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黄周星《制曲枝语》云:“制曲之诀,虽尽于‘雅俗共赏’四字,仍可以一字括之,曰‘趣’。”李渔《闲情偶寄》则曰:“‘机趣’二字,填词(指曲)家必不可少。……少此二物,则如泥人土马,有生形而无生气。”中国古代的诗词虽说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但一入调笑,易成“打油”,故唐宋诗词中虽有诙谐滑稽者流,但毕竟只占很次要的地位,且为人所轻贱。而在元代散曲中,诙谐风趣却成了一种主导风范,构成了其特有的审美标准。任讷《散曲概论》说:“散曲之重俳体,出乎异常。”俳体之格势极多,制作不穷,几占  相似文献   

2.
(一)满城陵山二号墓出土的所谓“宫中行乐钱”和“铜骰”。 据《满城汉墓发掘报告》(1980年文物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报告》),满城陵山二号墓(即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窦绾墓)出土两套所谓“宫中行乐钱”,每套二十枚。一套“分别铸‘第一’至‘第廿’字样(缺‘第三’,但多一枚‘第十九’……)”。另一套“铸韵语一首,二十句,每钱铸一句,句三字或四字”,《报告》撰写者依韵脚和文义整理,录文如下(引者按:《报告)所标“第一”、“第二”等字皆删去):  相似文献   

3.
我在考释之一(见《宁夏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里谈了“关于‘尼×’的音值”、“关于‘泥×’、‘埿×’、‘你×’的音值”以及“关于‘宜×’、‘鱼×’的音值”等三个问题志推渌醋肿⒁艏案郊臃?分别作如下考释。一、关于“(口移)×”的音值《掌中珠》里注“(口移)则”的西夏字共十一个,“(口移)足”的二个,“(口移)责”、“(口移)将”、“(口移)作”、“(口移)会”的各一个,共十七字,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杜诗研究者对《无家别》中“终身两酸嘶”的解释,意见不一。前代注杜名家仇兆鳌以为“两”字指从军者母子二人,说:“‘两酸嘶’,谓母子饮恨。”杨伦以为“酸嘶”的是从军者自已,他在此句下引黄生注曰:“诗言‘内顾’,无妻也,‘永痛’,无母也。母亡妻去,曲尽无家之惨”,显然是释“两”字为无妻、无母这两件事。  相似文献   

5.
享者,亨也     
蒋寅同志的《‘享’乎?亨也》(载本刊1981年第二期)认为,《典论·论文》中的“家有弊帚,享之千金”(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应解释为“家里的破扫帚,(看得)和千金一样”,此见甚是。然而蒋文又据胡克家《考异》“‘享’当作‘亨’”,称此“享”字“为后世改也……此处作‘享’实难解。”对此笔者则不敢苟同。近人黄侃曰:“‘享’、‘亨’古皆通作亯。”今查“享”一般写作“亯”,然亦有写作“(?)”的,下面正是“子”。又见《集韵》:“亨……古作‘亯’、‘(?)’。”隶变以后则统一写作“享”。“亨”字的出现是后来的事。对此,清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七《墨子·叙》中曾作过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说:“‘享’字隶字作‘享’;又省作‘亨’,以为亨通之‘亨’;又转为普庚反,以为亨煮之‘亨’。今经典中‘亨煮’字皆作‘亨’(俗又  相似文献   

6.
<正> 前些年,在《文学遗产》上先后读到对于王翰《凉州词》中“欲饮琵琶马上催”一语和整个这首诗的不同解释。富寿荪同志认为,“‘催’字是作‘侑’义”,“此诗是写将士的豪情:葡萄美酒,夜光玉怀,而又有琵琶侑觞,于是兴高彩烈,尽情纵饮”(《文学遗产》1980年第1期)。廖仲安同志则赞同把马上弹奏琵琶解为“催促征人出征”的说法,并说:“‘催’字在有的地方有‘侑’字之义,但在这里,恰恰不能作‘侑’字解释”(《文学遗  相似文献   

7.
单纯词与合成词在部颁汉语教学大纲词汇与语法部分里已经正式提出来。但单纯词与合成词如何划分,教学大纲里却无明确规定。现行初级中学汉语课本第一册第二册合编管‘螳螂’、‘盘尼西林’、‘莫斯科’、‘布尔什维克’这种词‘每个字都不表示意义,只有合起来才有意义’的叫作‘单纯词’;管‘学习’、‘照象机’这种词‘每个字都表示意义的叫作‘合成词’。‘一个字的词自然也是单纯词’。汉语课本又把合成词分为‘联合式’、‘偏正式’这是两种主要的;次要的还有‘动宾式’、‘动补式’(这两种名称是笔者给加上的)等等。汉语课本还把用辅  相似文献   

8.
《卷三十二.王琨传》“出为持节、都督广交二州军事、建威将军、平越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578页,下同)按:中华书局校点本《校勘记》云:“‘平越将军’,按《宋书.百官志》有四平将军,无平越将军。广州刺史往往带平南将军军号,‘平越’疑‘平南’之讹。‘平越中郎〔将〕’张森楷校勘记云:‘有平越中郎将,无平越中郎。’按《通典.职官典》:‘平越中郎将,晋武帝置,理广州,主护南越。’此脱一‘将’字,今补。”今考《宋书.百官志》,建威将军,官第四品;而四平(平东、平南、平西、平北)将军则官第三品…  相似文献   

9.
五笔字型《培训教材》(王码公司刊印)中有这样一段话:“还有点‘、’呢,它怎么能归并到捺‘(?)’类中去呢?您可能还有这样一个疑惑。不妨让我们一起来作一道类似平面几何的证明课题。我写一个‘木’字,它的末笔笔划是什么?你会脱口而出:是一捺!我再写一个木材的‘材’字,再问您它是什么旁?您肯定会说,是‘木’字。那么,我  相似文献   

10.
隋末,唐高祖李渊起兵太原,派刘文静借兵于突厥。有关援唐兵马数,史书有两种记载。《旧唐书·高祖纪》:“(大业十三年八月)突厥始毕可汗遣康稍利率兵五百人、马二千匹与刘文静会于麾下。”同书《刘文静传》(《突厥传》略同):“(刘文静使突厥)始毕大喜,即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至,又献马千匹。”《新唐书》中《刘文静传》与《突厥传》的记载也是矛盾的;其余《通典》、《续通典》、《文献通考》等书的记载,也互相矛盾;而都不出上述的两说。到底哪是事实呢?《资治通鉴》将借兵前后情况记载得比较清楚。义宁元年(即大业十三年)六月,李渊命刘文静请兵突厥时就告诫说:“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电。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  相似文献   

11.
在一九五四年出土的应历九年(公元959年)《驸马卫国王墓志》的铭文中,“民”字缺末笔,在最近出土的保宁二年(公元970年)《刘承嗣墓志》和太平九年(公元1029年)《萧仅墓志》中,也见到同样的情况。金毓黻先生在《辽国驸马赠卫国王墓志考证》一文中曾说:“铭文中‘民’字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有一匹骏马,他特别珍爱,养于宫中,精料金鞍,时时赏玩。一天,这匹骏马突然无病暴死,太宗大怒,要杀养马宫人。长孙皇后听到这件事,便在后宫给太宗讲了一段故事。她说:“齐景公有一匹骏马死了,他怒而要杀养马人。晏子当着景公的面,厉数马伕三大死罪说:‘养马而死,是你第一大罪;你惹得君王  相似文献   

13.
間题的提出六百多年以前,就已經有人怀疑‘吾’与‘我’有区別。元代赵德在‘四書箋义”一書中写道:“吾我二字,学者多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則曰吾,因人而言則曰我。‘吾有乎哉?’就己而言也;‘有鄙夫問于我。’因人之問而言也。”清代楊复吉在“梦闌琐笔”里,俞樾在“茶香室叢鈔”里,都同意赵德的見解。认为“吾”与“我”,“分別甚明”(楊复吉語),“其語似复而实非复”(俞樾語)。这种見解,由于缺乏有力的科学論据,故未曾流行,仅仅得到少数人的欣賞、附和而已。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 ,李贺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 ,其诗歌风格以冷奇幽艳著称 ,宋人曾以“鬼才”目之、“鬼仙”誉之 1。对于李贺的创作特色 ,前人已有充分认识 ,如杜牧所谓“鲸口去鳌掷 ,牛鬼蛇神 ,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2 。周紫芝所谓“李长吉语奇而入怪”3、王思任所谓“喜用‘鬼’字、‘泣’字、‘死’字、‘血’字 ,如此之美 ,幽冷溪刻”4 ,皆为中肯之论。李贺之所以形成独具特色的诗歌风格 ,与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独特的创作心理定势有着直接的联系 ,而后者恰恰是李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拟通过揭示李贺创作个性和创作心态的特点 ,进一…  相似文献   

15.
根据清梁廷枬《粤海关志》及近人黄序鹓《海关通志》,海关总署编制的《海关业务教材》(1982)认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在广州、漳州、宁波、江南四处设立海关,称为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海关’之名始于此。”(见15页)《辞海》“海关”条说法相同。《辞源》未收“海关”条。但据西汉刘向(公元前77—前6年)所著《列女传·节义传·珠崖二义》:“二义者,珠崖令之后妻及前妻之女也。女名初.年十三。珠崖多珠.继母连大珠以为系臂。及令死,当送丧,《法》:‘内珠入于关者死’。继母弃其系臂珠。其子男,年九岁,好而取之,置之母镜奁中,皆莫之知,遂奉丧归。至海关,关侯士吏搜索得珠十枚于继母镜奁中,吏日:‘噫!此值法,无可奈何,谁当坐者?’”于是就发生了母女二人争相赴死抵罪的义举,以至感动得“关吏执笔.书劾不能就一字;关侯垂泣,终日不能忍决”。故该海关不但有《法》,主要用于查禁走私,而且有“关侯”、“关吏”、“士”构成的较完善的行政组  相似文献   

16.
突厥汗国社会经济史上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突厥汗国社会经济史上一些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许多不同认识,本文试图提出自己的看法,求教于方家。突厥社会经济结构是以游牧业为主的,牲畜拥有量是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有一种认识:突厥在建立政权前后,蒙古草原上的牲畜数量有较大增殖。“公元357年,鲜卑大破丁零、敕勒于漠北,‘俘斩十余万级,获马十三万匹,牛羊亿万余’。429年魏世祖征柔然,高车部众望军而降者数十万落,获马、牛、羊亦百有余  相似文献   

17.
释“汋”     
一九七七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王鼎中,有铭曰:“呜呼,语不废哉,寡人闻之,蒦其汋于人也,宁汋于渊。”“汋”字音义,说家纷纭,迄无定论。张克忠《中山王墓青铜器铭文简释》云:“古书汋、酌通用.意为斟酌,衡量、审识。”朱德熙、裘锡圭《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云:“‘汋’当读为‘溺’,‘勺’与‘弱’古音相近可通。”罗福颐《中山王墓鼎壶铭文小考》云:“‘汋’字殆是‘没’字省文。”容希白先生《金文编》四版稿本亦释“汋”为“没”。  相似文献   

18.
一、哲人之路陆九渊(公元1139—1192年)南宋江西金溪青田人,其家是一个九世共爨的大家族,家道整肃,著闻州里。陆九渊聪明颖悟,性若天成,他在十三岁时对古人思想已有独到见解,并且治学趋向简易直捷。一日与其兄九龄讨论《论语》,他说:“夫子(孔子)之言简易,有子之言支离.”(《陆九渊集》第427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又九龄尝于窗下读程颐《易传》,至“艮其背”四句,反复诵读不已,陆九渊偶过其前,九龄问他:“汝看程正叔此段如何?”陆九渊回答:“终是不直截明白,‘艮其背,不获其身’,无我;‘行其庭,不见其人’,无物.”对于不易索解的《易经》艮卦卦辞,少年陆九渊作了一种似曾熟玩的透彻解释.他日,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解者曰:“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日宙”。陆九渊忽大省悟,说:“元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中者也。”又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曲阜孔庙东庑碑林中,北起第二石座上有一块西汉刻石,阴刻“五凤二年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十三个字。这就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五凤刻石”。最早发现并考证这块刻石的是金开州刺史高德曼卿。《销夏记》云:五风刻石系“金章宗明昌二年诏修阙里孔庙,于灵光殿基南三十步日太子钓鱼池取池石充用,土中偶得。”高当时为提控修庙朝散大夫,所以他得以最先看见和考略这块刻石。他摩勒于刻石之右的考略结果云:“‘五凤二年’者,宣帝时号也;‘鲁卅四年六月四日成’者,以《汉书》考之,乃馀孙孝王之时西汉时号也。”此后,明朝的赵崡,清朝的王昶、翁方刚等,对刻石皆撰考  相似文献   

20.
<正> 湖南省衡阳市社联筹备小组一九八二年十月出版《纪念王船山逝世二百九十周年专刊》收有《湘西草堂题咏》(一)赞像一首:“孝思恬品,霞灿松坚。”陈墨西按语曰:“余在湘西草堂,见旧藏船山画像一轴,题此八字为赞。……惟八字正中,篆‘玉音’二字,初昧其由,询及嗣人,亦不明了。及阅王氏谱牒,并复查船山遗书,见王敔所为《姜斋公行述》,知上四字系明永历帝对船山诏旨有‘足见孝思,可征恬品’两语,故王敔从而节出此句。下旬虽未见有何记载,然与上句同称‘玉音’,必系永历帝与船山另一旨中语无疑。且知此像当为王敔所制,今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