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保证,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文章还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破除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障碍,坚持在实践"三个代表"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和"实践主体"不可同一而论。一般意义上,学术界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经典作家,而人民群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是重要的参与者。从实践意义上讲,人民群众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过程中的主体,即实践主体。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实践主体主要有两部分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研究者、组织者和倡导者,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广大理论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先行者、接受者和检验者,即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及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实践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理论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理论,因此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特质和要求。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来看,由于马克思的普罗米修斯情结,使他选择了为大多数人的幸福而奋斗的职业,大众的立场决定了马克思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大众意识"。因此在当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由于大众立场与意识的缺失,导致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精英化倾向,从而限制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不在于我们所具有的理论"生产与再生产"水平,而是我们能否重新建立与大众血肉联系,亦即能否重新树立牢固的无产阶级的"大众意识"。  相似文献   

4.
从三个方面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地融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一是"三个代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为理论基础,与其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此为坚持;二是"三个代表"在当代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使其获得了时代的生命力,此为创新;三是"三个代表"成为理论创新的典范,实践创新的指南.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精髓和实质的精辟阐述和科学概括,是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引伸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前提是其基本原理;其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其意义及活力在于自觉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一科学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新概括,更是对其理论创新的实质要求。它强调了坚持、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变化着的社会实践为根本价值参照;一定要敢于和善于解放自己、否定自己;强调了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是求立性、升级性和单维指向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诞生 150多年来,不断发展创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奥秘就在于它有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在思想认识上实现“三个解放”,在实践中实事求是,勇于进行理论创新,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新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了两方面的创新一是"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从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引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际;二是"三个代表"把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高度,具体落实到党的建设之中."三个代表"的内涵是历史的、具体的,其实现方式和手段也将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理论创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高校党的思想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新的文艺范畴,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艺观的理论创新,是有别于"五四"时期"人的文学"的新的创作导向。通过对"人民"这一概念的历史考察,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人民文学观的生成和发展,进一步揭橥人民文学观的当代价值。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了文艺发展的需求,更在于对现实、社会、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