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开中国近代哲学史,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并不久远的时代;不应该忘记一个已经渐渐淡出我们视线的人——蒙古族哲学家艾思奇。他是火种的传播者,他开创了用通俗的事例来阐述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之先河,他的书被广泛传播,无数青年就是看了他的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2.
婺源     
婺源是一个深藏在江西山区的平凡地方,那里的人们也是平淡无奇地用一种缓慢的节奏生活着。然而,婺源却是一个值得我们珍视的地方,因为那里的生活是原生态的。这里的每个村子都延续着几千年农耕种植的传统,走进这里的农村就像是推开了一道被历史尘封的门。  相似文献   

3.
倪铭 《民族论坛》2008,(6):23-23
他是一个被救出的几岁大的孩子,被救后他向抬着自己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礼——媒体送给了他“敬礼娃娃”的爱称;她是一个在废墟中等待救援的小学生,她在那里唱歌,据说这样可以减轻疼痛,于是许多人被这废墟里传出的歌声感动了;他是在废墟中被埋了三天半的高中生,被救出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喝可乐,冰镇的”,无数关注地震灾情的人瞬间惊诧后更加为他的乐观动容,“可乐男孩”名号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4.
一个初冬的日子,我在西双版纳勐海县格朗和的一所哈尼族(当地又称为僾尼族)的中心小学里,认识了傣族校长周德俊。从此,我们两个成了要好的朋友。说也奇怪,也许是因为我们之间太熟悉了,虽然听到他很多的事迹,也知道他是先进工作者,又参加过全国文教群英会,却没有觉得他怎样的英雄,怎样的不平凡。然而,自从学习了雷锋的事迹以后,在我脑子里却总是萦绕着他,萦绕着他在那里办学的那些事迹。  相似文献   

5.
明代松潘卫“番人”略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王朝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形势险要地区,均设置卫、所,实行军事管制,借以安辑边陲。卫、所制本为地方军事编制组织,“卫”设指挥一人为长官司,“所”设千户一人为长官。松潘地处险要,民族成分复杂,为西南民族走廊的咽喉要冲,也是西藏通往内地的一个桥头堡,为西南边防前沿阵地之一。松潘自唐广德初(763年)陷于吐蕃后,遂有不少“番人”(明代汉籍称今日藏族为“番族”、“番人”等,记松潘藏民为“松藩番”,指文沿用这一称谓,在此特作说明)移居于此。北宋前期,“番族”豪帅潘罗支据有松州,遂改州名为潘州。迨元代,“番人”已成为松潘地区的主体编…  相似文献   

6.
一 这一路的浓绿,真让人赏心悦目:绿色的山坡,绿色的河滩,绿色的行道树,我们一行人一路上都在绿色的走廊中穿行。那创造“勐拉绿”的能人叫——王洪成,是他,像傣家传说中聪明能干的山白鱼那样,把我们从数百里之遥吸引到勐拉坝来了。   新勐村支书罗万华却是这样认为:“改革开放后,而且是直到 1993年以后,我们才从一帮浙江人和石屏人那里学会种蔬菜。勐拉蔬菜栽培史才刚刚翻开第一页……”   是的,村民王洪成他们干的的确是傣家老祖辈没想过更没试过的事,同时也是他的同辈人来不及想来不及干的事。这是一个开创 !  “想…  相似文献   

7.
海南岛回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海南岛地处南海之中,北接大陆,南邻太平洋岛屿诸国,跟大陆最近处仅18海淫,在古代海运条件下,至越南中部东海岸,顺风一日即可抵达①。海南岛海岸的商埠、港口是阿拉伯蕃船驶入中国大陆,以及我国海舶往南洋必经之停泊点,大批阿拉伯、南亚、东南亚穆斯林,以及大陆回民从西汉至明初曾先后落籍海南岛,在开发海岛中作出了贡献。海南岛回族的来源海南岛回族由三部分群体组成:(一)以波斯、阿拉伯人为主体的外籍穆斯林(俗称“蕃人”、“番人”);(二)信奉伊斯兰教的越南占城地区的土著居民——占族;(三)大陆的回族及其后裔。外籍穆斯林落籍海南岛主要有如下原因:(一)蕃舶,番人遭遇抢劫,落籍海南。  相似文献   

8.
安汶(安波那)是摩鹿加(马鲁古)群岛——现代印度尼西亚的一个省——的一个小岛,从16世纪早期起就是香料贸易的中心。1521年,葡萄牙人最早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殖民点。后来一段时间内,葡萄牙人、荷兰人和英国人在那里进行争夺。最后在1619年,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岛上确立了牢固的统治。从那以后,这个岛一直处在荷兰人的统治之下,仅仅在1796~1814年的短期内为英国所控制。16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个普米族的叭子(奴隶),从生下来就没有离开过云南宁蒗小凉山的森林,除了山上的石头和地主的鞭子,我什么也没有见过。今天,我竟然来到了我们金太阳住的地方——北京,并且跟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一起站在天安门前观礼,我的眼泪怎么能不淌,我的心怎么能不激动?在那旧社会里,我们那里是土司统治的天下,我们普米  相似文献   

10.
楚雄,那里是亚洲人类始祖——云南元谋猿人的故乡,出土过腊玛古猿化石、恐龙化石,发掘出世界最早的铜鼓。被誉为“古人类学宝库”。那里是我国第二大彝族聚居区。南近哀牢山、东依乌蒙山、北靠白草岭,金沙江和礼社江绕境而过,三山鼎立,二水环绕。乌蒙山中白雪皑皑的洛尼雪山,相传是彝族始祖阿卜笃慕洪水殉难之所,也是六祖分支之地。关于那里的话题,我们是在北京首都宾馆一个春光融融的房间展开的。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州长普联合正出席全国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弹匠     
梁平 《民族论坛》2005,(9):25-25
清早起床,弹匠卜老大习惯性地用手指弹了下他的老伙计——一张跟了他父亲几十年,又伴随他半辈子的大弹弓。当他听声音发现有些不对劲时,将弹线又重新安了一次,调了调,又似大提琴手临登台前试音准般,用心爱的黄杨木锤试弹了几下,直到声音清脆悦耳,才放心地将弓收好。这张弹弓自他14岁那年,从他父亲那里接过来,已经跟随他整整45年了。卜老大的家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的蒿子港镇,棉花是这里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棉农们每年收了棉花,都会留一小部分自用。南方的春天比较潮湿,棉絮一般过几年就要翻新一次,弹匠的手艺在这里比较吃香。弹棉花是卜家…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挪威生态博物馆专家约翰·杰斯特龙先生来到贵州六枝梭嘎乡。当这位金发碧眼的北欧人到达位于关山腰的苗族山寨后.那里的一切让他惊呆了:错落有致的茅草屋、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状态以及长角苗古朴而独特的文化习俗……简直就是一个人类原始社会的“活化石”。几年后。在他的协助下,中国第一座露天博物馆——梭嘎生态博物馆在贵州高原落户。  相似文献   

13.
一个印欧部族在亚洲寻找一个家。这个部族与众不同,明显地缺少能力和活力,其后裔说一种称作“吐火罗语”的语言。由于生性孤独,他们选择了遥远的亚洲腹地——位于中国新疆天山脚下大漠北边的一串绿洲为其永久居留地,因为那里少有或没有争逐。当汉人于公元前一世纪首次遇到该族时,他们未能象对他们的北方和东方邻人那样,辨认出这是一个独特的群体,甚至连一个名字都无法给出。甚至今日,在我们关于中亚历史的知识已在本世纪大量增长的情况下,我们仍未能给这个部族命名,连其语言学称谓“吐火罗语”也还在争议之中。为了避免混乱,我将不用“吐火罗人”,而用“讲吐火罗语的人”这样一个语词来代替。  相似文献   

14.
问:70多年来我们总在谈论民族繁荣,并在此基础上讲民族接近甚至融合为统一的共同体——苏联人民。那么今天新的民族政策的实质何在?是否有一个构想?答:如果把“构想”理解为一整套现成的方法和建议,这样的构想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拿经济来说吧,经济界比我们这个领域有更多的巨匠,然而即使在那里,各种方案、纲领之间的差别也不少,而政府采纳的只有一种方案——盖达尔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甚至在邓小平年初南巡讲话的和煦春风吹来时,人们也决未料到:仅过半载,举国上下便将以如此坦率、大胆的态度讨论与面对市场经济。时间虽短,但今天我们听到的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却有着令人吃惊的深刻和透彻——代表何占山(回族),乌鲁木齐县二宫乡八家户村农工商总公司的总经理,全疆有名的农民企业家。他说:“市场经济就是一个竞争的问题。全方位的放开——用不同形式发展经济,用各种方式进行分配,没有市场规律以外的任何约束。”代表马存亮(回族),昌吉州州长。他说:“市场是那样一种东西——一但它发育起来了,就意味着你  相似文献   

16.
瑞丽县姐勒公社的新平生产队去年获得大幅度增产,成为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收入最高的十个生产队之一。听说县科委副主任张兆林在那里蹲点,我便专门约请他介绍情况。他的家离县委招待所不远。我们去的时候,他们刚刚吃完晚饭。他的爱人陆老师热情地递给我们茶水。刚寒喧了几句,只听门外有人在叫:“张医生,你在家呀?”没等老张开口,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进来了。“噢,你来了,我给你拿药去。”张兆  相似文献   

17.
见到布依族八音老人白德舟,是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马别村的万峰山上。68岁的老人口吹木叶手弹琴,正坐在那里用布依族“八音”自娱自乐。看到有外地人来了,他吹弹得愈发起劲儿,却无暇理睬我们对他的问候。他的心思都在八音里。细听之,老人的布依话渐渐变成了普通话:今日记者到我家见到我心里喜煞煞问寒问暖多关照深情更比河水宽(夸)儿……  相似文献   

18.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的事业是高尚的。泰戈尔的名言是这样的。他——邓祥品,一个普普通通的湖南农民的儿子,青海甘德草原上一条山沟里临时聘用的乡商店营业员,做的便是叶的事业。我在甘德草原上,无意中听人们谈起他,言语中充满了赞许和敬意。好象当地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做的那一桩桩细小的事情,让人听着觉得温暖。他今年27岁,汉族,生在湖南省边境一个小山村里。来甘德之前的日子他都是在那里度过的。他做过很多美妙的梦,可从来没想过要到青海高原上的这条小山沟里迫寻他的梦。  相似文献   

19.
本刊原副总编辑苏明达同志,是我刊唯一的一个一辈子未曾离开过这本杂志的工作人员。近四十年间,他把自己全部的人生挚爱,都投入到了之本刊物里;他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注入进这本刊物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今车7月,苏老离我们而去,我刊全体同仁陷入深深的怀念中——怀念一个把自己的一生与这本刊物相系的人!当然,我们的怀念也包含一种敬仰:我们将以苏明达同志为榜样,在新世纪里为办好这本刊物投入自己的挚爱和心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秋天,贝莉跟随藏族僧人才旺仁增去转山,跋山涉水,徒步六天,终于完成了绕转阿尼玛卿雪山的朝圣之旅。结束旅程后,她不是回家,而是去了青海果洛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红科寺。在那里,她"隐居"一个多月,回来给我带了件礼物——这部转山记的初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