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和民主主义诗人惠特曼坚守"个性至上"的文学观,对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有岛武郎产生了强烈的积极影响,有岛武郎将惠特曼的代表作《草叶集》尊为自己的《圣经》。留学日本期间的郭沫若通过有岛武郎作品,初识惠特曼,并接受其影响。但这两位国度不同的文学家心中的惠特曼形象,各具特色。有岛武郎对惠特曼的尊崇始终如一,坚守个性之上,坚信"我不解放,社会无法解放";郭沫若则对惠特曼始爱终弃,认为"社会不解放,我无法解放"。之所以如此,除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差异,还与作家的人生哲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借鉴与文化传统●赵红十九世纪末的1892年,伟大的美国诗人惠特曼停止了他的歌声。而在地球另一块大陆上——中国的四川省,一位新世纪的诗人诞生了。仿佛是天意,要安排他接替另一位地球之子的工作。这位未来的中国诗人生逢同样伟大变革的年代,具有同样热烈的浪漫气...  相似文献   

3.
胡培培 《社科纵横》2014,(1):149-153
"古代旅游文学"是反映创作主体旅游生活的文学作品,并对该概念的内在规定性作出了进一步阐释,指出了其与山水文学、行旅文学等文学样式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2):120-122
最近一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公化语言及认知语言学角度下概念隐喻给予了不断关注,使之成为一大研究热点。本文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分析公式化语言意义的形成与理解上的认知机制。这一探讨对于更好地促进公式化语言的研究与习得以及二语习得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明明 《社科纵横》2013,(1):248-250
惠特曼在美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开创写作自由体诗的先河。中国诗坛自五四前后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惠特曼,新文学的主将们从其有着饱满的民族精神和充分本土化的诗作中汲取灵感,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成功地建构起民族精神和国家形象;此后,无论战争救亡背景下极具使命感的新诗创作,还是文革后重塑人文精神的新诗再生的历程,都有成就卓著的诗人从惠特曼处受益。惠特曼对中国新诗的影响始终有着一条清晰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6.
陆全 《社科纵横》2011,26(2):105-106,109
隐喻的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反映了民族的文化心理、精神和审美观。把具有文化意象内涵的隐喻翻译出来,使译入语读者有与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是隐喻翻译的难点。辜正坤对《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中隐喻文化意象的翻译,为探讨隐喻文化意象的翻译方法和理念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转喻观,从认知角度通过实例对莎士比亚作品的隐喻、转喻的识解进行分析,以期使读者能更准确地理解其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如所预料,《时间与叙述》是关于解释学的。更确切而言,利科试图描绘出“一套行为方式,作品借助它能超越晦涩深奥的生活、行为和感受,而读者从作者那里接受它并因而改变自身的行为”。在此“改变”一词是关键。在《隐喻的规则》一书中,利科认为,隐喻改变了我们观祭世界的方式;同样,他在此三部曲中提出,叙述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体验。这一改变的力量把读者的世界与文本的世界融合在一起。其产生与诗性的语言(事实上是所有叙述)相关联;其源于我们的现实存在。在《隐喻的规则》中,  相似文献   

9.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文学作品评点中的叙事概念与其他艺术概念具有文化的同源性和共生性。《水浒传》评点叙事概念借鉴其他艺术门类概念只是一个表象,它有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水浒传》其创作中叙事技巧的成功运用,在叙事空间性概念,叙事间架概念、叙事一线穿的气势连贯,叙事的章法概念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水浒传》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叙事方法,展现我国明朝时期小说叙事的艺术技巧。《水浒传》融有中国建筑结构意识和文化特点,代表了中国明清小说创作的本质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一、重视民俗积累的普遍性生活之树是常青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只能是现实生活的形象反映。有作为的文艺家只有深入生活,对生活有切身的深刻地体验,从生活中吸取艺术养料,才能创作出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否则脱离生活,单凭主观去臆造,其才华定会枯竭,其作品势必坠入单调和乏味,为读者所冷落与厌弃。这种情景,早已为中外无数的文学家的创作实践所证明。所以说社会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社会生活和文学的这种艺术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已经为文艺学解决了。但是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作家艺术反映的多重性,这就不是一般的文艺学所能解决得了的。特别是文艺家的民俗积累和其创作的关系.这只有文艺民俗学才能对其做出理性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刘莉 《社科纵横》2008,23(1):177-178
<女拉撒路>是美国自白派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代表作之一.本文用文学文体学的方法具体从意象与隐喻,韵律与重复以及词汇与语法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了分析,旨在更深刻的理解作品和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庄国瑞 《浙江学刊》2022,(5):155-164
中国古代诗人谈论“前身”,从其身份与文学言说的角度看似乎凭空虚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实则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它与个人在生存环境中所进行的自我建构直接相关。清末民初诗人易顺鼎对“前身”的追溯在诗人群体中颇具代表性:他自言有七世前身,但所关注的核心人物是明代才子张灵。易顺鼎因对前身之说确信不疑,由此产生强烈的心理暗示,行为及创作上受到张灵名士狂诞之气、脱俗之深情两方面的影响较大。从长时段角度整体观察中国古代诗人世界,将各种追溯“前身”的言论汇集考察,可以发现诗人追溯“前身”的观念与神话、传说、佛教文化影响均有关系,且受佛教观念影响更为显著,唐宋以后较为普遍地表现于诗人的创作中,可以说是诗人世界中一种特殊的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
“地之子”的自我形象与“乡下人”心态 ,是生活和创作于 1 930年代“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的一批诗人作家们的一种特殊文化心态。这种心态反映了他们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文化选择、向往“自然”、“原始”美的审美趣味 ,以及坚守纯文学立场的文学信仰等多方面思想内涵 ;同时 ,更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文化古城”时期北平独特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孙冰 《社科纵横》2009,24(1):88-90
认知语言学抛弃客观主义的哲学观,提出经验现实主义哲学观,从概念结构、概念化、范畴理论、认知模式等有关认知理论入手说明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即,不能独立于人这一实体。实际上概念和意义重合。传统的一词多义理论也被隐喻理论替代,即隐喻是真实的。但有不同学者对隐喻理论相关问题,如本原问题、隐喻概念和概念隐喻的区别等提出看法,这里列出供讨论。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成熟是企业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从欲求选择和文化契合两方面论述企业成熟的重要性。还重点论述了文化深情与经济理论的关系,强调“天职”观和企业角色职业化,以及为了目标达成而采取的手段之合理化。手段合理化要求科学和能力、运作眼光和经验、价值观念和品德等等,实现手段合理化是企业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3):126-127
随着国际各领域文化的不断交融,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但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意识,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全球化。文化意识的差异,决定着民族文学创作的方向和内容。本文主要论述了文化差异体现在中西方文学作品、语言及文学评论等方面的不同理解,旨在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学创作的背景和文化基源,加强对文学作品的更深刻理解和认识,提高读者的鉴赏能力,丰富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塞缪尔·柯勒律治和美国后现代派作家威廉·加斯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但都注重于对创作的理论探讨.他们都关注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二者之闻的联系,对诗性语言功用十分推崇.但他们对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上有着本质性的不同,即柯勒律治通过诗歌创作,目的是使读者走向"最深奥的真理";加斯则通过充满诗性语言的小说创作,将读者从通往"最深奥的真理"的幻象转到"最虚构的文本"的现实上来.  相似文献   

18.
陈梦 《社科纵横》2012,(1):104-106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海外华文作家特别是"新移民"作家回归祖国,创作发表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为繁荣中国当代文坛开拓了更为宽广的疆土。在这股"海归文学"的潮流中,尤以女性令人瞩目。海归女作家的脱颖而出是因为她们比男性海归在生活保障上更具有优势,读者的审美情趣和图书市场的需求也为她们的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思让她们的婚恋家庭作品更具有魅力。  相似文献   

19.
各种不同类型的创作在人类精神领域无不具有相互丰富补充和综合性启迪作用。诗人在读达尔文的著作时可以从审美角度去欣赏伟大自然科学家的风格和文笔,科学家同样可以从科学方面(如心理学)去分析文学作品。这一相互补充的结果会更加深入和更加全面地发掘人类各种精神活动相互联系的共性。本文作者从认知和启发意义的角度探讨了侦探体裁文学作品对读者(观众)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泛语言论的维度思考文学功能问题。指出,传统的文学功能观注重文学作品与外界(社会)的联系,强调其指向性、意动性及预期性等,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泛语言论文学功能观则将着眼点落在以本文语言特征为轴心的向心式阐释上。其以语言为中心,以本文存在的语境为经,以本文与读者的联系为纬,重点考察本文自我的语言模式的影响以及作者、读者与本文的契合程度,而将作者———本文———读者———现实这一链条上的“现实”作为一种背景或语境内化到语言之中。这样,泛语言论文学功能观就在传统文学功能观之外设定了如下两大功能:风格功能和阐释功能。二者互为表里、相互关联,恰恰体现了文学元功能的基础形态———在整体的合力的意义上有别于传统文学功能的文学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