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科学决策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活动。它以科学认识为基础 ,以价值评价为导向 ,以理想追求为目标。它不仅要求真 ,而且要求善 ,同时还要求美 ,要求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科学决策以求真为基础 ,实现决策科学化是求真的途径 ;以求善为目的 ,实现决策民主化是求善的保证 ;以求美为理想 ,实现决策艺术化是决策活动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
作者总结自己六十岁以前的学术研究理路,从王充《论衡》开始,走上学术的道路。在《庄子》的评价上发现问题,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一系列见解。认为哲学可以分三大类:求真哲学、求善哲学与求美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求善的政治哲学,西方传统哲学的主流是求真的科学哲学。由此产生中西哲学的差别,过去哲学界以西方求真哲学的标准采衡量中国的求善哲学,产生不恰当的定性。中国没有哲学,没有纯粹意义上的哲学,主流派都是唯心主义的等说法都是这么产生的。文章分研究理路与叙述顺序两部分,是为了展示学术研究和发表成果的不同过程。供年轻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政治哲学的价值取向和方法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是他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思维定势,其鲜明的政治价值取向是对唯物史观社会结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论指南和精神武器,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实践、求真性选择、务实性原则等政治哲学方法论特征,对于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是“求真、求善、求美”三位一体的人类认识、实践创新活动。它的创新本质,即求真、求善、求美,为全人类服务、为全人类所共享。在私有制存在的历史阶段,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本质是不可能的。熊彼特“创新”概念的实质是科学技术商业化、私有化。只有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本质,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文明创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以人为本"执政观蕴涵和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中客体和主体、创造主体和价值主体、价值主体和价值目标、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等一系列唯物史观思想和重大方法论,具有丰厚的哲学基础、严密的科学性和巨大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诗歌翻译贵在求真、求善、求美.翻译时应首先追求形神兼备,如若不能,则先神似而后形似.文章以杜甫<望岳>一诗的英译为例,探讨了诗歌翻译中的形神问题,指出诗歌翻译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争取最理想的效果,以实现对原作艺术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8.
在求真求善求美的问题上 ,哲学与科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有其共同性和一致性的方面。同时 ,两者在视野层次上、方法上、结果与目的上 ,更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的方面。而后方面却常为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9.
试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打造优势师资,提高育人水平,保证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因此,确认师德建设的时代价值和时代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目前教师队伍的师德状况并不十分理想,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求善、 求真、求美、求新的价值取向将不断丰富与重构师德建设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0.
“求”的哲学价值论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人为满足一定需要而进行的价值活动。它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形式,有生活和实践的行为形式。它有主体性、自觉能动性、系统性、辩证性和内容的丰富多样性等一般特性和求利、求真、求善、求美、求自由等一般性目标。“求”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人的价值活动。这是由它的根本矛盾决定的,由主客体价值关系的重要性决定的,由它的各形式的实质决定的,由它的一般目标的价值本性决定的。“求”的哲学价值论本质表明它在哲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一、如何界定求什么是求?如何界定求?现有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分散解释法,二是局部界定法…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的万物统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既包括世界的理想模式又包括人的行为原则的完整的世界观。他的万物统一哲学涉及的论题如下: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统一;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根据索洛维约夫,单独的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都是片面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三者的综合。单独的精神本原、物质本原也都是片面的,索菲亚一词才是灵与肉、心与物、精神本原与物质本原、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完美结合。真、善、美三者通常是分别作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而出现的,实际上,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冯契对中华文化心灵中真善美的探讨,从其哲学核心问题及其哲学心态、中国哲学史中的真与人生理想的认识、善与道德理想、美与审美理想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认为,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中国哲学史有长期的研究和可观的成果,但是儒家哲学的源流发展史似乎缺乏哲学专家与专题的专业性探索。冯契认为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可理解成中国人民的革命世界观由自然到自觉,由自在到主观能动的自为进程,突出地表征在所提的社会理想这一构思上。人生理想,不论是个人理想或社会理想,都要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来实践。若要研究行为主体在群己关系中的自由,必得处理善与道德的问题。道德理想之实践应透过个人道德质量的培养和建构合理之社会伦理关系的规范。社会伦理规范与个人品德虽有可整合性,也有其区别性。他对美感的理解兼摄德哲康德与俄国学者普列汉诺夫。康德强调美感是自由的快感,意旨审美经验超越利害关系的算计,是无所为而为的纯粹之鉴赏判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哲学基本问题方面的通行观点 ,提出了以下观点 :哲学基本问题和世界本原问题是有区别的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问题是世界本源问题 ;在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中 ,第二方面是第一方面的前提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感性形象为中介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真、善、美的问题 ,因为思维方面包括形象思维 ,存在方面包括主体自身的存在 ;每个个体都生活在“多重世界”中 ,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多重世界”的基本关系 ;不可知论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否定回答 ,而是不回答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三因素结合的产物。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使命是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哲学论证,其主要内容是方法论,它强调主体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和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体现了科学与价值、真理性与意识形态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写作活动以追求至真至善至美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这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写作无论表现什么题材,无论用什么形式,无论采用什么表现方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净化人们的灵魂,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构建一个和谐的充满真善美的理想社会而存在的,这也是写作主体的真正使命。文章从写作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表现和弘扬时代精神,要尊重和发展文学经典、植根沃土、承续传统,要用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和谐文化的内容,必须纯化和升华品行、创造时代经典四个方面论述了写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将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历史审美论统一起来,在历史观领域实现知、情、意,真、善、美的内在统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从历史哲学的视角来看,"三个代表"内蕴着真、善、美的内在要求,我党践行"三个代表"的行为本身也就是求真、求善、求美行为.在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三者的真正的统一,是马克思的历史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论真善美的当代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真善美的研究是现代哲学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哲学对人的终极价值关怀和现世价值实现相通观的体现。以探讨真善美的当代追求为主题,探析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复苏的时代背景,探究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的时代特点和困惑挑战,是探索当代中国真善美追求得以现世实现和长足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追求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品格,一直就是先秦与古希腊哲学家所孜孜追求的理想目标。本文从文化精神品格的内容、修养方法以及理想人格的生成上对先秦与古希腊的人生精神品格作出比较研究,从而使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中西方“尽善尽美”与“至真至善”的精神品格的内涵,以期使我们在两种不同文化品格的对比中建立一种更加完善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9.
“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分别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本体论基础、历史价值论基础和历史方法论基础;应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视野,准确地分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0.
过去学术界多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党史学的层面讨论“实事求是”,实际上制度对“实事求是”有巨大的影响,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权力集中的政治体制是“实事求是”的最大障碍,而民主则是“实事求是”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