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汉语螺旋型思维模式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定的语言社团有特定的文化思维模式,在语言学界已经有了共识。汉语思维模式呈现出暗示、含蓄、喻理、铺陈等修辞特征,偏重于"螺旋型"。本文认为汉文化的思维模式与汉民族文化本原相关;并从汉民族传统哲学、传统修辞和人际关系等视角,分析了汉语思维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揭示了汉语思维模式的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英、汉民族分属东西两大不同文化体系,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来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文化传统和审美意识,使得英、汉语的写作章法各不相同.因此,大学英语教学要使学生意识到这一差异,在英语写作中,避免汉语思维模式的负面转移,尽可能用英语的思维模式来布局谋篇,才能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文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标题进行了分析考察,认为汉语标题中蕴含着很多汉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心理,包括:自谦心理、趋同心理、心物一体观念、主体性思维模式、闲适心理,以及注重和谐的审美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4.
立足汉民族文化内部诸形式之间的认同和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模式等,论述了汉字构形的对称和汉语语法的偶意,寻绎了其深层通约的理据,初步讨论了与汉语有发生学关系的藏缅语构词法的双音化趋势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其思维模式迥然不同。汉民族重直觉悟性思维,英语民族则偏逻辑理性思维,不同的思维模式深刻地影响着各自的语言。本文初步探讨了中西方两种思维模式的成因,从字形、词汇、句法、篇章四个层面对比了两种思维模式对汉语和英语语言表达形式的影响以期对理解汉英不同的语言现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思维方式影响语言表达方式的角度探讨了产生汉语实词多功能现象的内在机制。认为,汉语实词的多功能性与汉民族传统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十分吻合,特别是汉语传统思维方式的意会特点能消除因一词多用所带来的理解上的困难,使实词多功能现象不至于成为语言交际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英语和汉语中存在大量与动物相关的词汇。由于英汉民族地理环境、历史进程、宗教发展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汉语中的动物词汇被赋予不同或相同的联想意义。本文就英汉语中不同动物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或同一动物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或同一动物具有相同的联想意义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对我国大学英语写作的现状分析和对英汉语思维模式进行比较,探讨了英语民族与汉民族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对英汉语篇结构的影响。在分析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基础上,从转变学生思维模式和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入手,构建符合英语民族思维习惯的写作图式,以提高英语语篇结构能力,避免英语写作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对偶是汉语语体系统和文体系统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是人们把对世界的认识摹写出来又渗透到高雅文化与民俗文化之中的一种语言表达式。对偶思维是一种耦合①性思维,集中反映了汉民族写作的整体思维和对立统一思维。考察汉语写作史可以发现:对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修辞方式,它更是汉民族写作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隐喻的研究,已经从一种修辞手段的研究转化为认识世界和语言发生变化的重大课题和焦点课题。而对偶的研究,如对偶的形成与结构体制对汉语写作的认知意义;对偶所映射的汉族人的文化传统、审美心理;对偶的语体学意义和文体学意义;对偶与语体、文体嬗变和社会需求的关系问题等也应该是语言学中极有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语体现着汉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本文旨在探讨汉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思维方式、汉语成语的特点、成语作为跨文化交流中研究对象的重要价值三方面的内容,并强调成语理解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论"反义同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汉语中存在“反义同词”现象 ,即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它与历代所论“反训”有所区别。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古代汉民族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密切相关。人们发现对立现象无所不在 ,对立思维形成 ,对立概念大量存在。对立思维经过概括化、抽象化、形成辩证式整体思维形态。阴阳思想是其典型体现 ,阴阳对立互补是宇宙运动的基本模式。反义同词现象则是这种思维形态在语言模式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古代语言哲学观和西方语言哲学思想梳理和分析,文章认为中西方不同的语言哲学观在各自的思维方式能得到反映: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思维、形象思维和直观经验等,而西方人则重理性、重分析、重形式论证,重形式完备等;在各自语言上也得到反映:汉语为语义性,语法是隐性和柔性,英语为形态性,语法是显性和刚性。对比分析有利于揭示中西方语言的差异及其成因,为语言教学和研究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提供有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印度,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发生碰撞,并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吸收、融合,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也为我国的诗歌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佛教对我国诗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诗歌语言的通俗化、以禅喻诗和诗歌词语的丰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汉语中也有其他许多民族语的成分。汉代学者扬雄所著《方言》,纪录了一些南方古族的词汇。黄河以北,由于长期种族杂居,故汉语中的非汉语因素较多,主要有匈奴语、突厥语、鲜卑语、蒙古语、女真语和满语。东汉以来,随着佛教的传播和佛经翻译事业的日益兴旺,大批的佛教和梵文的外来语被吸收到古汉语中。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地域、历史、社会、文化等诸因素的影响,英汉语言存在明显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为此,在找到中西方思维方式不同之处后,提出了英语教学的策略,即运用人类思维同一性原则,掌握中英文的相同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深入情境,培养创造性英语思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英语思维方式.这应是搞好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汉译佛经《大正新修大藏经》内容覆盖广阔的社会文化生活,文体以散文为主,口语成分较高.译经年代跨度大,翻译年代较为确定,篇幅也比较长。因此《大正藏》译经在汉语史上.尤其对于汉魏六朝时期,是不可多得的珍贵语料,适合对其中的语言现象进行断代的或历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春秋》在汉代公羊家的视阈中是一部蕴涵微言大义的经学宝典。公羊家通过《春秋》之辞、笔削和书法阐释的《春秋》之义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其中蕴含的体现于春秋《公羊传》中的儒家民族伦理思想集中于夷、夏可以互变、两者同样可以进化的夷夏观,它反映了古代中华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和统一的发展趋势.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成为儒家民族伦理学的精华。春秋《公羊传》的民族伦理思想来源于孔子,发端于《春秋》,由于其本质是一个民族文化认同、道德自觉问题,因而在实践中对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莺要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思维决定人的行为方式和言语的表现形式。英汉思维差异决 定了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本文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为出发点,比较分析了英汉思维方式在语言上的 表现。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轿子山镇邓家水井村和本寨村都位位于西秀区西北方向,距离安顺市中心城区不远,两村的苗族都操苗语西部方言川黔滇次方言第一土语.邓家水井村是一个纯苗族聚居村落,而本寨村是一个苗族与汉族大杂居的村落,由于两村与当地汉族人民交往的程度不同,导致两村的苗语在汉语借词和汉语借音量上有所不同,本寨村苗语在本来有词的情况下也借用汉语词,导致汉语借词越来越多的趋势,令人产生苗语逐渐消失的担忧.  相似文献   

20.
日语属SOV型语言,与SVO型语言体系的中、英文异多同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上的近似与思维方式的灵犀相通应该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从思维方式和语言心理上分析,日本人偏好从事态结果上进行表述,日语属于"不及物型语言「なる型言语」",而中、英语则多以动作行为的施事方为表述中心,属于"及物型语言「する型言語」".因此,同样的内容,往往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