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信哲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随着强劲的人口流动大潮,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流动也已形成一定规模。少数民族人口不断地从边远乡村、山寨涌入城市,使城市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多。而少数民族人口由于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及掌握生活技能方面的先天不足,他们在城市的境遇更加艰难,由此出现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如何在城市适应与发展的问题。在概述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及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城市的适应与融入现状,探讨了问题及其症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使更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不断进入城市,如何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彰显城市多民族社会的活力与魅力,促进城市和谐发展繁荣,是当前我国民族关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文章以贵阳市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思考,提出了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构建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城市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反映穆斯林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的求职途径、日常交往、困难与纠纷求助对象、与当地居民关系、对异族通婚态度等方面看,其社会关系仍然是传统的血缘、亲缘、地缘、族缘、教缘关系在城市的不完全复制,没有建立起以业缘为纽带、以城市本地居民为交往对象的现代社会关系网络,仍然以非正式的社会关系支持为主,没有充分运用正式的社会关系支持网络。因此,就整体上看穆斯林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融入程度非常低。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文献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潮流,而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民工潮”的出现,有关农民工的研究逐渐兴起。从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制约因素以及如何改善这三个角度出发,对学界的研究成果作出归纳和整理,为今后继续研究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谢珂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2):78-83
流动人口是我国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着这个群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在城市中的融入状况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维吾尔族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群体中特殊的一支,他们在城市里的融入程度决定着他们在心理、经济、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的生存与生活状态。本文以北京市一个中小型维吾尔族聚居区内的流动人口群体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和描述了他们的城市融入状态和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给乌鲁木齐带来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这其中就有许多维吾尔族的流动人口。他们在城市生活中,遇到来自经济、职业、文化、制度和心理的多维排斥,使其融入城市社区面临许多困难。引导和帮助其积极融入城市社区,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实现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政府、社区、维吾尔族流动人口自身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流动人口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通过整理分析有关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文献,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提出相关展望与思考:促进社会融合的概念与指标体系的统一;流动人口中特殊群体的研究有待扩展;在户籍制度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之前,该如何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思考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最终归宿;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这一热点议题中,语言作为一个新颖的分析切入点在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流动人口语言使用中呈现出多语码掌握、语言选择时“趋高避低”且“内外分异”、语言学习动力源于生计与交际的实用性目的、语言认同与实践存在背离、言语社区形成等诸多特点和趋势;在语言的外显功能即语言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上,熟练的普通话作为一项人力资本优势对主体的工作获得与工作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语言的隔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及社会空间的拓展;人口大规模流动引发了流入地语言生态的变迁并对普通话推广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每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状态对其传统文化的传承、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及民族自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浙江省是布依族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入地,通过对浙江省绍兴市布依族流动人口的研究发现,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让身在异乡的布依族找到了群体归属感和心理安全感,增加了族内群体团结,但民族文化心理也给其城市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破解布依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困境,需要布依族自身自主行动,也需要流入地政府采取措施多方位、宽领域地关心和关爱布依族流动人口的发展,更需要社会组织发挥专业特长,在扶贫济困、心理关怀、权利救济、就业能力提升等方面施以援手。 相似文献
10.
冀慧珍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2):40-47
将获得感作为衡量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标尺,有利于维护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权益,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更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经济、政治、文化、民生四个维度研判少数民族城市融入的情况,发现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依然处在初级融合的水平,离完全融入城市的目标尚有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塑造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获得感的积极型城市,打造激励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政治融入的开放型城市,营造适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文化融入的包容型城市和创建悦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民生融入的友好型城市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融入中的排斥与内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8(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地向城市聚集.在社会排斥和社会内卷双重动力的推进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以小群体的形式占领特定城市空间,与主流城市文化之间形成了各种空间障碍和心理障碍,阻碍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和谐城市的建设必须逐步消除阻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各种障碍,促进民族关系的融洽. 相似文献
12.
邢文会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06-109
作为河南省吸纳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郑州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程度直接影响到河南省乃至全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及质量。依据对郑州市流动人口进行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资料,采用SPSS、Excel图形数据分析方法,对郑州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吉和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3):11-15
近年来,学术界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动的原因、特点、作用、社会支持、城市适应和权益保障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少数民族人口向城市流动趋势、特征及城市管理局限基础上,提出统战系统参与城市社会管理的有效措施是:加强民族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基层民族工作,强化服务管理方法;提供多元化的权益申诉渠道;拓展各民族之间互动与交流的路径以及充实各类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15.
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过程面临结构约束与个体选择双重复杂性逻辑演进。本研究从数据库中选择相关数据资料,从“结构-选择”视角探究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其一,处于结构层面的政治、市场、社会三大体系之间的整合度低。其二,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还只感知到市场排斥,还没有注意到可能有的政策与城市社会排斥。其三,具备如下特征的流动人口相对容易融入城市,这些特征大致是女性、较高的教育程度、已婚状态、配偶是城里人,对法律规范以及现代城市组织有较多的了解、家庭经济收入高、在城市生活压力少、有正能量以及认同城市主流文化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穆斯林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穆斯林流动人口既有一般流动人口所共同面临的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等基本社会服务需求,也有因民族文化差异而存在的宗教生活、清真食品等特殊的社会服务需求。流入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满足穆斯林流动人口合理的社会服务需求,创新穆斯林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机制,以制度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促进穆斯林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构建我国社会转型期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7.
18.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中、东部地区城市,改变了城市民族结构,为各民族广泛接触提供了条件。流动人口收入增加,改善了自身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一些流动人口在家乡创业,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成为展示城市民族文化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随着民族交往不断深入,民族之间了解增多,民族偏见与歧视逐渐减少,有利于民族交融。 相似文献
19.
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是指:一个外来个体在其居留城市中建立其个人社会关系网络,并保证该网络嵌入城市社会网络系统的过程。政府功能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局限,而草根NGO却能在一定程度上承担对这种需求的供给。一个能够促进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草根NGO至少需具备同质性、互益性与社会性三种特征,能够为流动人口建立大量强连带关系,以此为"接入点"新建更多的弱连带关系,完成个人的城市融入。此外,该类NGO在微观上还具有心理慰藉、信息供给、规范行为等功能。该类NGO应通过增强组织内部强连带关系,积累组织外部弱连带关系来促进其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20.
哈尼克孜·吐拉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
维吾尔族农民工在内地城市的融入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并非仅指维吾尔族农民工主观的"单相思"问题,而是他们与内地城市社会、城市文化以及城市居民互相接纳和认同的过程。积极促进维吾尔族农民工在内地城市融入,不仅事关社会安定,而且事关国家安全。目前内地城市针对维吾尔族农民工的服务管理工作仍较被动,他们在就业、居住、社保等方面仍处于被"边缘化"的困境。导致困境产生的原因,既有个体因素,也有群体因素以及国家层面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保护少数民族权益出发,积极肯定其在城市社会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加强对维吾尔族农民工在劳动就业、职业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和引导,重点解决维吾尔族农民工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