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与此同时,在东部地区又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现象,这表明我国区域间的生产要素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劳动力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在区域间发生动态转化.本文从劳动力流动和产业区际转移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历程,在新一轮产业转移和我国区域格局发生变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问题就要协调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一是东部地区应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二是中西部地区应发挥资源优势,改善投资环境;三是合理引导产业区际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等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投资体制目前基本上以国家投资为主,辅以多渠道投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应采取新的措施来完善其投资体制,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3.
教育投资是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热点问题,虽然我国已建立了比较有效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然而在实践中,义务教育投资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最近两次人口普查资料考察了民族地区省际人口流动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征,同时以"推-拉"理论为理论依据,通过构建统一的计量模型分析了民族地区各省区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具体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民族地区在总体数量上属于人口净流出地区,但有5个省区的人口净流入量始终为正;(2)民族地区流入人口主要来自中西部邻近省区,人口流出则以东部地区为主,但各省区人口流出的目的地不仅差别大而且变化也大;(3)影响民族地区各省区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的因素及其影响力存在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对我国当代人口流动的类型、现状、趋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多方面影响,并进一步指出了解决人口流动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从阐述人力资本投资中的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入手,结合我国目前教育投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如何改善教育投资体制,平衡教育投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欠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且不均衡、教育成本负担机制不合理与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与优质资源短缺、投资主体单一且经费不足与学校普遍负债等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普通高中教育投资体制问题所造成的。要改变目前的现状,突破普通高中投资体制瓶颈应是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8.
突破农村小城镇发展的体制与制度瓶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受到体制与制度改革滞后及改革取向偏差的制约,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深化改革,突破体制与制度瓶颈:突破"路径依赖"约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起有利于人口流动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人口管理制度;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重构小城镇发展的产权制度前提;政府要放弃对利益的追逐,建立起以市场配置为主的土地转让制度;引入市场机制,培育投资主体,建立起真正的多元化投资体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系统梳理人口迁移规模、人口迁移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规律。采用耦合模型测算1992—2012年我国大陆31省相关变量的耦合度,实证检验人口迁移与经济增长的内在耦合机制,考察人口迁移模式的演进态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继实施推动了区域发展格局的转变,人口跨区域流动从过去大规模向东部地区迁移转为向多个增长极迁移;同时,受到人口承载压力的影响,东部地区偏向迁至省内的趋势有所逆转,人口向省外迁移的迹象加强,但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对东部迁出人口的吸引力仍相对不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回流"与东部人口偏好区域内迁移的现象并存,表面上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区域分割,实质则体现了在各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及区域间产业转移背景下劳动力的合理分工和有序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中西部地区教育城镇化与城乡教育失衡加剧同步出现,教育资源流动是将二者关联起来的关键变量.在城乡一体化的招生政策下,农村生源获得了向县城流动的机会;农村生源先是在"撤点并校"政策的倒逼下被动向县城流动,被动流动型塑了农民追求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需求,使生源流动从被动变为主动.生源流动导致县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需要硬件和师资资源的匹配,为此,县级政府加大了在县城学校的硬件投资,并从乡村调配师资.生源流动带动的教育资源流动具有向县城集中的单向流动特征,这造成乡村教育资源的流失和县城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城乡教育差距因此进一步拉大.为了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应当加强对乡村学校的生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湖北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其来源结构不均衡,分配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把教育投入当做战略性投资,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资体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改革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后义务教育的空间格局和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以观测值、变异系数(CV)和Moran指数为测算方法考察我国农村后义务教育的格局规模、强度及纹理,发现我国农村后义务教育空间格局存在整体偏低、空间聚集和区域间不均衡特点。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表明,空间互动状态下农户收入对后义务教育影响弱化,耕地数量存在抑制作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水平对农村后义务教育具有积极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应强化区域间的统筹协调以推动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后义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经过近些年的改革,多元化投资体制虽说初步形成,但问题仍然不少,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严重.从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投资现状开始,提出了几个完善高校多元化投资机制的措施:完善财政拨款机制;通过社会途径,加大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学校筹集资金的力度;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联系及其网络结构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人口流动网络整体布局呈现不规则"六边形"结构,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线条密度逐渐稀疏,线条宽度逐渐缩窄,人口流动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西部内陆地区的人口流动数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层级网络空间形态呈现出不同特征;人口流动首位联系分析显示,众多省份的人口流向箭头指向广东,广东2000—2015年始终保持人口流入状态;西部内陆地区普遍呈现人口流出状态,东南沿海地区则成为其人口流入的首位联系对象;人口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显示,点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与中介中心性三种网络结构无一例外均表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中国省际人口的流动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侧面反映。  相似文献   

15.
湖北教育投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其来源结构不均衡,分配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解决教育投入问题必须转变观念,把教育投入当做战略性投资,进一步完善教育投资体制,科学合理地确定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改革教育经费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6.
论人口流动产业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流动产业化”就是用产业化的观点来组织人口流动及其“回程效应”,使当地经济能变“输血”维持为自身“造血”,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口流动产业化的模式可归纳为四种:(1)人口流出资金技术流入发展乡镇企业;(2)人口流出资金技术流入促进城镇化;(3)人口流出资金技术流入发展现代农业;(4)人口流出易地发展。人口流动产业化不仅能促进人口流动由盲目向有序的转化,而且也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一大改革,符合人口流动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金融科技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影响的异质性,在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区域金融发展和区域金融服务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收敛度模型,利用2015—2020年全国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金融科技推动下,全国金融发展和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区域间服务水平差距缩小,但区域间金融发展水平未出现明显趋同。金融科技在不同地区间的作用效果不同,对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作用明显,对中西部不显著;对中西部金融服务提升影响较东部更加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科技发展有效促进了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而对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明显,由此制约了地区金融发展趋同;金融科技发展产生的垄断效应限制了东部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提升,但能有效弥补中西部金融服务下沉不足的短板,成为促进区域间金融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地区差异明显、城乡差异较大,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女性自身柔弱、社会制度规定比较笼统、社会习俗重男轻女等文化因素,只有加强女性自立意识、建立规范的保护女性教育发展的投资体制、敢于打破旧的习俗文化体系,才能改变当前女性教育投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德昂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云南的德宏、保山、临沧等州市,属于"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从全国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德昂族人口数量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则逐渐降低;人口性别比例趋于平稳,人口婚姻状况稳定;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人口类型处于"传统型"后期渐向"现代型"迈进。从纵向维度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加快,教育状况和医疗条件改善,生育观念转变,为德昂族人口变动注入了活力。从横向维度来看,德昂族人口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城镇化等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2000年"五普"、2010年"六普"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进步明显。2010年我国应受教育人口总数为118 040.97万人,占总人口的95.00%,相比"五普",人数增加11 333.88万人,比重提高2.75个百分点。2010年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1年,较"五普"的7.85年增加了0.96年。2010年15岁及以上的人口的文盲率为4.88%,相比"五普"的9.08%,降幅高达86.07%;同时,从6岁及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的构成上看,未上过学、小学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