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少年》2006,(Z2)
当年武松连喝十八碗美酒,醉打猛虎,扬名四方。今天他重游景阳冈,眼前又赫然出现了一只吊睛白额虎,这回武松没出一拳一掌,没使一棍一棒就平安下山了。大家说说是怎么回事?1.古人说“谈虎色变”,可自从武松打虎之后,情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老虎看到武松就浑身发抖,哪还敢上前呢?——波波嘟;任广辉;王禹赫2.因为那是只母老虎,正在哺育虎子,便不追武松了。——丹东王丽莉东港马延琦3.这只老虎是武松养的宠物,宠物怎么会咬主人呢?——东港王婷婷抚顺快乐宝贝4.武松取出随身带的兔肉,扔了出去,趁老虎扑向兔肉时,赶忙撒腿就跑,于是平安下山。——七…  相似文献   

2.
酒是《水浒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元素,水浒故事中众英雄大都与酒结缘,其中武松便是尽人皆知的一位爱酒好汉.武松爱酒达到了痴的程度,无酒就无故事,前半部"武十回"故事内容就是因写武松痴于酒而愈发精彩,酒使得武松这一人物形象也更加饱满丰富,酒痴武松神勇、仗义、机智诙谐的形象得以确立.同时酒也使英雄武松的性格缺陷:嗜酒惹祸的流氓习气、义的盲目性、杀戮之滥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中的武松形象被金圣叹誉为“天人”,历来得到读者的肯定和赞扬。民族危亡之际,武松被塑造成为“侠之大者”的完美英雄,成为了被压迫阶级的代言人。在消费主义思潮冲击下,武松的英雄形象被肆意解构,呈现出凡俗甚至庸俗的一面。在英雄情结的作用下,武松形象出现了回归的趋向,这显示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拜与敬仰,渴望从英雄的正面形象中获取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4.
武松是“神人”“完人”吗?王振彦《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塑造是从第二十二回柴进庄上开始的。这以后,经过了景阳岗打虎、长街遇兄、灵前杀嫂、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十字坡结义张青、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这一连串故事,使武松形象的塑造逐步臻于丰满。读者...  相似文献   

5.
《水浒传》中武松的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在《金瓶梅》中却被彻底颠覆。通过对武松杀嫂报仇的手段、方式、过程的详细分析解读,可以看出两部作品除了创作主旨的不同,还有审美内涵与社会意义的不同,这无疑喻示着元末明初到明中叶社会信仰以及民众审美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移植《水浒传》里集中写武松的那一段故事,然后把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敷衍铺张开来。但是,由于该书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所以,在情节安排上,大量压缩、删减原书中武松的英雄事迹,有意淡化他在读者心目中的高大光辉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就有了看似细微实为重大的改变,即明显地对武松加以"矮化"。  相似文献   

7.
叙酒助文     
每当想起童年的那件事来,我不禁会暗自发笑。那是一个星期日的下午,我在家做老师布置的作文《秋游》。我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也没写出个你三我四来。正在心急如焚之时,我一眼就看见了玻璃柜中的"五星级金六福"酒;一时想起爸爸说的武松酒后打虎,李白醉酒作诗,张飞纵杯破城,还和许许多多关于酒后的故事。今天,我何不当当武松,做做李白呢?  相似文献   

8.
东平人说罗贯中籍贯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历来有几种不同说法。其中“山东东平说”和“山西太原说”可谓针锋相对。本文通过考察、分析“梁山伯的方位”、“武松的籍贯”和“寿阳的错位”来证明罗贯中的籍贯在“山西太原”,不在“山东东平。”  相似文献   

9.
(在教室大黑板前表演,表演时在黑板上写字。)甲考你一个字,武士的武字,会不会写?乙你说的是古代上战场打仗的武士?甲然也!乙武打、武器、武术、武松,这个"武"字太常用了。  相似文献   

10.
武松是中国人民所塑造与敬爱的古代英雄,这个英雄在人民中间流传从南宋迄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了。“水浒”故事是以宋江为首的一次农民起义的电实为根据的。《宋史·张叔夜传》说:“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东都事略·侯蒙传》说:“宋江以三十六  相似文献   

11.
<正> 要把人物写得活泛,写得立体,要求之一是写出人物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写出他的性格的复杂性。《金瓶梅》以前的小说,不能说对这方面毫无探索。《水浒》里的宋江,一方面对朝廷讲忠,一方面对江湖朋友讲义。为了忠,宋江迟迟不肯上山;为了义,有时却不得不忠,但终于又把义同忠统一起来——接受招安。粗卤如李逵,豪壮如武松,在尊长面前却驯服如兔。但是,总的来说,即使在一些一直流传到今天的长篇小说中,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虽然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但也夹杂了一些迷信色彩的故事内容。如果我们对书中的迷信色彩进行具体的剖析,就可以看出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一种是积极的作用;另一种则是消极的作用。例如:武松之兄武大被潘金莲与西门庆设计害死,武松从外地回来之后守在武大灵前熟睡,深夜时分,忽然见其兄魂灵现身,诉其被害原委,武松据此线索展开调查,弄清了谋杀案的来龙去  相似文献   

13.
人物武松——丝巾包头,身穿短袍,腰扎布带,手提木棒。(为了安全,木棒可用报纸卷筒糊锚,外边用水彩刷成木色。)老虎——戴虎帽头饰,穿虎纹衣,屁股后拖一条又粗又长的花纹虎尾。(如无虎纹衣,也可用一块废布画上虎纹披在身上。)店家——布衣,扎围裙。四猎户——猎人打扮,腰扎绳,头戴伪装帽。简称甲、乙、丙、丁。道具一桌、一椅、一大提壶、一大海碗、一大圆盘、碎银子(可用小白石头代替)。[武松肩扛哨棒上。武松武松连日赶路,来到阳谷县外,烈日炎炎当午,肚中饥渴难耐。前面有一酒家,挑着一面酒旗,上写“三碗不过冈”,待我喝个痛快!(走近,呼唤)店家!店家!  相似文献   

14.
鲍鹏山 《社区》2012,(8):23-23
武松杀嫂,刺配孟州牢城营。到了牢城营的单身房里,早有数十个一般的囚徒来看武松,开口便是指点:“好汉,你新到这里,包裹里若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若吃杀威棒时,也打得轻。”武松道:“感谢你们众位指教我,小人身边略有些东西。若是他好问我讨时,便送些与他;若是硬问我要时.一文也没!”  相似文献   

15.
从《水浒传》问世直至本世纪中期,人们对这部古典小说思想内容的认识主要是“忠义说”和“强盗说”。《荡寇志》的作者俞万春是激烈地反对“忠义说”的,他在《<荡寇志>引言》中说:“杀人放火也叫忠义,打家劫舍也叫忠义,戕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看官你想,这唤做什么说话!”他从反面把“忠义说”的内容讲得非常透彻而概括。五十年代以后,学术界对《水浒传》的理解是“农民起义说”占主导地位。“农民起义说”是具有雄辩力的,因为它牢牢地抓住了《水浒传》中的一些故事情节,如梁山英难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他们由分散的零星的斗争发展成为大规模的同朝廷官军的正面战争,等等;还牢牢抓住了一些英难人物,如常常吼叫着要“杀去东京,夺了鸟位”的李逵,夺御酒、殴打钦差的阮氏兄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武松以及历尽磨难、豪勇正直的林冲,等等。但是,“农民起义说”也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讲语文应讲究“咬文嚼字”,这话有理,但若能于“咬”“嚼”间加上一个“活”字,则易使学生触类旁通,教学效果便不同于寻常。为什么齐白石画的虾百看不厌?因为画得鲜活。为什么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百听不厌?因为活生生地把特定的情、景用音乐形象显示给听众。《水浒》中的武松、鲁  相似文献   

17.
陈鲁民 《中华魂》2017,(8):42-42
"现在不说良心了,王局长,咱说良心值几两.就是进检察院,进纪委也好,蹲监狱也好,我不出卖领导.这个事儿出事,蹲监狱我俊涛蹲.我绝对不让局长你们背这个锅,绝对不会出卖领导.哪个领导给我交代的,谁授意的啥,我绝对不出卖领导."听这段话,江湖气十足,像是水泊梁山上李逵、武松的语言,谁也不会想到这是南阳市工商局专业分局注册科科长张某的"豪言壮语".不讲原则,乱表忠心,堂堂一个人民公仆,生生把自己当成领导的"私奴"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侠客的抒写由来已久,侠客形象经历了一个由实录到虚构的小说化过程。《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常被认为是半历史半虚构的英雄传奇,但其实也是一部武侠小说。《水浒传》里面的人物,多具有侠客形象的特点,武松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以武侠小说为研究视角,从侠客武艺、行侠武器、侠客情怀诸方面,结合《水浒传》小说文本进行分析,解读武侠小说视域下的武松侠客形象。  相似文献   

19.
“江南活武松”盖叫天,崇拜的就是快人快语、快行快意──“怎么不都是一辈子,为什么不痛痛快快呢?”他原籍河北农村,这种性格就有北方人的影子。然而,一个伶人在旧社会想实现这愿望实不容易。一次演出中摔断了腿,医生也“马大哈”,拆绷带时才发现把骨头接歪了。如果是一般人,骨头接歪一点不妨碍走路,凑合着过後半辈子就是了。可盖叫天想:“我还得上台呢!骨头接歪了,怎么唱戏呢?”於是,他一拳把腿砸断,命令医生说:“给我重接!”为了快意,他不顾痛苦。更早一些,他原本在上海唱戏,这可是南方艺人谁也不敢放弃的“大码头”…  相似文献   

20.
王振彦 《南都学坛》2005,25(2):70-72
明代长篇小说在经历了神异化、传奇化、历史化的过程以后,作家们的目光转向了世俗和人间。这一转变,使小说作家的文学定位由以前的仰视天空或回首过去转向了对现实、对人生的描写。而那些叱咤于神话、历史和传奇故事中的英雄豪侠,诸如《水浒传》中的宋江、武松等人到了《金瓶梅》等一类世情作品中,便褪去了神奇的色彩,而被赋予了常人的属性,这是作家审美视角转换而导致的人性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