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际水稻遗传育种界享有盛誉,十余次获得国际农学大奖的戈·辛·库西博士又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国土,这已是他第26次访华。这一次他无需再风尘仆仆地奔赴各地讲学和到水稻田中去指导生产,他是作为共和国邀请的客人来参加国庆50周年大典,并接过了“友谊奖”的奖牌。为此他特意带来了妻子,为的是让她感受节日中北京的气氛领略中国人民欢庆建国50周年的盛况,共享他在这片国土上无私奉献所收获的累累硕果。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20年来库西博士源源不断地将世界优质水稻种质品种介绍到中国足迹遍及我国15个稻米主产区进行7一系列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2.
2000年.他是一名患尿毒症的青年:2001年-2005年,他靠着低保过日子:2007年.他成立了长沙市芙蓉区御花园花卉经营部:2009年11月.他被评为长沙市芙蓉区“创业明星”:现在,他固定的花木租摆合作单位已有50余家。他是刘文勇.从重病青年到如今自食其力的花卉老板。  相似文献   

3.
那一声爹     
她10岁生日那天,她爹再也没有从井下上来。迫于生活的压力,娘带着她又嫁人了。 她第一次看到他,惊住——他怎么这么老这么丑?和她亲爹比,他好像老了不止10岁,眼睛小得只有一条缝,满脸的褶子,有50岁了吧?她看到他就烦。  相似文献   

4.
他出生于农村.有十几个兄弟姐妹.父亲从50岁开始就重病缠身.家境极其贫困。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大学.工作不久后又辞职读研究生.然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正当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又放下公司继续深造.先后获得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他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50年前,江苏泰州市中学的学生曾演出过一场话剧《第二代》,描写了抗战期间各种各样人物的心态,其中有一位爱国教授,其扮演者就是我们今天的话题主角——童销。没有想到50年后,他真的当了教授,当了十几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师,当了专家和院士。50年前中学舞台上“教授”的智慧是当学生的童铠认认真真地演出来的,而50年后我国高科技舞台上董锡院士的智慧,则是他心血和对生命的热情在时间河流的冲击下,磨励、风化、积淀、锻造而成的。67岁的重销走在路上总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喜欢穿夹克衫,有米色的、灰色的、格子的,手腕上的扣子总是…  相似文献   

6.
他是少有的集记者、作家、导演于一身的明星,他的印刷作品不仅在美国颇受欢迎,连续50多周蝉联畅销书榜首,创美国出版史上奇迹,并获英国"年度图书"大奖;他的影像作品不仅缔造了全美纪录片卖座的票房神话,还在两年之内分别捧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和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被他讽刺,谩骂过的人有总统,大富豪、大财团.他的名字叫迈克尔·摩尔.  相似文献   

7.
打开知名度甚高的法国《巴黎竞赛》周刊,人们时常看到报道约翰尼·哈里戴近况的文章,在电视屏幕上,他频频露面。此人便是当今法兰西摇滚歌坛上。常盛不衰的歌星,迄今他已“火爆”了整整40个春秋,是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阳刚之气十足的哈里戴今年50岁。为了庆祝他的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总书记4月29日接受了苏联《真理报》政治观察家奥夫钦尼科夫的单独采访。这是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中国党的领导人会见的第一位苏共党报记者。提起奥夫钦尼科夫,中国人民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因为他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早在50年代,他任《真理报》驻京记者期间,曾到全国各地采访,撰写了许多赞颂中苏友谊的报道和文章。1989年5月他随戈尔巴乔夫访华。同年9月,他又应《人民日报》的邀请,来  相似文献   

9.
1993年留德博士宋新宇回国,开始涉足咨询业,当时他是“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合伙人”。1999年,已经是罗兰·贝格中国区总经理的他,投资50万元创办了易中创业,自己当起了董事长。 作为罗兰·贝格公司里的第一个中  相似文献   

10.
他是规划上海交通战略的幕后推手,2003年他写信给上海市市长韩正时,脑子里已勾勒出30年后的交通蓝图:“2035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无锡郊外的一个小家庭,乘上7点50分去上海的磁浮车,到了上海磁浮列车站下来的时候,坐上地铁2号线,这当中只花了25分钟,然后出来上班。”如今,他的梦想正逐一实现。  相似文献   

11.
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基列夫是20世纪50年代初来华工作的一位苏联专家。他于1954年1月来华担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总动力专家,同广大一汽建设者共同奋斗近4年,为一汽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我当时曾同他一起工作。如今,基列夫同志已经去世14个年头了,但我始终记得他为工作忙碌的身影和他的工作精神。  相似文献   

12.
看看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的人生经历:50 岁时,25 岁就出版第一本小说未获成功的他, 时隔二十几年重新开始笔耕不辍的生活;60岁,他才凭借以18世纪的宗教审判隐喻葡萄牙后独裁时代的小说 《修道院纪事》成名;而以作品《失明症漫记》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已经是76岁的高龄了.  相似文献   

13.
他是少有的集记者、作家、导演于一身的明星,他的印刷作品不仅在美国颇受欢迎,连续50多周蝉联畅销书榜首,创美国出版史上奇迹,并获英国“年度图书”大奖;他的影像作品不仅缔造了全美纪录片卖座的票房神话,还在两年之内分别捧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和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大奖,被他讽刺,谩骂过的人有总统,大富豪、大财团。他的名字叫迈克尔·摩尔。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冠疫情防控的三年中,他义务服务了160家企业,没有一家倒闭破产,80%的企业没有裁员和降薪,40%的企业的利润增长10%以上,最多增长达两至三倍;他立志用18年时间为500家中小企业义务服务,争取50家公司上市,使500家企业市值达到当年中国GDP的1%;他的目标是资助1000名贫困大学生。他就是新华社退休记者徐殿龙。  相似文献   

15.
正马里兰大学"公共卫生终身成就奖"首次颁给了美国国外的科学家,曾毅也是首位获得"终身成就奖"的中国科学家。50多年来,曾毅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与病毒作战。前不久刚刚度过85岁生日的曾毅先生,在接受专访的前一天,刚刚从英国参加"EB病毒发现50周年"学术会议回来。集中科院院士、法国和俄罗斯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空中飞人"的生活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目前,曾毅担任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院士实验室主任。50多年来,他的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与病毒作战。  相似文献   

16.
50年代初期,陈赓大将亲手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担任了第一任院长。在建院期间及以后的工作中,他尊重和信任知识分子,爱惜人寸、深护人才,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1952年,陈赓受命等建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知道,聘请一批学有所长的教授和专家,是创办学院的前提和基础。他像寻宝一样,到各地去进行“摸底”调查,亲自同有关部门协商。对选调的教授、专家名单,他逐个审阅,再呈送周  相似文献   

17.
提起“全国山河一片红”这枚方寸小邮,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但在设计者万维生眼里”一片红”不是他的代表作他真正看重的是(儿童生活)(天鹅)和(水仙花)这三套邮票。万维生30年代出生于日本神户,父亲早逝家,境清贫母亲带他回到故乡福建泉州。万维生聪慧。从小颇喜乱涂乱画。流露出美术天才。他特别喜爱泉州这座文化古城的古建,筑写生作画,画家乡古塔。侨乡特有的海外泊来文化,也给了他丰富的艺术滋养赋予他开放的眼界和广阔的视野。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绘画专长,于50年代参加全国统招。考取了东北鲁迅美术学院,实现了他梦寐…  相似文献   

18.
2012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之一、50岁的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说,"人生万事如塞翁失马"这句话为他从事研究提供了精神力量. 山中最初想成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因为在中学训练柔道时,他有过10次以上脚趾或鼻子等处骨折的经历.为成为一名运动外伤整形领域的专家,从神户大学医学部毕业后,他进入国立大阪医院的整形外科,成为一名研修医生.  相似文献   

19.
正两年前在纽约辞世的著名美籍华裔记者、学者和社会活动家赵浩生近日魂归故里。按照赵先生生前遗愿,他的部分骨灰由他耄耋之龄的夫人今泉智惠女士携带到了河南息县,于2014年5月25日安放在他父母的墓地。赵浩生生于1920年,上个世纪40年代做过驻日记者,50年代移民美国,但他始终关心自己的祖国。从1973年到2001年,他86次往返于中美之间,为自己祖国的发展繁荣献策尽力,竭其精诚与绵薄,因此与新中国的几代领导人成为了朋友。  相似文献   

20.
尽管钢琴传入我国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这余音乐奇葩在中国真正地开花结果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这50年间。而当我们回眸50年来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史时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会跃然而现周广仁、傅聪刘诗昆郭志鸿、顾圣婴殷承宗、李石强、洪腾、鲍惠养……他(她)们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琴坛翘秀、也是最早一批赢得国际声誉的钢琴家。这其中殷承宗的名字显得尤为突出。他爱钢琴、爱得如醉如痴、倾情倾度。因为爱他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和赫赫声名。同样因为爱也导引出他生命中一段段曲折的经历和感人的故事……南国小岛上的少年钢琴手厦门鼓浪屿、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