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然石”辨     
“然石”(或“燃石”)一词 ,见郦道元《水经注》 :“浊水又东经建成县……县出然石 ,《异物志》曰 :‘石色黄白而理疏 ,以水灌之便热 ,以鼎著其上 ,炊足以熟。置之则冷 ,灌之则热 ,如此无穷。元康中 ,雷孔章入洛 ,赍石以示张公’。张公曰 :‘此谓然石。’于是乃知其名。”按张公 ,即晋代张华。关于“然石”的记载 ,《酉阳杂俎》、《续博物志》、《太平广记》、《异苑》、《小知录》等书多引用上述说法。千百年来 ,人们一直以为然石是石的一种 ,并且不复存在了。正如《辞海》所说 ,然石是“传说中的一种石”。那么 ,“然石”究竟是什么 ,它是…  相似文献   

2.
《论语》载:“子罕言利”(《子罕》),又载孔子之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因而历来许多人认为,孔子重“义”轻“利”。南朝范宁说:“弃货利而晓仁义,则为君子;晓货利而弃仁义,则为小人。”(见皇侃《论语集解义疏》)南宋朱熹则说:“义者,天理之所宜;利者,人情之所欲。”(《四书集注》)宋代理学家是主张“天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石钟山记》,是清代吴楚材和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中的一篇,现在也是大、中学校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以致成了大家所熟知的名作。 其实,这篇散文并非苏轼的力作。文章中存在着明显的失误。他所记述的石钟山并不全面,对山名的由来也解释得并不正确。 石钟山何由得名,历来的说法有三:一是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二是山石扣之,铿然有金声;三是山体上锐而下广,形如覆钟。前两种以声论,后一种取形论。自苏轼《石钟山记》出,第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几  相似文献   

4.
近日偶读东坡的《石钟山记》,颇为他不轻信前人的结论,必亲自做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务实精神所感。石钟山山名何由而来?北魏郦道元,唐代李渤都先后下了结论,但东坡深思细究而提出疑问。最后终于乘月夜泛小舟,夜游石钟山,探明了究竟,他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这种追根寻底的认真精神,今天仍值得提倡。对王安石的新法,东坡也抱实事求是态度,他并不一概肯定或一概否定。对新法中不便民而有流弊的地方,他反对;但当旧党重新  相似文献   

5.
《毛诗正义》“疏不破注”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诗正义》是孔颖达按照海太宗“疏不破注”的原则,以《毛诗传笺》为准绳,以隋刘焯、刘炫的义疏为稿本编撰而成。一般认为《毛传》、《郑笺》都是《孔疏》“疏而不破”的“注”,其实不然。所谓“疏不破注”,不是“疏不破传”,而是“疏不破笺”。举证有六:《笺》标新立异处,《疏》极力圆通之;《笺》泥于诗序处,《疏》极力附会之;《笺》以兴为赋处,《疏》极力敷衍之;《笺》援礼入诗处《疏》极力申述之;《笺》误说意旨处,《疏》极力弥缝之;《笺》考释欠妥处,《疏》极力曲全之。总之《郑笺》之阙失,亦《孔疏》之阙失。  相似文献   

6.
<正> 从明代开始,有人怀疑《老子指归》不是西汉严君平(严遵)的著作,从而影响了后代学者对该书的重视,近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中,亦没有论及此书的。实际上,这部书出自严君平之手,是中国道家的一部重要著作。现就其真伪问题考辨如下。一、古籍对《老子指归》的记载及其考辨《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载:严君平“依老子、严周之旨,著书十万余言”。《三国志·秦宓传》载:“严君平见《黄》、《老》,作《指归》”。晋常璩《华阳国志》载:严君平“著《指归》,为道书之宗”。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载:“《老子》严遵注二卷(字君平,蜀郡人,汉徵士;又作《老子指归》十四卷)”。《隋书·经籍志》载:“汉徵士严遵注《老子》二卷”。唐玄宗《道德经疏外传》载:“严君平《指归》十四卷,汉成帝时蜀  相似文献   

7.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近体诗中的名篇。诗的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的“钟山”确指何处?目前学界尚有争议,比较通行的说法是:钟山即今南京的钟山。笔者认为,它似乎不在南京 而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相似文献   

8.
所谓“铁证”与“石证”──也谈武威雷台东汉铜奔马的主人问题张永明武威雷台东汉墓主即铜奔马主人究竟是谁?94年3月29日出版的《甘肃广播电视报》载《铜奔马的荧屏缘》(以下简称“缘”文)宣称已经找到了铜奔马的“设计师和监造者”的“铁证”与”石证”:“在专...  相似文献   

9.
读《清史稿》卷一百二十二《食货三·漕运》(以下简称《漕运》),发现其中有些疵漏,应予订正,另外篇中与它书记载相舛误、而又语焉不详之处,也须加以补充。共得六则,现胪叙如下: (一)奉天有漕粮《漕运》通篇未记奉天有漕粮。然光绪《大清会典》卷二十二载:“漕粮原定运京仓者为正兑……奉天运京粟米一万五千七百六十三石有奇,黑豆二万二千九百八十四石有奇”。可见,奉天有正兑漕粮三万八千七百四十七石有奇。种类为豆与粟。不过,早先奉天漕粮不是豆、粟并征,道光九年《钦定户部漕运全书》卷一载:奉天运京黑豆三万八千七百四十八石有奇。附注曰:“自道光七年始征粟米十分之四”。则奉天豆、粟并征始于道光七年。算出所征粟米数为一万五千四百九十九  相似文献   

10.
论《唐律》“义疏”的法律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义疏”,是唐代人对唐《永徽律》疏文的最初称谓,始见于高宗永徽三年“令作义疏诏”;“律疏”,是当时人对律文、疏文的并合之称,此见于长孙无忌等的《进律疏表》。这两种叫法,在《名例》疏文中都有反映。至于所谓“疏义(议)”,则是宋、元人的说法。为行文便利,我们取“义疏”叫法(以下均不加引号)。  相似文献   

11.
关于晚清谴责小说作家李伯元的卒年,近来有些文章记载不一。一九七九年版的《辞海》“李伯元”条,记载李的卒年是一九○七年。魏绍昌在《李、吴两墓得失记》(载《钟山》1979年4月号)文中认为李的卒年是光绪三十三年(当1907年,却注1906年)。任访秋的《李伯元论》(《河南师大学报》1980年第5期)记李的卒年是一九○六年。  相似文献   

12.
郭老在《甲申三百年祭》文中提到,李自成失败牺牲后,“牛金星不知所终。”据《清史稿·季开生传(附常若柱)》载:“顺治初以建言名者,又有给事常若柱、张国宪。若柱疏言: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  相似文献   

13.
木牛流马考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葛亮“性长于巧思”,“工械技巧,物究其极”。他创制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运载工具,由于记载不详,很久都是一个谜。直到宋代,才有人提出是一种木制独轮车的看法。陈师道《后山丛谈》卷四载:“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高承的《事物纪原》卷八“舟车帷幄部·小车”一章也说:“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  相似文献   

14.
<正> 《文史哲》1984年第5期刊登了萧洪林、邵立均二同志的《刘勰与莒县定林寺》一文(以下简称萧文)。文章认为刘勰晚年出家后,由南朝入北朝,在莒县创建了定林寺。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特提商榷意见如下。一《梁书·刘勰传》载:“有敕与慧震沙门于定林寺(按:此指钟山定林寺)撰经,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这里说得很明白,刘勰在钟山定林寺出家后不到一年就死了。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标点本《明史》卷八五《河渠三》载:“成化四年,管河主簿郭升以大石筑两堤,锢以铁锭,凿外洪翻船恶石三百,而平筑里洪堤岸,又石岸东西四百余丈。”按:“主簿”明代为政府各部署主管文书与典簿之官,太仆、鸿胪、钦天监及知县之佐官都可称主簿。成化四年(1468)郭升未曾任“主簿”一职,而只担任过徐州洪(又名百步洪)工部分司“主事”。主事为六部各司郎中之属官,是各部司官中最低的一级,官阶正六品。凿石筑堤一事正是郭升任徐州洪主事期间所为。《明宪宗实录》卷五五载,成化四年(1468)工部主事郭升奏:“……又如外洪翻船等石,里洪坝下…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诗》吹求吴宗海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是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之一。但也有一些疏误之处。一、未取最早出处。卷一二二杨亿断句之“峭帆横渡官桥柳,叠鼓惊飞海岸鸥”,欧阳修《六一诗话》最早载之,而《全宋诗》取后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并从之将...  相似文献   

17.
袁浩 《南方论刊》2009,(9):96-96
乾隆元年(1735年),迁都察院左都御史孙家淦在清高宗弘历登基之初,就向乾隆皇帝上《三习一弊疏》,获乾隆“嘉纳,宣示”,满朝亦为之动(《清史稿.孙家淦传》)。《三习一弊疏》被后世称为“大清第一名疏”。  相似文献   

18.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目前通行的各种注本,都把后一句“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说成是“凡四海之内所居住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其中“率土之滨”被解释为“四海之内”,诸家均无异议。但是追本溯源,却发现这种解释颇有牵强之处。 这种解释的来源是毛《传》、郑《笺》和孔《疏》,主要是孔《疏》(见《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毛《传》:“率,循;滨,涯也。”郑《笺》:“此言……王之臣又众矣。”孔《疏》:“诗意言民之所居。民居不尽近  相似文献   

19.
《国语·鲁语》中的“楛矢石砮”,今一般解释“楛矢,楛木所作的箭矢;石砮,青石所作的箭镞。”清人吴振臣《宁古塔纪略》载:“近混同江(此指黑龙江下游),江中出石砮……坚过于铁,土人用以砺刃……即古肃慎氏所贡楛矢石砮是也。”又杨宾《柳边纪略》卷三:“楛木长三、四寸,色黑或黄或微白,有纹理,非铁非石,可以削铁,而每硬于石。居人多得之虎儿哈河(今牡丹江),相传肃慎氏矢以此为之。”我认为吴氏所谓的“石砮”,杨氏记述的“楛木”,实即近代地质矿物学所谓之“矽化木”。矽化木在黑龙江省多有出产,不独限于东部。一九五七年富拉尔基曾出土一棵颇为完整的矽化木树干,被运至  相似文献   

20.
关于姚合的籍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唐诗》卷四百九十六载姚合的小传有云:“姚合,陕州硖石人,……”。沿袭了新旧唐书的姚合传、计有功《唐诗纪事》、毛晋《跋姚少监诗》等书的讹误。近人研治唐诗,往、沿用此说,未予详考,以讹传讹。其实,稽证姚合和他同时代人的作品,可以发现,姚合应是吴兴人。眺合有诗《送喻凫校书归毗陵》,云:“山春烟树尽,江远晚帆疏。吾亦家吴者,无因见弊庐。”喻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