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静  于海东 《社区》2008,(4):28-29
社区低保服务是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等服务,主要是针对社区内低保户、低保边缘户以及特困人群等特殊人群展开的一系列服务,通常包括:接受低保申请并为其办理低保、低保户的动态管理和续保、低保户住房保障服务,低保户医疗救助服务,低保户子女教育补助服务、低保户就业培训服务以及低保边缘户、困难群体临时救助服务等。社区低保服务,主要是通过社区低保专干对社区内低保特殊人群开展。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营林积极性的影响,该文对新疆玛纳斯县210户参与林改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出具体影响农户营林积极性的相关因素。其结果表明:受访者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主要来源、林地面积、造林补助、预期改革政策的稳定性、林地灌溉条件是显著影响农户营林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该文得出结论:发展农村教育,完善落实造林补助、税费减免、抚育基金等相关政策,同时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强化林业科技支撑,完善节水灌溉系统,是提高农户营林积极性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广东省农村低保户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低保资金缺乏、低保覆盖面窄、低保水平低、低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政府可进一步扩大低保的救助规模、增加低保户收入、鼓励他们就业脱贫、重视低保户及其子女的教育、完善各项相关配套保障措施和加大对低保户精神层面的支持力度等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家在退耕还林工程中,要为参与项目实施的农户提供补偿,因此,随着工程规模的扩大,用于退耕还林补助方面的开支也日益增加,这给国家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该文以陕西延川参加退耕还枣的农户为例,通过成本-收益分析得出结论,认为现行的补助标准高于国家实际应支付的补助额,即退耕还林补助开支存在一定的节约空间。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政府应降低现行的补助标准,把全国统一的补偿标准制度改为由各地分别制定,以及调整退耕资金的使用方向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平是农户在土地维权中采取维权行动的正当理由,关于农村的顶层设计与制度安排必须认真考虑农户的公平观才能实现制度效用。农户之所以强调公平,根本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利益。农户公平观内容可以分为实质公平观和程序公平观。实质公平观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公平观,注重结果公平,这种公平观反对特权分配,支持合理差异分配。程序公平观是一种理想化的公平观,也是工具化的公平观,其目的在于实现实质公平,更注重事前参与和监督的公平,而不是事后弥补和救济的公平。实践中出现农户以程序公平观为基础创造有助于实现实质公平的程序制度,但这一制度创造必须注重各主体的博弈以及制度的实现形式,才能提升制度实效,从而提升农户的公平“获得感”。  相似文献   

6.
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广东省267户农户的调研,利用logistics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征地补偿满意度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农户对征地补偿的满意度普遍较低,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和区位差异性。农户的农用地征地补偿满意度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征地区位、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受访者年龄、征地前地块数量、征地前土地质量、征地程序满意度、征地补偿方式、征地补偿价格的显著影响。农户的宅基地征地补偿满意度受到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征地前建筑质量、征地程序满意度、征地补偿方式、征地补偿价格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由贫困农户提出申请,政府审核通过后给予资金补助来修缮或改建住房的农村住房保障政策。贫困危房户是这项惠农政策的目标群体,也是最直接的利益相关者,改造工程需要充分的群众参与。利用从陕西黑山镇入户访谈收集的资料,基于农户视角,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参与危房改造意愿的因素可以分为三方面:个人特征因素、家庭结构因素和家庭财富因素,通过以上因素分析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省104户农户的实地调查,以此了解民族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合计90.4%的农户对新农合感觉满意,满意程度很高.存在的问题依次是:新农合报销范围太窄、报销比例低、个人缴费太高、缴费标准变化大、定点医院太少、报销手续麻烦.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南京城市边缘区农户对现有农村环境质量状况的认识、评价和农户对政府投资农村环境建设的期望偏好,比较和分析了农户对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不同类型公共投资的需求。结果认为,目前城市边缘区农村环境质量处于不断恶化之中,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十分必要,而且农户对此也有较强的需求。从满足农户需求出发,政府有限的资金应当重点投资于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产生环境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注重政府投资项目偏向于具有较强的公共物品性质,同时加强农户环境意识和环境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户增加农村环境投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农业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农户"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在梳理前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重庆农户创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农户创业活动对传统农业改造、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以及推进农村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的多重功效,并透视农户创业活动对改造传统农业、对发展非农产业、对农村城镇化的传导机理,进而从农户创业培育机制的完善、农户创业活动保障工程的实施、农户创业活动扶持力度的提升三个维度提出促进农户创业广泛参与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1.
《南都学坛》2019,(6):91-95
当前我国精准扶贫领域内存在着农户"争当贫困户"的社会怪象,以"均贫""扮贫""赖贫"以及"盼贫"为四种典型的表现形式。农户"争贫"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扶贫程序设计存在不足、乡土社会心理异变、微观场域权力失范以及农户内生脱贫动力匮乏是农户"争贫"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治理之策是进一步完善扶贫标准和程序设计、引导农户树立正确的公平观、确保农村公共权力的规范运行以及增强贫困户精神脱贫的动力和能力,由此来推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可以分散农户的医疗支出风险从而降低农户未来医疗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农户的预防性储蓄产生挤出效应。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年和2006年的数据,采用倍差法和分位回归法分析了这种挤出效应。研究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对农户的预防性储蓄存在着挤出效应,并且这种挤出效应随着农户储蓄分位的提高而不断减小。因此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将低收入群体纳入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体系中对降低农村的预防性储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在山东省济南市开展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农村低保政策实施效果问题.调研结果显示,当前调查地农村贫困群体对低保工作整体满意度较高,目标人群瞄准度存在一定偏差,低保兜底保障作用显著但减贫效果不理想.此外,针对低保户收入核算难度大、低保政策知晓度不高、基层低保工作人员数量少、工作经费不足、专业化救助服务水平低等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根据重庆市828个农户调查数据,从供需视角分析影响农村医疗保险满意度的因素。同时,通过建立农村医疗保险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家庭人均收入、报销比例、报销程序和农户对医疗保险制度的认知程度是影响满意度的显著因素。对此,提出政府应该缩小不同级别医院报销的比例差距,逐步建立合理的统筹城乡医疗体系等以提高农户医疗保险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研究关系到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改革的方向。本文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现状,检验了村干行为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农村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处于基本满意水平,其中农村生产服务满意度更低。农户的公正获得感就是形成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村干行为是农户公正获得感的产生原因,村干执行村务公开的力度越大、执行农村公共服务的利益中性程度越高,农户的公正获得感就越高,对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产生的正向影响就越大。因此,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富人治村"或"能人治村"向"贤人治村"转变,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内生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模型和SEM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农户对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农户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意愿不高,为47.32%。(2)对研究区农户集约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意愿起到显著性影响的有8项,其中家庭总人口、建筑年代、宅基地用途是极显著因素。(3)在5类外源潜变量中,区位条件变量对农户集约利用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影响,其余均产生显著的负影响;对农户意愿的直接影响程度依次为:住宅衍生变量>区位条件变量>农户自身属性>家庭特性变量,住宅特征变量主要通过到住宅衍生变量、家庭特性变量的路径来影响农户意愿。  相似文献   

17.
章芝 《小康生活》2005,(5):10-10
安徽省金寨县今年在全国率先试行农民补助“一卡通”,并给每户农民发了一张“财政涉农补助资金发放明白卡”。这张“明白卡”上明白地告知农户一年应发的备项财政涉农补助资金数颈,作为农户与当地信用社核对当年发放资金情况的依据,卡上同时还公布了县监察局、财政局、民政局、农委、林业局的监督举报电话。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中国10年的退耕还林实践及经验,回答了退耕还林政策实施以来的政策执行及影响方面的几个主要经济学争议,建立了一个经济增长和制度创新下退耕还林政策演进的理论框架,并用退耕还林10年的监测结果检验了这一演进过程。研究发现,退耕还林起源于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改善需求,由于与农村贫困紧密相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目标的最终实现还要依靠经济增长以解决农村贫困问题。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农户收入下降、粮食减产等,将随着经济发展、政策演进而解决。在行政监管和制度创新下,巨额退耕还林补助显著地增进了农村人口福利,减贫效果明显。由于退耕农户的私人利益与退耕还林的社会目标之间存在激励不相容,在政策放松的情况下,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目标只实现了次优,但由于更好地将农民的经济利益与国家的生态利益相结合,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得到增强。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还面临许多不确定性。最后,对下一步退耕还林政策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研究黑龙江省农户农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对黑龙江省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黑龙江省农户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从农地转入、农地转出两个方面挖掘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户农地转入和转出受模型中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促进或抑制作用。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促进黑龙江省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即: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建立有效的农地流转市场;加大农地整治力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农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及公用设施水平。  相似文献   

20.
太原市7月1日出台《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整改方案》,并确定了2000个农户作为全市2005年农业科技示范户,并享受政府补助。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促进全市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快速发展。工程目标是在各县(市、区)1030个行政村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培育2000个科技核心示范户,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