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7年广州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举行。来自中国、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194位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是第一次在大陆举行的以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为内容的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围绕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社会结构、商品经济、商业与外贸、土地与人口及粮食、农业和手工业等专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尽管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从二三十年代兴起,近年来又受到空前重视,多项区域经济史课题被列为“六五”、“七五”时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但关于这种研究的学术背景、学术价值、方法论、研究区域的划分、区域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关系等等理论问题,还缺少较深入的理性  相似文献   

2.
<正> 在历史学领域,近几年来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我想这种现象是适应了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我们常常说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很不平衡,各个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各有特点.但是如果对不同地区社会经济的历史状况和历史特点,不做出具体的考察和分析,我们就不可能真正深刻了解这种不平衡给我们现实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比如在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带有  相似文献   

3.
<正> 自六十年代以来,我们一直从事张謇与南通的研究,八十年代又开始从事苏州商会档案的整理与苏州商会史的研究,这些工作都包括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内容.本文结合“南通模式”问题,谈谈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意义.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而且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大国,如果不认真通盘规划、分工合作开展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就很难为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这是大家都能同意且已多次说过的道理.但是,还有一层道理却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理解与重视.这就是说,如果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通俗称之为“解剖麻雀”)在区域经济史中寻求若干具有共性和规律性的认识,反过来也可以对中国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4.
<正>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经济史的区域性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潮流,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势头.这一学术潮流的出现,其实有着十分深刻的科学、哲学和社会政治、经济背景;是与近几十年来科学方法论从决定论向选择论转变、学科发展多元化的趋势密切相关.而具有近代意义的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虽然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已启其端,但作为一个汇合多学科的、重要的学术潮流,并受到学术界的空前重视则是近几年的事.它的兴起与发展,正是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我们常说,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大国,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因素,铸成了一个经济和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大一统社会,各个地区的经济长期处于高与低、快与慢、发达与不发达等等不同的水平上,而每个地区又无不按照自已的特点在中国历史的总进程中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鉴于历史所形成的这一格局,对于社会经济发展作  相似文献   

5.
区域路径: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铮 《河北学刊》2007,27(5):85-88
本文以区域路径为切入点,从社会经济区域的选择与定位、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对近代中国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探讨。运用区域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观照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内在联系,避免有意无意地过分渲染某一方面的作用,有助于从总体上提升对乡村社会经济史的认识,庶几更可接近"总体史"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如何选择一个特定的社会经济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如何构建该区域研究的框架体系,使用哪些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这是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尽管在某些区域社会经济史的专题著作中,对这几个问题曾有所论列,但缺乏深入系统的探讨。笔者以所研究的旧中国冀中农...  相似文献   

7.
<正> 1989年9月4日至7日,“广东社会经济史暨电白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广东电白县水东镇召开.出席大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大、华南农大、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等10多个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茂名市史学工作者、地方志工作者共100余人,他们与电白县的领导同志一起,展开热烈的学术讨论,回顾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为沿海开放地区的经济腾飞共献良策.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推动中国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经济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广东经济史研究会,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深圳大学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1987年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在深圳市举行.出席讨论会的中外学者共200人,其中内地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及出版界的专家、学者136人,香港、澳门地区学者17人;来自美国、日本、西德、加拿大的学者47人,与会外国学者人数之多,为国内史学会议所少见.  相似文献   

9.
10.
<正> 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以区域历史研究为内容的国际学术讨论会——1987年广州国际清代区域社会经济史暨全国第四届清史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2月14日至17日在深圳举行.这次讨论会的论文所研究的课题几乎涵盖了清代社会经济史的各个方面.其中较为集中的有社会经济史区域性研究的理论,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基层社会组织与农村社会结构,城市经济与城市社会,商业、市场与商人,边远和落后地区的开发,地权与主佃关系,粮价、米粮贸易与粮食仓储,对外贸易等.  相似文献   

11.
<正> 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办的区域社会经济史暨港澳史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3月30日至31日在广州白云宾馆举行.这次会议旨在交流近年来国内各地和海外学人进行中国社会经济史区域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和港澳问题研究的动态与最新成果,讨论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并就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做出展望和进行协调.参加会议的共有来自北京、福建、广西、海南、广东、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的30多位学者.3月30日举行大会,来自各地的学者分别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评论了区域社会经济史尤其是华南地区的农村和港澳研究的现状,就研究课题、研究方法、研究策划与组织、成果发表和资料利用等许多问题提出建议和看法.31日会议分为区域社会经济史和港澳史研究两个小组进行了讨论,进一步对上述问题发表意见,并更深入地讨论了有关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这次会议本着注重实效、不拘形式和学术平等、畅所欲言的精神,开得生动活泼、认真而热烈.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清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进展迅速、成绩斐然。陈锋同志的《清代的盐政与盐税》(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一书的出版,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又一个新收获。盐是人类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需品,与人民的生活休戚相关。有清一代,盐政与河工、漕运、兵饷一起被称为清代的“四大政”。盐税在清代的财政收入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清代财政的重要支柱之一,特别是清代军费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盐业的发展和盐课的不断增加,其地位日趋重要。因此,盐政对清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郭蕴静同志编著的《清代经济史简编》,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二月)出版。 该书系论述清代社会经济的专著,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填补了我国断代经济史书目中的一项空白。著名历史学家郑天挺曾审阅过书稿之一部分并提出过宝贵意见;清史专家王锺翰曾审阅书稿并给予作者以热情的鼓励,他说,国内对于清代经济用力研究并写成专著者, “似左右为第一人了”。 全书共二十五万字,分为七个部分。作者以大量翔实的资料、数据,对清代前、中期的社会经济作了较为深刻的论述,勾勒出清代社会经济的概貌,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独到见解。 该书内容可用八个字概括:博而不乱,无微不纶。其主要内容有: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现状谈及21世纪历史学的命运———访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专家叶显恩教授邢寒冬问:您多年来致力于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您可以谈谈区域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现状与走势吗?叶:建国以来经济史的研究,多局限于生产关系史的研究。自改革、开放以后,...  相似文献   

15.
罗章龙是中共早期创建人之一,后转入学术界,专事经济学和经济史研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综合多种材料,可证1930年代中期至1949年间,其经济史理论的底色依然是唯物史观,同时也掺入了其他一些西方现代经济学的观念。其有关中国经济通史的著述,最大特点是形成了独具个性的体系,不仅系统梳理了上古至清代社会经济诸要素的演变,还力求突破"西方中心论"的窠臼,从中国历史及其经济发展轨迹的认识出发,建立起具有本土特色的经济史书写范式,并为此展开了可贵的实践。其对秦汉以后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的论述,着力揭示了经济(包括技术与制度要素)、政治和"民族创化"三者互相作用下社会经济的运行特点,特别是突出了中央统一集权制主导下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及其在两千多年漫长岁月中不断拓展规模的过程。其中包含着不少思想火花,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6.
戴鞍钢认为,在经济史研究中需注意主政官员的地位、政见和财力,他们往往对所在辖区的经济变迁影响甚大,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应进一步拓宽视野,加强对具体社会环境的历史考察。吴松弟认为,在中国经济现代化的研究中,由于中国领土广袤,区域情况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亦不均衡,因而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从港口-腹地入手,对于弄清中国现代化空间展开的过程、主导因素及对各区域的深刻影响,对于探讨中国现代化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区域差异性,有着重要意义。李庆新认为,区域经济史研究需要建立并完善自己学科体系与理论,除了以多元的眼光向下、面向区域外,还要走出区域,把它放在更广阔的空间加以比照,确定其区域特性和它在整体中的地位,需要用联系的、整体的眼光审视区域之间、区域外部的联系与互动,关注外部因素对区城内部的作用与影响。王玉茹认为,运用经济学及相关理论来研究经济史,在于分析说明经济发展历史过程、借鉴历史经验,并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历史实践的研究检验经济学理论的合理性;中国经济史研究所取得的进展表明,经济学理论的日益被重视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蒙古族经济史研究由于受文献资料的限制,而被视为蒙古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但近三十年来,得益于文献深入整理和一代学术新秀的涌现,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特别是在清代蒙古族经济史研究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研究的范围包括游牧经济、农业、工商业、财政制度等诸多方面,不但廓清了蒙古族历史上经济变迁的轨迹,而且对现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路径也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本文通过学术史回顾,凸显其中的研究热点和问题指向,以资当今借鉴.  相似文献   

18.
"社会经济史"--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铁 《河北学刊》2004,24(1):170-174
经济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的结合,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趋势.传统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侧重于"国计"方面,对"民生"问题注意不够;而如果将其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用"社会经济史"的思路进行选题和研究,不仅可以弥补这个缺陷,还能够提供观察问题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兰州地区历史悠久,是古代先民们生息、繁衍、劳作的重要场所。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这里曾是民族交往与融合的主要地区,是中原通往西北边陲、青藏高原以及与欧亚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战争的重要疆场。自古以来,兰州地区在西北乃至全国经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遗憾的是对其研究却比较薄弱,这与兰州所处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令人欣慰的是杨重琦、魏明孔二同志主编的《兰州经济史》一书已经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兰州经济史》是研究中国都市经济的第一部通史专著。是几位青年学者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潜心研究的新成果。《兰州经济史》作为拓荒性专著的问世,标志着对兰州经济史的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逄振镐、江奔东主编的《山东经济史》,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最近由济南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山东史学界继《山东通史》(八卷本)之后面世的又一部规模宏大的学术著作。全书上起原始社会下迄1995年“八五”计划末,以1840年鸦片战争和1949年中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