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认可,但是农村人力资本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仍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研究结论。本文在对形成基础法进行了改进的基础上测算了1980~2006年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并将其引入C-D生产函数,经过回归分析发现,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正向推动作用,但是贡献率低于劳动力数量及物质资本投入,说明我国农业生产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本文还通过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增速与我国人力资本存量增速的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存量少,增速慢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保持长期竞争力的决定因素,而科技进步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科技进步和区域创新能力在内涵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角度计算并分析了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80~200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关系进行的分析表明:两者之间只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财政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原因。造成该结果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总量基数小,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为此,建议政府增加研发投入总额,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多渠道多形式投资体系,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模型,利用1980—2009年河南省农业投入产出的时间序列资料,首先分析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劳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等诸要素对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其次,测算和分析了此阶段性的要素增长率及要素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投入、科技进步是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劳动力及土地对河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科技投入、地区差异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97-2005年度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运用广义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对全国样本和各省区分组次样本的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当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5,合理的科技投入结构和科技投入方式能增大科技投入的经济效果;技术创新差异带来的工业化率的差异造成了区域发展差异,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地区创新能力应突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提高地区的技术引进和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福建省为研究对象,通过修正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运用EView5软件进行分析与估计物质投入FIN和教育投入对福建省GDP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说明教育投资是实现福建省经济持续、高速、高效增长的重要的、不容忽视的环节.我们要通过发展教育从而促进福建经济的快速增长,坚定不移地加大教育投入,大规模地发展全民教育事业,使其带动的效应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西藏统计年鉴、历年人口抽样调查及第五、六次西藏人口普查的数据,考察了西藏人口文化素质的特征,建立西藏经济增长和人口文化素质的关联模型,计算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状况,得出了人力资本存量的发展对西藏的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增强,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相比于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投入的经济效益是明显可观的结论。并据此结论提出了促进西藏人口文化素质和经济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财政科教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财政科教投入与经济增长存在着协整关系,财政科教投入是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经济增长并不是财政科教投入增加的原因;陕西省财政科教投入力度呈现下降趋势,抑制了现有科教资源的有效利用,使陕西省面临着科教发展支撑力不足的问题.建议采取扩大地方财政科教投入、鼓励企业科技活动投入、构建中央科教资源与地方经济结合的机制、进一步培育资本市场等措施来提升陕西省科教发展支撑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R&D投入对TFP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R&D活动的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以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1991-2006年的全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揭示R&D投入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R&D存量每提高1%,全要素生产率提高0.3%左右,而且R&D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一般滞后2-3年。可见,加大政府和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以提高我国的TFP增长率,进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0.
应用CES生产函数和索洛余值法对河北省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较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成为河北经济增长的瓶颈。河北省要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就要加大科技投入,不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走消耗低、效率高的科技型之路。  相似文献   

11.
信息产业拉动重庆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1999~2006年间重庆市信息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信息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信息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会促使GDP增长0.512%。在此对重庆市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金融服务贸易对香港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计算金融服务贸易依存度、运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金融服务贸易对香港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香港经济的金融服务贸易依存度逐渐提高,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合研究结论,文章提出加快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包括扩大对内地的金融服务出口、提升金融服务的国际营销水平、优化金融服务贸易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云南省的经济、教育等宏观层面数据,对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对经济的贡献率进行详尽测算。计算结果表明,云南省成人高等教育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但其信号发送作用相对较高。要实现当地成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其对经济的贡献率,对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组织形式的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世界100个主要城市2003年的数据,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利用新古典增长核算方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解释城市产出增长的79.8%,是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动力;产权和司法制度是影响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对城市全要素生产力也有显著影响,制度和技术进步可以解释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近70%,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源泉。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揭示,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集中体现在城市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上,而良好的制度有利于降低城市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本文实证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要实现我国城市经济快速、持续增长,作为有效制度的供给者的城市政府必须进一步转变自身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劳动简化法和相关系数法以云南省为例对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40%左右,人均教育事业费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为0 98。这些数据说明了教育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北京市经济增长周期、增长源泉和增长质量等问题。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北京市经济增长大致经历四个周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还分析了储蓄—投入转化、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支出和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典型事实"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运用面板三阶段最小二乘法,通过构造联立方程,实证分析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良性循环;而中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经济增长并不能够有效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受其影响,整体来看,我国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不显著。处理好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形成彼此间相互促进的联动机制,关键在于为中西部地区选择合理的产业升级方向,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技术产业在数量和规模上的扩张。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四川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省份,通过对四川省1996—2007年间物质资本存量及初、中、高级人力资本存量测算,利用卢卡斯扩展模型计量分析了不同学历层次积累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劳动力投入是四川经济增长的关键;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贡献较少,其中中等教育人力资本对四川经济增长有相对强的解释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初级、中级、高级人力资本存量现状展开分析,结果发现:各级人力资本存量波动大,人力资本要素没有在四川经济增长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