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剧作,剧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在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之中,侍萍的形象是最具悲剧性的。侍萍的悲剧性主要体现在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和社会悲剧三个方面。命运悲剧是侍萍一生都无法摆脱周家在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对她的伤害。性格悲剧是侍萍善良的性格导致了她的顺从和忍受,她的逆来顺受使得她艰难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社会悲剧是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侍萍一生的悲剧。无论是社会环境、无法躲避的命运还是自身的原因都使得侍萍成为《雷雨》中最具悲剧性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跨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其独特的"环境和性格小说"丰富了悲剧艺术。他塑造的许多悲剧人物都显示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其中尤以《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命运最引人注目,其悲剧内涵最为深刻和丰富,最为人震撼,其悲剧成因也是错综复杂的。在这部作品中,哈代深刻表达了他对英国下层人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同情以及怜悯,在他的笔下,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单纯,并且具备容忍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女子,同时也被视为英国文学作品中最理想的女性角色,但这位单纯女性的命运却是悲剧性的:她的一生经历了被强奸,被抛弃,并且最终被处于绞刑。生活在被资本主义法律所操控的社会,到处充斥着虚伪的伦理、道德规范和社会罪恶,作为一名贫苦的农村妇女,苔丝的悲剧命运不可避免也不是偶然的。苔丝无助地与社会抗争,最终却成为牺牲品,是她的性格弱点导致了她的悲剧命运,除此以外,与苔丝命运紧密联系的另外两个人物——安吉尔和亚雷也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她悲剧命运的发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苔丝悲剧命运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不仅有美妙的文字,更有其所特有的悲剧美。本文以张爱玲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为研究对象,从分析《金锁记》、《半生缘》中的女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和她们的悲剧命运入手,解读张爱玲小说主题以及其对女性人物塑造上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4.
查尔斯·狄更斯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雾都孤儿》作为其早期的代表作之一,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南希这一拥有复杂性格的女性人物更是深入人心。她是徘徊在善恶之间的孤独灵魂,是社会底层人物的代表,更是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受害者。拟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南希这一女性形象,旨在揭示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人性异化及南希的悲剧,从而进一步论证狄更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5.
张寒冰  王佳英 《现代交际》2014,(2):92-92,91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南方文坛上的著名作家,《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她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与萨特的剧本《禁闭》有着强烈的互文性,本文借助萨特存在主义的他人观阐释《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人物关系,以揭示故事悲剧的根本成因。  相似文献   

6.
秋瑾是近代中国革命的重要人物。她的政治形象在近代先后经历了"男女革命"、"革命先烈"、"女革命家"等三个阶段;这种形象转换和中国近代以来的女权主义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民族战争密切相关,早期往往只强调她其中一个侧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她的女权主义思想被替换为男女爱国平等,革命思想被替换为积极抗战,两种改造过后的思想第一次统一到"秋瑾形象"之中,成为当时国民党领导妇运的精神象征。"男女革命"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7.
王娟 《现代妇女》2010,(9):32-34
繁漪是曹禹的成名之作《雷雨》中的一个被凌辱、被摧残的女性,同时也是一个敢于冲破封建家庭束缚的“叛逆”、一个阴鸷的女人。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为了爱情,“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的搏斗”。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她将“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家庭劈得粉碎。但她不仅毁灭了别人,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本文主要从其性格来探求这一人物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8.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而薛宝钗无疑是其中最难定性的一个。红学作家们众说纷纭,但无论怎样都不能简单的把她划进"好人"或"坏人"的圈子里。对她性格的分析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她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冰雪聪明,善解人意,对人际关系学把握得十分到位,但也不乏"冷"与"无情",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最终迎来婚姻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作者莫言希望读者读过《蛙》后,能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小说中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围绕幼小生命的孕和育交织在一起的,有的为生而死,有的为生而生。小狮子属于后者之一。她是莫言笔下又一个典型的矛盾性人物,愚忠姑姑计生事业与哺育一儿半女的渴望,对母亲身份的向往与能力缺失的遗憾都不可避免地使她的命运融入些许悲剧色彩。但是,小狮子又是书中唯一一个艰难圆梦的女性人物,她通过代孕成功地当上了一位"母亲"。对小狮子形象的解读,有利于揭示一个特定时代中个体的希望与无奈,展现计划生育政策前后一帧帧鲜明丰满的农村百态,进而引起读者对历史变迁带来的有关生与死的人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孤独者》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里的一篇小说,文章展示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改革主义者所面临的满怀一腔报国热忱却徒劳无功的悲剧。本文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魏连殳这个极具悲剧性色彩的人物,探讨了时代的悲剧决定了魏连殳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李尔王》是一出五幕悲剧。它被20世纪英国资深莎学评论家布拉德利(A.C.Beadley)誉为莎翁四大悲剧中"最伟大的成就"。在莎士比亚之前,关于这个传奇故事的作品大多数是大团圆的喜剧结尾。而莎士比亚却是以悲剧作结。那些喜剧收尾的作品随着历史湮灭,反倒莎翁的悲剧结尾作品几百年来依旧闪烁着悲剧的光华。本文在前人研究的背景下,按照亚里士多德悲剧理念,浅析李尔这一人物的命运悲剧必然性,并以此为路径进入《李尔王》中满载激情的博大艺术殿堂,感受这一伟大悲剧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莎翁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流芳于世。依据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结合文本深入分析作品,探究作品悲剧主人公所承载的价值及悲剧成因。研究认为,奥赛罗这一角色因为体现出了善恶喜悲之间的强烈反差,符合悲剧主人公理想人选的标准,即他是一个"会犯错的好人";而该作品的悲剧成因,一为主人公复杂多元的性格,二为无法被轻易改变的人物身份地位和既定的社会现状。  相似文献   

13.
她在现代文学史上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她与高君宇的凄婉圣洁的爱情乐章,被誉为"千古绝唱";她26岁坎坷悲艳的一生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凄艳长诗,是一部恸人魂魄的哀婉的悲剧。她就是石评梅。  相似文献   

14.
在一套小小的两居室里,住着三个成年人。她一边面对的是深爱自己的丈夫,一边面对的是终身残疾的恩人。她本想一生一世三人携手前行,结局却成了悲剧……  相似文献   

15.
袁元  彭家海 《现代交际》2012,(10):70-71
用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中的天后赫拉作为人物原型,运用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小说《冰与火之歌》中在权力的游戏中一步步迷失人格的悲剧人物——瑟曦王后。并试图通过瑟曦和赫拉的比较,从她们的身份地位、性格以及各自儿子的性格三点出发,来分析瑟曦悲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夏金桂是《红楼梦》悲剧中的一个畸形人物。本文从中国封建文化和封建秩序出发,分析了夏金桂悲剧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压抑以及促使了人的人格异化。并从夏金桂这一人物形象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下的妇女命运。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曾专门探讨悲剧的含义。他认为悲剧的目的是要引起观众对剧中人物的怜悯和对变幻无常之命运的恐惧,由此使感情得到净化。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悲剧美则是通过悲剧这样一个形式,将生活不堪、消极、无奈的一面的展示给人看,通过触动人内心深处的悲悯的方式来让人从反面获得一种悲壮美的快感,一种对于美好生活珍惜的一种美德感受。因为悲剧美它本身也是通过这种距离化的审美让人和它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却产生美的感觉。所以这种美产生的根本在于它高于普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祥子的悲剧形象、形成悲剧的原因、悲剧人生的意义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几大方面进行分析。它是一部成功的悲剧作品。《骆驼祥子》以军阀混战的20世纪初的北平城为背景,人力车夫祥子为主要人物,其悲惨坎坷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的生活经历,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军阀的自私,人心的冷漠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深切关怀。可以这样说,祥子是时代下层人民的典型代表,被赋予了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主要通过造成祥子悲剧人生原因的分析以及作品悲剧内涵的真正意义进行探究,分析主人公悲剧人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堂吉诃德这一人物从诞生之初,就有许多争议。一方面,他因其崇高理想、纯真等被视作理想主义的象征;而另一方面,他又因为丑陋残酷的现实而屡遭不幸,成为典型的悲剧人物。理想性与现实性造就了一个既矛盾又引人深思的形象。堂吉诃德的这种矛盾性,正是他作为喜剧形象,又为文学史涂上深刻的悲剧色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