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随着新中国的同龄人步入老年,我国将出现一次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据有关专家预测,未来的几十年间,我国的老龄人口将以年均3%、年增800万人的速度递增,  相似文献   

2.
3.
以外出务工农民家庭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调查了121位农村老人,总结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不同模式下,农村老人所面临的不同养老问题。在农民个体向城市流动的模式下,农村老人养老问题主要以情感关怀不足的为主;在家庭化流动模式下,留守老人承担家庭看护、孙辈照料与家务劳动等任务,存在严重的身体与心理负担,面临严重的生活照料缺失问题。而对子女的牺牲精神则遮蔽了留守老人养老需求;在举家迁移模式中,随迁老人主要以居家养老为主,但异地养老存在严重的城市参与不足和乡村依恋问题,随迁老人生活满意度不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针对不同流动模式下农村老人养老面临的不同问题和需求,需采取类别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工作在农村敬老院的介入空间、介入活动、介入模式三个方面,探讨现阶段社会工作介入福建省农村敬老院的养老模式,提出社会工作应该利用自身优势介入农村机构养老,提供各项专业服务,从而建立起政府与民间机构联动的社会工作介入敬老院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村养老保障分类构建:基于农村人口划分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使中国农村养老资源供求矛盾更加尖锐,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户籍制度的变动,农村人口群体逐渐分化为农民工、失地农民等不同群体,如何设计适合农村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制度,学术界从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本文试图从农村养老保障分类构建角度对学者们代表性的观点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养老保障方面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加拿大的养老金制度比较完善,基本保证了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经济来源,他们的做法对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加强对老年人的服务和管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面对人口老龄化对养老服务业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实现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服务双联动,不断提升服务档次,增强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身心健康,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8.
居家养老     
李令飞 《社区》2013,(3):24-25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是否带动了相关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固有的道德体系的崩溃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通过构建和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法律体系来规范农村养老已是大势所趋。“以家庭养老为主导 ,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 ,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价值定位既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使农村人口老龄化更为严峻,也加重了农村家庭养老负担。农村敬老院承载着农村老人养老服务,在我国养老事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通过调查遵义市6所农村敬老院,可探讨遵义农村敬老院发展态势与困境所在,并提出治理对策。遵义农村敬老院入院老人物质生活满意度高,但精神生活匮乏。年龄、婚姻状况、心理状况、身体状况和经济收入对入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均P<0.05)。近几年,遵义农村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体制、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重物质养老、轻精神养老,民间组织与社会力量培育不足,社会化养老率低的发展困境。而破解发展之难题,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协商合作共治体制机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政府引导与自下而上的社会化经营相结合,机构养老与家庭养老相对接的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后,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注"三农问题",而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冲击着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农村固有的"家庭养老"出现了危机。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条件限制下无法全面展开。而乡村集体养老缺乏经济来源,实施较为困难。针对这些情况,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采取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辅,走向社会养老的途径,应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养老问题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低,农民的思想观念及组织程度等多方面与城市存在着差距,这客观上决定了农村和城市养老模式的不同.通过对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概念的区分及结合对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现实考察,文章认为双元养老模式是我国农村养老的最优选择,现阶段应着重提高家庭养老的保障能力,同时积极采取措施促使向社会养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老树 《老友》2012,(1):10-12
2011年9月颁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机构养老"作为社会养老体系的重要补充正在兴起,仅民办的养老机构全国就有5000多家。这些养老机构在发展中面临哪些困难?养老机构的发展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并陷入严重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经济上供养水平不足、生活上日常照料欠缺、精神上慰藉需求匮乏等方面。基于“结构—关系—主体”的分析视角,系统阐述了农村养老困境产生的机理。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社会养老氛围淡化、土地保障功能弱化以及社会保障功能不足等是 “结构性”因素;村庄共同体中传统长老秩序弱化、父权制衰落引发中青年崛起和女性地位上升带来的婆媳矛盾显化则构成了“关系性”因素;老年人生理机能衰退以及“顾彼失此”为“主体性”因素。即便如此,家庭养老模式因其特有的功能无法被替代,仍为现阶段农村社会最主要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养老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农村互助养老具有传承孝道文化、发扬互助精神、提升农民参与养老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等优点。我国的互助养老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以前是以宗亲互助养老为主;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改革开放以前是以集体互助养老为主;改革开放至今逐步形成了社会互助养老模式。当前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面临诸多困境:村民参与互助式养老的意识淡薄;现行的体制机制匹配度不高;基础的养老服务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保障资金来源的渠道有限且不稳定;参与养老的社会资源呈点状分布等。需要从革新观念,提升参与意识;完善机制,先行顶层设计;丰富内容,服务体系多元;拓展渠道,资金保障到位;群策群力,协同社会力量等方面加以解决,使其持续、健康、有序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18.
农村养老观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湖北省当阳市坝陵办事处群益村的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居民的养老需求正从传统的单一家庭养老向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发展;农村居民的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不愿再单纯依附子女来养老;在不同阶段,老年人的照料需求不同。因此,应建立适应现代农村居民养老观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加强宣传并切实贯彻有关农村养老的法律法规,在不断提高土地养老功能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社会化养老、助老事业,从而化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养老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入了老龄化的 2 1世纪 ,占全国老龄人口 75 %的农村如何养老已成为日益严峻的社会经济大问题。分析农村现有养老的利弊 ,目前宜采取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即对农村老人和准老人以互助家庭养老方式为主、青壮劳力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障为主的主动型养老方式 ,方适合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  相似文献   

20.
女儿参与赡养娘家父母已经成为了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通过对强村的实地调研发现,家庭性质的变迁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农村家庭的变迁路径是一个宗教性弱化、社会性弱化和生产性改变的过程,这导致家庭逐渐朝向单纯的生活单位转变。家庭性质变迁在形成儿子养老危机的同时,也释放了女儿的养老潜力,从而形成了女儿参与养老过程的新现象。同时,在激烈的变迁中农村家庭依然保持了相当的文化韧性,这构成了对传统儿子养老模式的结构性支撑,并给予了行为主体实践能力发挥作用的博弈空间。在这一博弈过程中,儿子和女儿的实践能力对比和行为取向共同发挥作用,一起塑造了当下“共同赡养、儿女分工”的新型家庭养老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