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2.
<正>案情简介黄某于2010年7月19日入职某外服公司,签订了期限为2010年7月19日至2013年7月19日的劳动合同,约定将黄某派至某汽车公司工作,派遣期限同劳动合同期限。黄某在某汽车公司工作至2012年8月7日。当日,某汽车公司以其工作期间存在旷工,已经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为由向其发出《解聘通知》。同日,某汽车公司亦向外服公司发 相似文献
3.
近几个月,又是一年一度的大学毕业生求职及用人单位校园招聘的高峰期.从往年的情况看,因严峻的就业形势压力,加上缺乏相关经验与知识,大学毕业生们面对招聘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眼花缭乱,而一些用人单位却乘机以各种表格代替劳动合同,通过玩"猫腻"来规避自身的法定义务.以下案例或许能对大学毕业生们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申请人姜某自1998年2月1日起到被申请人青岛某服饰公司从事管理岗位工作,每月工资5000元。2008年2月1日,双方订立了期限自2008年2月1日起至2010年1月31日止的劳动合同,该合同期满后双方又续订了期限自2010年2月1日起至2012年1月31日止的劳动合同。2012年2月1日,被申请人以劳动合同到期为由,向申请人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并同意支付其终止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2万元。申请人不同意被申请人的做法,认为其连续两次与被申请人订立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的规定,已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现被申请人单方终止劳动合同,属违法终止,要求按违法终止劳动合同支付其赔偿金1.4万元。双方各执一词,协商不成,申请人姜某于2012年2月20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委认为,申请人姜某与被申请人青岛某服饰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已连续订立了二次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最后一份劳动合同期限至2012年1月31日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之规定,该合同期满后,申请人可以要求被申请人与其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被申请人未提交证据证明申请人工作期间存在《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所规定的可不续订劳动合同的情形,故其于2012年2月1日通知申请人终止劳动合同属违法终止行为,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之规定,被申请人应支付申请人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相似文献
6.
7.
事件
1997年10月,某市辖区人民政府批准区物资公司关于土地开发、出让金全部用于职工安置的改制方案。1 998年2月26日,区土地管理局与物资公司签订了大学路31号、33号两宗地使用权的出让合同,没有收取土地出让金。2月28日,物资公司以改制后的荣立公司名义与红旗公司签订了《土地使用杈转让协议》,约定:由双方共同投资组建培训中心分公司(以下简称培训中心,已登记注册),荣立公司以转让费750万元的大学路31号、33号两宗地使用权作为投资,与红旗公司联合开发建设培训中心大楼。 相似文献
8.
11.
案情简介2002年,某咨询公司拟开展职业中介业务,遂向某市劳动保障局提出申请,要求该市劳动保障局许可其从事职业介绍活动。3个月过去了,某市劳动保障局一直没有答复。某咨询公司又通过电话方式询问多次,仍没有结果。面对企业送上门的招工业务,公司管理层决定开展职业中介业务。 相似文献
12.
她是位强势的女企业家,上个世纪80年代,她就赚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元;20年后的今天,她坐拥财产数十亿,是众人眼中的超级女富豪。她还拥有一颗柔软女人心,她拥有民政部批号001的国内首个私立慈善基金,并担任全国妇联执委、中 相似文献
16.
17.
18.
“劳动法关于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被认为是“终身制”,因此造成大量劳动合同短期化和企业在职工接近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前辞退职工或不再续签等现象。在劳动合同立法中,关于劳动合同期限制度设计,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在《劳动合同法》中应当将不定期劳动合同确定为劳动合同的主要形式,同时限制定期劳动合同的使用,并降低定期劳动合同转为不定期劳动合同的条件。意见的分歧主要集中于:在劳动合同期限问题上,是采取一种激进态度,强制性地严格限制使用,还是采取一种温和的改良主义的态度,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弥补现行制度实施过程中的瑕疵和漏洞,引导当事人采取不定期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9.
[案例]:某鞋厂在生产过程中因资金周转不开,无法按时向职工支付当月工资。负责人急中生智,想出一条妙计。他将本厂生产的皮鞋根据出厂价换算后发放给职工,以冲抵职工2月份工资。张某每月工资为900元,每双鞋出厂价为150元至180元,到发工资那天,单位发了他5双皮鞋。张某只好将皮鞋拿到市场销售,但因价格高、没人识货,一双也没有销售出去。 相似文献
20.
【案例】:2003年3月1日,浙江省台州市爱仕达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仕达)与李海鲍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至2006年2月28日止。合同约定,一方无故解除劳动合同,须赔偿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