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家族势力的影响及血缘伦理的威严,祖先崇拜渗透到复仇主题之中,导致复仇方式向冥间拓展。祖先向家族仇敌报怨前,要请示天帝获批,成了冥报通则,从而体现了天道观与祖先崇拜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血族复仇是原始社会氏族或部落之间解决伤害纠纷的合理手段。随着国家的出现和司法机构的设立,复仇行为逐渐受到法律的约束。然而,作为上古时代的一种遗风,各个民族在进入阶级社会后,仍不同程度存在复仇习俗。本文拟对前人鲜有论及的汉代汉族人民中的复仇风习做初步探考。  相似文献   

3.
汉代,血族复仇之风盛行,成为两汉社会风俗中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在当时,许多社会阶层都存在浓郁的血族复仇风习,即使诸侯王公亦是如此。而官府对于这一类案件的处理则相当宽容,这与当时普遍流行的“《春秋》决狱”法律行为有很大的关系。两汉时期的《春秋》学,主要是公羊学派,而《公羊传》的思想特征之一就是对复仇的推崇。  相似文献   

4.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浪漫派作家群之中,大仲马并不是一个格调很高的作家。他的名著《基度山伯爵》在浩瀚的浪漫派作品中,也算不得上乘之作。人们公正地指出这部作品缺乏社会深度和心理深度。然而一个半多世纪来,它不仅吸引着全世界广大的读者,而且读后,每每令人有一种欲浮一大白之感。什么原因呢?有人说是由于它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迎合了某些读者不算高雅的欣赏趣味。这当然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我以为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复仇文学大致可分为血亲、侠义、鬼灵与民族复仇,而春秋战国际始生的侠义复仇自原始血族复仇发展而来,其间早有鬼魂复仇为中介。汉魏六朝重礼轻法、讲究私恩以及原始复仇情结的深在作用、主体内心的补偿平衡机制等,刺激了复仇主题的绵延发展。歌咏复仇成为古代诗人不满于现处境现文化的娱情畅意方式;描述复仇时人们的认同与期待,充分得力于内在的复仇意识及原型裹挟的相关意绪。复仇主题与复仇意识强固了古人的伦理使命意识及正义感,成为一种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6.
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湖西畲族乡赵家城村,有一处始建于400年前,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朝仿宋建筑群赵家堡(亦称赵家城)。它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灭国皇裔建居。20世纪80年代后,经过媒体的报道,引起了海内外研究者、旅游者的关注和兴趣,从而成为闽南旅游观光的一处景点。  相似文献   

7.
司马懿和曹魏皇帝之间没有形成赐恩和报恩的忠诚关系体。在司马懿的眼中,曹氏家族对自己无恩可言,在曹操时代,司马懿种下了复仇的种子。在曹丕和曹睿时代,司马懿为魏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这也只是他作为复仇篡魏的资本。在齐王芳时代,司马懿的复仇心理大爆发,终于走出了篡夺曹氏皇权的关键一步。司马懿的复仇行为对其子孙产生了恶劣的示范效应,同时也夯筑了极不牢固的立国根基。  相似文献   

8.
狼王复仇     
陈甲取 《可乐》2008,(6):71-72
搁浅的船期待大海发狂。在广袤的腾格里额仑草原上,晴空万里,白云朵朵,几只老鹰缓缓盘旋,显得宁谧而悠远。众多持枪的猎人围住了额仑苍狼群。一时间,草原上枪声震耳,狼群鲜血喷溅,血肉横飞。它们不顾一切地冲向措人,却又被猎枪击倒。  相似文献   

9.
王晓云 《社区》2009,(20):58-58
提起文身,人们总会联想起胸口刺着青龙的恶汉或臂膀上雕有女人的美国大兵。把这种习俗看成是野蛮和凶暴的象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身,即在人体上用尖利之器刺刻图案,使色素渗入体内,留下永久性的花纹。由于颜料以黑色为主,如墨行文。故曰文身。  相似文献   

10.
屈赋遗风何处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个题目,不妨从两场笔墨官司说起,一场争屈原的乡贯,还有一场所争的是屈原的族籍。 屈原的家乡是秭归,这似乎已无可置疑了。三十多年前,两位前辈学者此唱彼和,以屈赋的一些句子做内证,说屈原的家乡是江陵,然而听之者藐藐。近几年间,争议复起,恰巧遇上修志,加以各地都在追求知名度,争设旅游点,狠抓创汇率。于是乎,新修的《秭归县志》和《江陵县志》都说屈原的家乡在他们自己那个县里。两县的几位朋友曾问我意下如何,我答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双方都有理,让三闾大夫有两个家乡不也很好吗!  相似文献   

11.
广东海南岛五指山区的黎族,由于交通闭塞,特别是历代反动派实行民族压迫制度,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长期处于“结绳记事,刻木为契”的原始状态,古代母权制的种种遗风一直延续到本世纪的中叶。现就黎族人民生产、生活上的风习,结合民间传说和汉文古籍中有限的记载,作一简略介绍,并藉此说明黎族和一切文明民族一样,历史上也曾经历过母系氏族社会。  相似文献   

12.
《水浒》复仇主题及其美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透过《水浒》里那刀光剑影的争斗,血肉横飞的刺杀,你死我活的拚博,人们或许会深深感到:复仇的思想和形象,在这部古典巨著中得到了多么广泛而又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又有多么引人瞩目的美学意义。确实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把“复仇”引入这部名著的思想艺术的研究之中。不是有人把《水浒》作为“多主题”的作品吗?就让我们姑且把复仇主題作为其中之一种,并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血族文化作为西方文化中一个特别的现象,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诞生与发展和宗教文化紧密相关。人类死亡意识的加强,促使人去按照自己的主观想象建构了严密而完善的血族文化社会体系。作为反映人性的一面镜子,血族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又有了现代延伸。抛弃迷信,现代吸血鬼形象仍具检讨人性得失、有益社会和谐之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复仇的意象     
通过结合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及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探讨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对中世纪流行的复仇故事的重新运用以及不同阐释。以《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奥塞罗》四部戏剧为对象,说明复仇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所呈现的不同意象,而归于一点,莎士比亚借助复仇所表达的,正是当时社会充满希望和痛苦的人文精神,以及他对那个前进的社会及人们的深切同情与希望。  相似文献   

15.
复仇的鱼刺     
弱者的复仇往往是致命的。远古年代。静静的,清清的一潭水。一群神仙一样自由自在的鱼儿在水中嬉闹着,搅乱了水中的云彩。正当它们热闹忘形的时候,来了一个钓者。他手握一根细长的竹竿,竹竿顶端坠下一根长长的线,线的最下端竟然还有半截抽动着的虫儿,抽动着的虫儿在水  相似文献   

16.
在山崖石壁上刻划图形和文字,随着人类狩猎活动的进一步展开而发生。法国西南部,西班牙北部的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里,绘有野牛和古象等图画。我国甘肃省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房子里,也发现了绘有人和动物的“地画”。至于把图形刻之于山洞崖石之上的所谓“岩画”,在我国的内蒙、新疆和云南等地多有发现,特别是阴山蕴藏着不同历史  相似文献   

17.
古龙武侠小说力图对传统复仇模式进行借鉴的同时,又有所突破,从而不仅在审美上给人以新鲜之感,而且思想上能给人以启迪和升华,主要表现在(1)传统叙事文学中友情服务于复仇,古龙小说则注重表现仇人之间的友情;(2)传统文学多写“女性勾引不成则诬陷”,古龙写出了女性的报复来自于真爱,以及“育仇人之子使相残以报复”等模式;(3)借鉴金庸,古龙对传统“儿子长大后复仇”模式也有超越;(4)在中外相关母题滋哺下,古龙小说较自觉地将“忍辱复仇”模式回归到侠文学,如“恋酒色惑乱仇敌耳目”、“忍辱为仇敌亲信伺机报仇”、“自辱以激发复仇信念”等。古龙武侠小说创作,对传统复仇主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18.
复仇是梁凤仪作品喜欢的主题;创造复仇女性形象是梁凤仪小说的突出成就。《千堆雪》和它的续编《九重恩怨》就是以复仇为主题的作品。不久前,应海峡两岸电视台制播要求,根据《醉红尘》和《今晨无泪》综合改写而成的《红尘无泪》,也是以复仇为主题的长篇。由此可见,艺术地表现复仇主题和塑造复仇的女性形象,对梁凤仪有很大的吸引力。 一 女性复仇主题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特别是在通俗文学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决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美学上的因由。  相似文献   

19.
从复仇文学主题看复仇动机的传奇质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题学理论中的母题、情境、人物、题材、主题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与区别,复仇主题的特定内容也构成了某种形式结构功能,其制约了叙事作品的通体氛围和构思鉴赏。母题在复仇这里,也往往具有了“双重的形式”。主题学视野中的复仇悬念不限于一般的具体本文结构中的伏笔铺垫,它基于并扩散为由对复仇奇趣的涉猎到对人命运的关注,对与人的伦理使命相关的憎爱情感愿望实现与否、何种形式实现的关注。以主题学理论、主题史的眼光来看具体的复仇作品,不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人的恩怨悲欢,还能更深刻地理解许多相关的文学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要在生活中充分表现出追求美的特征。但什么是美呢?这都是常为人们所忽略,也不是每个人都弄清楚了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美丑不分,甚至以丑为美,以怪为美。由于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审美的标准,关系到美育的开展、艺术的创造和欣赏等问题,所以探讨它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