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俗称“嫁妆”.彩礼本是传统婚俗“三媒六聘”中订婚的象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彩礼有时却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2.
网友来信: 你好,霜降! 我和男友在一起四五年了,我俩感情还算比较稳定.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所以最近我们在忙着结婚的事. 正式结婚前要先订婚,男方要给女方彩礼,我家这边男方一般给女方最少七八万元的彩礼.但我男友家只愿意给我两万元.我爸妈当然不愿意,双方家里为此闹得不开心.最后,双方都妥协了一下,他家给了我三万六千元的彩礼.这件事过去也就过去了,但买婚房他家更是过分.  相似文献   

3.
正从古至今中国人结婚时,男方要给彩礼,女方要带嫁妆。如今,攀比不断,彩礼越给越多,嫁妆越带越大。与此同时,相关的返还纠纷也在不断增加。所以,了解彩礼和嫁妆的归属很有必要。嫁妆,顾名思义就是女方出嫁时,从娘家带到丈夫家去的衣物、家具或其他钱财等。如果是金银首饰,只要父母给了女儿,女儿拿到了手里,就算是女方的私人财产了。如果是房子这样的不动产,想真正归女儿所有,父母还必须将房产所有权变更到女儿名下,依法登记才行。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当代农村青年的大多婚姻家庭习俗也随之变得简化,农村地区的许多传统婚姻习俗在不断淡化甚至逐渐消失。但是,在众多的婚姻习俗中,彩礼习俗并没有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而转变,在广大农村家庭中仍广泛存在。因此从传统习俗、社会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高价彩礼存在的原因,高价彩礼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分别从经济、社会、法律方面提出遏制农村青年高价彩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赣中聂村的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闪婚"主要起源于农民在外经商的需要,而跨省婚姻成了"闪婚"的助推力。"闪婚"仍然是家庭事业,在"闪婚"中男女交往少的状况在本质上没有变化,女方考察男方的本质没有改变,女方择偶标准的本质也未变,改变的是结婚的程序、考察男方的方式和择偶观念。从夫居、彩礼制和婚姻家庭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等制度设计是建立在男权基础之上的,到了现代社会,支撑男权的社会基础和礼法制度等都发生变化,男方权利减少而义务没有变化,女方权利彰显而义务相对减少。高额彩礼引发了男权的尴尬与风险,女方不归还高额彩礼也会面临风险,"闪婚闪离"没有赢家。  相似文献   

6.
既有涉及彩礼攀升问题的研究对彩礼支付结构转变与农村彩礼攀升之间的关联关注较少,研究试图建立一个分析框架去揭示支付结构转变对农村彩礼提升的促发机制。研究发现,打工经济为彩礼提升构建了经济前提,彩礼由婆家流向娘家到婆家娘家共同流向新人家庭的结构变迁中,女方父母由彩礼消费者到资源支持者的变化致使娘家要价的舆论压力减小、要价能力增强。而男方父母为子完婚的代际伦理责任使其彩礼应价能力较弱,容忍度较强。此外,婚姻缔结中债务权责主体分离的代际伦理和彩礼比高原则促成了农村彩礼价格的攀升。  相似文献   

7.
突尼斯的新娘在突尼斯的婚姻中,青年们好多都喜欢娶自己亲戚家的姑娘做妻子,以便减轻高昂的结婚费用,避免女方家里所提出的许多条件和很重的彩礼。一般来说,只要男方接受女方提出的条件,婚事就告成  相似文献   

8.
我国《婚姻法》对于彩礼这一在我国现阶段、某些地区还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发生纠纷时如何处理,尚无规矩可循。从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出发,为指导审判工作实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第十条作出了如下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正在经历着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其中彩礼习俗的变迁最为明显。近年来,彩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路水涨船高。笔者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文献法、深度访谈法、观察法来深入剖析目前农村地区存在的高价彩礼现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等,并提出遏制高价彩礼的可行措施,借此呼吁社会大众关注高额彩礼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改善彩礼继续攀升的趋势,引导彩礼充分发挥其正功能。  相似文献   

10.
对甘肃东部赵村彩礼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敏 《社会学》2005,(3):21-26
《社会学大词典》指出,彩礼亦称聘礼、聘金;指旧社会男女双方订婚和结婚时,由男方家付给女方的财物和货币,既表示双方议定婚事,又是实现婚姻的前提条件;彩礼是随私有制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买卖婚姻的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制定新的婚姻法,禁止买卖婚姻,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但是要彩礼之风并未完全杜绝。  相似文献   

11.
《女性天地》2011,(8):50-50
问:我和老公是自由恋爱结婚的。我们因为刚参加工作不久,没有积蓄,父母也都没有补贴,于是商量好节俭办事。我父母也通情达理,同意男友家不出彩礼。自然,我娘家也没有什么陪嫁(要知道,在当地,女方的陪嫁基本都用彩礼钱置办)。矛盾是从小孩出生、婆婆到来之后开始的。  相似文献   

12.
<正>金九银十,又到了结婚的旺季。在北京,结婚需要多少钱,有什么省钱小窍门,你知道吗?真实的故事2012年11月,家住河北的小伊和心爱的女友喜结连理,可短短半年后,小两口就要对簿公堂。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结婚成本太高惹的祸。本来在小伊老家,一般男人娶个媳妇只花3万元左右,女方向男方要11000元彩礼。但是结婚的时候,小伊女友家突然提出要5万元彩礼,而且没有任何商  相似文献   

13.
彩礼作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婚嫁风俗习惯,在我们身边普遍的存在着,甚至在我国农村地区甚为流行,但彩礼制度一直游离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之外,无论是我国1950年、1980年的《婚姻法》,还是2001年的《婚姻法》,都没有把彩礼制度纳入其法律规范的条文中。当前法律对彩礼制度一直保持着不倡导、不支持、不反对的回避态度,然而呼吁彩礼法律制度的构建之声却不绝于耳。彩礼法律制度的构建需要我们清晰地了解我国当前彩礼法律问题的现状特点,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符合我国国情和司法实践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家乡当农民那阵子,我曾陪村里的好友敏去"退"过一次亲。按我们家乡的习俗,相亲男女相识一个月后,男方须买两瓶酒到女方家"表态"。酒是送给女方父母的,愿成亲,就送红葡萄酒;不愿成亲,就送白葡萄酒,算是退亲。敏谈的对象是个叫瑶的姑娘。瑶长得有点男性化,声音也粗些,缺乏女人味。敏猜想,此类女人一般比较心狠。敏不喜欢心狠的女人,而喜欢善良的女  相似文献   

15.
在关注农村问题时,有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即对彩礼的研究。近年来对彩礼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此前的研究与调查大多集中在彩礼的性质、功能、成因等方面。本研究深入彩礼问题突出的陇东地区,对农村地区的彩礼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彩礼对家庭关系的影响。本次调查立足老百姓生活的切身问题,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入手,同时从与彩礼有关的新婚家庭,新郎父母与新娘父母三个家庭方向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总的来说随着彩礼的升高,家庭关系的和谐程度就会随之下降。表现在具体的家庭关系上,受到影响的是亲翁关系,彩礼越高亲翁关系的和谐程度也会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彩礼返还制度为研究对象,从彩礼立法回顾入手,分析我国彩礼返还制度的不足,提出完善相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钟铭佑 《女性天地》2012,(11):63-64
我与男朋友梁某同居6年,一直未领结婚证。同居期间,他家按当地习俗订婚送彩礼,花了一些钱。最近,由于性格冲突,我提出分手,梁某为挽回这段"婚姻",一时性起,把我反锁在房里,限制了我的人身自由,还说我如果坚持分手,必须支付"分手费"10000元,并勒令我打电话向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于宏观性的一般化概括和具体经验的描述总结,立足于中国农村区域差异的中观视角,在村庄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区域比较的基础上,理解农村彩礼性质的区域差异问题。南方团结型村庄,村庄宗族性结构力量及规范性强,代际关系厚重均衡,婚姻自主性较高,婚姻市场竞争性一般,农村彩礼还保持传统性的一面,缓慢稳定地变迁。北方分裂型村庄,村庄竞争性强,代际关系厚重但不均衡,婚姻自主性弱,婚姻市场竞争激烈,彩礼上涨迅速,成为代际剥削的手段。中部分散型村庄,社会结构力量弱,代际关系均衡,婚姻市场竞争弱,农民的理性化程度高,婚姻彩礼是一种理性化模式。农村区域差异的视角,为我们深刻理解农村彩礼的区域差异及变迁模式提供了中层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理解彩礼性质和彩礼变迁的重要变量。婚姻偿付理论和婚姻资助理论关于彩礼性质的解释存在形式主义的局限。事实上,彩礼嵌入在特定的家庭再生产模式中,并受到家庭动力学机制的具体规定。华南地区的联合家庭再生产模式是理解当地低额彩礼的结构性原因。这种家庭再生产模式具有低度代际支持、低度代内竞争和低度社区竞争等特点,强调联合家庭整体的文化认同,从而抑制了彩礼上涨的动力,维持了彩礼水平的相对均衡。联合家庭再生产模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助于抵消婚姻市场失衡导致的婚姻要价效应,进而低成本地实现家庭再生产。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省S村的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彩礼形式日益多样,且数额在逐年攀升,已超过农民正常家庭年收入的几十倍之多。运用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发现家庭帮衬成为农村青年婚姻中高额彩礼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首先,家庭帮衬作为农村青年男女缔结婚姻的重要价值之一,形塑了婚姻对象的选择范围,在区域内的通婚场域中,性别失衡所致的位置差与作为象征资本的彩礼转化是高额彩礼形成的动力机制;其次,彩礼分配维系的社会联结,以及所象征的支配力量,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使家庭帮衬成为彩礼分配的义务性结果,使付出方成为权益方,从而成为高额彩礼形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