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动人口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状况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群体中特殊的一支,他们在城市里的融入程度决定着他们在心理、经济、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生存与生活状态。本文以北京市一个中小型维吾尔族聚居区内的流动人口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和描述了他们的城市融入状态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2010年国家民委委托项目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修改而成。文中以大量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个案访谈呈现了在京维吾尔族流动人口在就业、医疗、教育、居住等多方面的现实状况和遭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及国家相关民族政策法规的看法。最后,亦根据调查数据总结了问题比较集中的几个侧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农民工在内地城市的融入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并非仅指维吾尔族农民工主观的"单相思"问题,而是他们与内地城市社会、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居民互相接纳和认同的过程。积极促进维吾尔族农民工在内地城市融入,不仅事关社会安定,而且事关国家安全。目前内地城市针对维吾尔族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仍较被动,他们在就业、居住、社保等方面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困境。导致困境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群体因素以及国家层面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保护少数民族权益出发,积极肯定其在城市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对维吾尔族农民工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和引导,重点解决维吾尔族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4.
试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大规模地流动和迁移,这无疑像一把无比锋利的双刃剑,从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着城市的民族关系.本文将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特点入手,全面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对城市民族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越来越多,但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突出问题不是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而是适应城市速度过慢的问题.来沪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程度已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的各维度差异性较大;来沪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城市适应程度显著高于来沪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在城市适应的影响因素中,民族因素已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制度因素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状态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及民族自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是布依族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布依族流动人口的研究发现,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让身在异乡的布依族找到了群体归属感和心理安全感,增加了族内群体团结,但民族文化心理也给其城市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破解布依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困境,需要布依族自身自主行动,也需要流入地政府采取措施多方位、宽领域地关心和关爱布依族流动人口的发展,更需要社会组织发挥专业特长,在扶贫济困、心理关怀、权利救济、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7.
就业实现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城市的重要目标。依托于问卷调查资料与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就业主要集中在民族特色行业与普通大众行业,而提升少数民族资本禀赋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许志强 《东方论坛》2011,(3):97-102
重述历史是为当下现实提供某种合法性的重要方式。中世纪传说中的"亚瑟王"和"罗宾汉"在19世纪被形塑为民族英雄,这正是加强民族认同和民族统一性的现实要求。随着两个角色更加深入人心,这种民族形象经历了从宏大政治话语向多面现实生活的转变。此外,亚瑟王和罗宾汉两个形象的差异也体现出英国民族性中对立、复杂和多元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暴露了地方政府在运作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塑造良好的地方政府形象,增强政府对于公众的魅力指数,可以缓和甚至是化解政府与公众间的摩擦,有效避免事件的发生和遏制事态恶性发展。这成为地方政府在当前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压力与困境之下,为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中、东部地区城市,改变了城市民族结构,为各民族广泛接触提供了条件。流动人口收入增加,改善了自身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一些流动人口在家乡创业,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成为展示城市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随着民族交往不断深入,民族之间了解增多,民族偏见与歧视逐渐减少,有利于民族交融。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新疆地理特殊性及家庭婚姻的状况,历史上,以寺院经济为代表的维吾尔族公有经济相对发达,家庭私有制未能充分发育。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民营经济难以承载维吾尔族现代化的重任,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地方国有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民族群体性事件的治理与预警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群体性事件预警就是对可能产生的民族群体性事件的预测、预报和监控,使当地政府及群众能够及时避免民族关系问题爆发,避免社会冲突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因此,提出根据民族群体性事件的影响因素,在建立预警指标体系时,应包括警源、警兆、警情、警级等内容,同时还需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方面的要素,才能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从住宅社会学视角出发,超大城市流动人口住房样态关联其社会结构诸多要素.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北京调查数据分析,描述北京流动人口住房样态状况,聚焦社会结构不同维度对流动人口住房样态影响.研究表明:从住房结果看,流动人口获得由政策制度支持的集体消费性住房比例较低,表明城市住房制度排斥性特征;从影响因素看,社会结构各方面因素都会显著影响到流动人口的住房样态.研究指出,超大城市流动人口住房样态的形成不仅受流入地住房制度性排斥,而且流动人口的社会结构特征会通过私人消费或集体消费机制作用于其住房样态选择,由此需要关注由流动人口构成的“漂泊社会结构”下的住房分化.为消除由社会结构因素造成的住房不平等,提出创新政府住房再分配机制、完善市场租赁和购买机制、优化流动人口社会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动物形象是当代民族文学,乃至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尤其是当代民族文学作品中的动物形象。其创作理念、伦理价值都实现了本土化与世界化的融合,在文化意义上,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身份、文化地位,对以经济为中心的全球化产生了积极的反影响作用,并体现出独特的诗性魅力和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党和政府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它们通过借鉴成功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实现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像化和民族政策的影像化,通过叙事结构的功能化展示影片人物、视角、声音的意识形态选择与对立,通过淡化女性性别身份、民族身份及文化身份的方式建构女性形象来映射新疆社会的嬗变,这些都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革命"和"解放"的总主题,对于中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合法性建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锁麟囊》被视为表达弱势群体关怀意识的经典文本,它通过书写主人公由小姐到仆妇,由施惠者到受惠者的坎坷际遇,揭示出等级区隔的虚妄性,生命本质上的一体共在性与平等性,以此说明对他人的苦痛做出回应的必要。通过此情节设置,该剧也对弱势群体关怀的伦理基础进行了生动揭示。另外,主人公实现自我蜕变和成长的过程也是她学会接纳和关爱弱势他者的过程,二者的同步说明了弱势关怀在人生意义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短视频作为新兴的传播与互动媒介,正成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身体展演的重要平台和族际互动的具身场域。长三角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区域,以快手平台上长三角地区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在短视频个人场域中的多层次身体展演,探究短视频公共场域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自媒体与各民族用户之间的身体间性,旨在推动民族间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相似文献   

18.
19.
苏联斯普特尼克号系列卫星的成功发射被美国视为一场严重损害国家形象的危机。为了消除“斯普特尼克冲击”事件带来的舆论压力,美国政府除了加紧在太空竞赛中持续发力,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宣传活动,鼓吹美国取得的各方面科技成就,为其科技赋予“和平”、“利民”和“先进”三重意蕴,建构了一幅美国科技仍为“世界科技成就主流”,并有能力造福全人类以及引领未来科技发展的乌托邦图景。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国海外科技形象的修复,重塑外界对其“世界科技领袖”的认同,但鉴于美国对外行径和政策宣言的矛盾冲突,上述措施并不能够完全消除“反美主义”思潮的影响,故总体效果相对有限。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