107
有战斗力的、不断进取的营销队伍,是中小民企向前发展的关键最近和一位民企老板聊天,他抱怨,自己的企业这几年停滞在一两个亿,不管怎么努力,还是发展不起来。让他困扰的还有:许多老员工一到三十来岁,经常就不愿意加班了,特别是做销售的员工,在企业干久了,觉得自己跟老板一起打拼过来的,做多做少反正老板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开始嫌苦嫌累。有时候出差也  相似文献   

20.
看了几部有毛泽东出现的影片,总觉得那“毛泽东”不那么像。其实我只是在天安门广场上远远地见过毛泽东,银幕上的那一位,像还是不像,本没有评论的资格,可自己这感觉却总是挥之不去。之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