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话语标记“■■■”是由动词性短语虚化而来的,它与动词性短语“■■■”形式一样,但前者经过功能转变和意义变化后,带有随意性。功能上,转变为话语标记的“■■■”主要起强调先行成分或先行句子的作用;句法上,“■■■”只能位于句中、句尾,而不能位于句首,这是由其功能所决定的。“■■■”与终结词尾表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是由其表面形态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在一些汉语方言中,体标记“在”由“在这(那)里”脱变而来,这在丹江方言中也得到了印证。丹江方言句尾体标记“在”是动词结构后“在里”的缩略,不是来源于表存在的动词“在”。动词短语后虚化的“在这(那)里”表示状态的持续,和动词前虚化的“在(这)那里”有相同的来源,都是相应位置的介宾结构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话语标记是语法化和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话语标记"你想"中"想"的虚化历程与其他感官动词同中有异,"你想"也具有复杂的虚化机制。"你想"的主要语用功能是求同与提示,同时在语篇中为听话人提供语境支持,凸显其后的短语或从句。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探讨普通话儿童感知空宾结构与动词短语省略结构的归属问题,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对比,并列句与嫁接小句的对比,状语恢复中的平行情景与不平行情景的对比。结果表明:受试儿童能够区分形式相似的空宾结构和动词短语结构。一是对于动词短语省略,如果先行句是被动结构,那么句子不合语法;而对于空宾结构,即使先行句是被动结构,句子也合语法。二是动词短语省略只能用于并列句,不能出现在嫁接小句中;而空宾结构在这两种句式中都可以。三是在状语恢复方面,儿童能够区分动词短语省略和空宾结构,在对动词短语省略解释时,必须进行状语恢复。  相似文献   

5.
转化类话语标记是指原本具有概念意义的词或短语不再表示概念意义而只表示形式意义,从而具有话语标记功能的词或短语。由于转化类话语标记是由表概念意义的词转化而来的,因此,它在意义上发生了变化。意义上的变化,又导致了其功能上的变化。总之,意义上和功能上的变化,使之成为句中的随意成分,这些要素就构成了转化类话语标记的辨析标准。  相似文献   

6.
汉语单复句学说“源”出自晚清学者严复(1904)著《英文汉诂》.严氏将英文的Simple、Compound、Complex分别译为单简句、合沓句、包孕句,并将后二者合并名繁句.严氏简句、繁句之分是据英文动词变化有定式、不定式之别而产生句法功能迥异的Clause(分句/子句)、Phrase(动词短语).汉语动词“无变”,不存在分句/子句跟动词短语之别.所定分句/子句实是一种短语——主谓短语,跟动词短语句法功能相同,且可互为结构成分.仿严氏书简句、繁句二分引以为“源”导出汉语单句、复句二分之“流”,是机械引进、生硬照搬的方枘圆凿.这种“源”“流”实践分析的方枘圆凿现象存在从1920年至今有90年,是汉语现代语法学史上“一个历史性的大误会”.“大误会”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认为单复句是世界上一切语言公有之“大同文法”,“天之当然”存在于汉语.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种种单复句划界理论是这种“大同文法”观的再反映.种种方法无一种能分清单复句,是理论分析表现出汉语有单复句这一“历史性的大误会”在当今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V归V"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常用。依据构式语法理论,"V归V"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其构式义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行为主体或他人主观上不希望动作产生相应的结果"。"V归V"格式对"V"的选择条件是进入该格式中的动词必须是前述小句的语义焦点,这种对动词的选择条件加之它特殊的句法位置,使其具有了承接前一小句或对话中先行发话者语义焦点的焦点标记功能和衔接后句或后续说话者话语的话语衔接功能,从而凸显了整体句义的"让步—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8.
介词“向”与动词搭配既可用在动词前,也可用在动词后,本文讨论“走向”后接动词、动词性短语以及形容词和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文章首先分析了此格式的构成情况和句法功能,然后归纳总结出了此类非NP可进入的条件,最后分析了“从/由A走向B”这一相关格式。  相似文献   

9.
差比标记“比”字经历了从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演变,学界一般将其视作介词,其句法功能为引出比较基准。然而,与“比”字具有同样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比”、“不如”、“没有”等词都被认定为动词,这有违句法特征的判定原则;介宾短语作状语影响小句语义的表达;作为介词的“比”不符合以谓语为中心的否定句法操作和跨语言共性;“比”字为小句谓语遵循汉语句法的“时间顺序原则”。研究发现,现代汉语“比”字句中的“比”应为动词。  相似文献   

10.
“就是说”能够充当话语标记,行使解释说明功能、话语组织功能、停顿填充功能.“就是说”词汇化过程分析表明,话语标记功能有发展演变关系,从最初的连词/副词和动词组合,到成为解释说明的话语标记、话语组织功能的话语标记、停顿填充功能的话语标记,成为一个词汇化程度较高的成分.  相似文献   

11.
交互性话语标记"别提了"主要分布于"先行问句+别提了+答句"、"先行命题句+别提了+后续句"和"单句主语+别提了+单句谓语"三种话语模式之中;其交互性语义体现在"常做应答语对前文回应"和"隐含你的听说错位"两方面;其语用功能主要表现为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两方面,人际上表达说话人的负面情绪,语篇上开启话轮和转换话题;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2.
重动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有特点的句式。在进行语义层面分析时 ,发现它的两个动词短语 (即动宾短语 (VO)和动补短语 (VC) )在语义表达上是不平等的。其中 ,“VC”动补短语是重动句语义表达的中心 ,“VO”动宾短语则只是表达“VC”的预设背景 ,但同时也发现“VO”对“VC”在语义表达上存在着制约关系 ,“VO”所表达的预期常量直接制约“VC”所表达的结果、状态 ,决定重动句在语义表达上能否成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英语There存在句进行VP壳分析发现,动词的句法特征与其补足语的位置之间关系密切。There存在句中的动词是非宾格动词时,非宾格动词短语由vP+VP构成,其补足语留在原位;There存在句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时,具有可解特征的Tr在vP和VP之间投射形成及物性短语TrP,被动语态动词短语由vP+TrP+VP构成,其补足语前置。在"一致"核查中,T作为探针与目标短语进行特征匹配,不可解特征被删除后获得具体的形态和语音拼读,同时目标限定词短语获得主格格位。  相似文献   

14.
量词短语的语法功能为:1.名量词所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A类),大多位于名词之类的词语之前,一般充当定语;2.由动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B类),大多位于动词之类的词语之后,充当补语,在其前,多充当状语;3.复合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C类),只出现在动词之类的词语之后.  相似文献   

15.
VP表示动词性词语,“懒得VP”是动词“懒得”和动词性词语构成的动词短语。无论从内部结构还是从语义表现上来看,这一结构都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普通话和一些方言中存在一类表达条件假设意义的"再"字构式,如由连词"再"引导的条件假设小句以及"再不"、"再说"等习语性话语标记。这类"再"字构式获得条件假设意义的原因,与其所描述的事件的有界性和关联性密切相关。这类"再"字构式获得条件假设意义之后,又历经漂白的机制,可以概括为"动词短语→情态标记→话题标记"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边缘特征等于可合并性这一假设,尝试在边缘特征驱动的语段推导框架下,证明功能语类“得”在现代汉语“得”字句语段推导中的必要性,以及“动-得”线性紧邻的必然性。“得”字句动词复制的原因,在于当“得”前动词带宾语,宾语必须递出,这就在C(Complementizer)的移动路径上形成两个语障,即限定词短语和该限定词短语所在轻动词短语;作为一种句法后修复手段,话题化使整个宾语所在轻动词短语在CP(Complementizer Phrase)之上再合并,经过链删除,消除较低的语障,但动词却不能删除(这造成动词复制),原因是在尽可能删除较低副本的条件下,保留递出单位的核心是不违反强制曲拱原则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V到”小句的四种类型在及物性高低上存在差异,因此在语篇中充当前后景的能力并不相同。通过考察“V到”小句中“V到”的动态性、动作的参与者、宾语的个体性、宾语的受动性等四个方面,我们得出“V到”小句四种类型及物性从高到低的排序。其带谓词性宾语时,“V到”小句已经出现了一系列去范畴化的表现:主要选择表示思维、认知的动词,主观性增强;其后不能加时体标记;不能构成可能式。在语篇中倾向于充当后景,主要传递旧信息,衔接功能增强,这表明当“V到”小句中是谓词性宾语时,语法化程度最高,“到”的标记性也最强。  相似文献   

19.
"好比"的话语功能主要有两类:一是用于举例说明,二是用于假设推论.为了更加具体、更加形象传递信息,言者有时会借用相似事物对此前内容进行类比式举例,亦或者作为举例发端语创设话题情境或前提."好比"的演化过程从"短语(好+比)"到动词"好比(如同、好像)",再到动词"好比(类比式举例标记)"、动词兼连词"好比(话题式举例标记)",最后演变为连词"好比(假设标记)",其演变机制主要是由于句法位置变化、韵律特征、主观性、隐喻机制与重新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广东吴川粤语进行体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川粤语方言进行体标记与其他粤语相似,有动词后加体助词,动词前加副词(一般由介宾短语充当),动词与体助词、副词或介宾短语并用三种形式。吴川粤语的体助词与介宾短语用词上有自身特点,动词前由介宾短语充当的副词,此类词在数量、使用范围与效果上较其他粤语区更为丰富且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