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7 毫秒
1.
在经济运行中,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并非无足轻重和可有可无,而是与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互相作用的:经济发展是产权制度的函数,而完整的经济发展函数应为:F发展=f(c产权、t土地、L劳动、Z资本、j技术、g管理………n);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公有主体型产权结构 劳动主体型分配结构 国家主导型市场结构,“三主制度”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解决公有与私有、公平与效率、计划与市场三大世界性基本经济矛盾的最佳模式,操作得法,可以优于西方的经济及其制度;在国家调节主导作用发挥得较好的社会里,公有产权可以比私有产权更适合现代市场经济,产生更高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
产权是规范人们的利益和利益矛盾的基本制度,它既提供了人们获取私利的动力,也为和平的利益交换创造了社会条件,是文明和经济进步的制度基础。保护产权就是保护企业和创造投资环境。公私对立的产权观念并不正确,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是相对的,并且是可以重叠的。生产资料共同所有与成员个人的私利之间的矛盾是公有制的基本矛盾,公有制经济在此公私矛盾的基础上存在着多方面的深刻矛盾,无法解决。历史上的一些伟大思想家们否定私有制的理论存在着逻辑上的倒错,20世纪人类消灭私有制的社会实践也都失败了。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必须以私有产权为主体。  相似文献   

3.
萧铮认为人们对所有权的追逐促进了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不论是从历史发展还是现实需要来看都有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而就中国的经济、政治等状况来看,土地国有不具可行性。萧铮捍卫土地私有而诘难国家所有,一是要通过维护与发展私有产权来促进经济发展;二是出于维护既有政治秩序与政治稳定之需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在面临人世冲击,大力发展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以应对时,大量中小国企怎么办?我赞成‘抓大放小”。但“放”不是弃而不管,而是放活。小国企如何“活”法?千活万活,首先产权要活;产权要活根本是引人私有产权机制,让私营经济积极参与国有中小企业的产权改革。现代市场经济少不了私有中小企业应当正视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有着大型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亚洲经济首富日本为例,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从业人员占从业人数78%,占制造业产值比重…  相似文献   

5.
甘宜沅  林琳 《学术论坛》2008,31(1):79-84
"二重性"特征的股份制通过对资本主义私人资产和生产方式的扬弃,使股份公司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财产占有形式转变的"过渡点"和"过渡形式",也使得公有制经济和平地长入资本主义私有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产权是股份制和股份公司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制度基础,而股份制和股份公司则是私有产权制度的产物.为了保障股份制经济全面、健康发展,从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必须确立和保护私有产权.  相似文献   

6.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社会资产大多数都是国有资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集体所有制、私有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商品经济。社会资产有了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私有资产及混合资产。我们在大力发展私有经济的同时,不能忽略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国有资产是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拥有国有资产,国家可以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可以变现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及社会救济基金,确保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来源。一、国有资产存在的方式及发展方向要确保国有资产保值…  相似文献   

7.
辛本禄 《河北学刊》2012,32(5):136-139
社会权力结构变化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前工业社会,农民和奴隶没有独立性的私有产权,产权与神权、君权、皇权联系在一起,失衡、固化的权力结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很难发生,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往往依靠武力;早期工业社会的权力结构呈现一种相对多元结构,产权私有制与市场制度结合,公司制企业替代传统作坊等创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开放的产权制度形成了多元产权主体共存于同一经济组织之中,不断变化的权力结构带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生产力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权力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是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产权形态客观上经历了一个由共有状态向私有状态转化的社会历程 ,其产权性质对转轨经济中劳动力失业风险分担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根据失业风险的成因与类型 ,国家与劳动者应分别承担总失业风险中的“系统风险”与“个别风险”部分。中国转轨经济失业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就是建立“国家与个人共担、个人为主体”的失业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私有经济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发展.但私有经济最大的劣势是它的封闭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私有经济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即从私有私营模式走向私有民间(社会)经营模式.中国加入WTO,引入成熟的市场规范,是中国市场经济进程中的重要历史转折,也是中国私有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转折.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低效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低效直接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力。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主体地位不明确、技术产权收益功能失效、技术创新产权激励制度不完善、国家对技术创新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等,是构成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激励低效的主要原因。完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激励机制要确立技术创新成果的私有产权;实行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企业产权共享制;确保技术创新主体的创新收益;进一步完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稳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技术股份化;加强对技术产权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11.
个人数据确权是构建有效个人数据市场、释放个人数据要素价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由于个人数据兼具公用和私用的双重属性,纯粹私有产权会减损个人数据的公共价值,纯粹公有产权无法保护数据主体的数据权利和数据业者的数据权益。因此,兼顾数据主体、数据业者、社会公共多层次利益的协调平衡,在个人数据产权体系构建中至关重要。研究根据数据生成方式,将全生命周期的个人数据划分为直供数据、行为数据和衍生数据,借助“半公地产权”理论构建多层次的个人数据产权体系:直供数据的准财产权赋予数据主体,数据业者只能授权使用;行为数据产权分割为数据所有权和数据用益权,数据所有权保留在公共领域,数据用益权赋予数据业者;衍生数据的知识财产权赋予数据业者,数据主体仅享有特定权利。如此,才能在保护个人数据权利和企业数据权益的同时,促进个人数据要素充分流动,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图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的角度来解读分享经济的形成以及分享经济的性质。本文认为,分享经济发源于对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的回应。它是试图在不牺牲私有产权的前提下去修正私有产权所导致的负外部性。因此,它具有折中和融合的特征。可以说,分享经济是市场和社会之间,经济与文化之间,或理性算计与价值规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织的产物。它既不是纯粹的经济现象,也不是纯粹的社会现象,而是一种市场和社会相互折中和融合的现象。在这个意义上,分享经济是一种折中主义、改良主义或改良运动。分享经济是福利体系和慈善捐赠之后的一种新形式的再分配形式。它从使用权分享着手,突破了福利和慈善的边际增长的瓶颈约束,成为一种有助于实现市场效率和分配正义相统一的生活风格型再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国有经济的总体规模与产业定位必须以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为基本准则。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有着显著的特征差异而具有互补性。市场失灵实质上是私有产权失灵 ,在经济学意义上 ,建立国有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失灵 ,也就是为了解决私有产权失灵  相似文献   

14.
程恩富 《河北学刊》2002,22(5):38-40
私有产权学派沿袭自英国亚当,斯密、西尼耳和约翰·穆勒以来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只把“自私人”作为分析人类经济行为和市场经济的始点或基点,并由此推演出整个经济学体系和经济发展趋势。该学派代表人物张五常教授在以私有产权理论评述中国的经济改革和发展时,便经常运用和发挥自私人假设这一分析方法,并要求以自私人理论来发展现代市场经济文明。既然“自私人”在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中如此重要,就有必要进行一番深究:自私人假设及其理论能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伦理的基础吗?……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产权理论与旧中国土地产权的清晰度郭小东一、旧中国土地私有产权清晰度所达到的水平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产权学派对“产权”这一概念尚未作出明确、统一的定义,但大致上均认为产权是指产权主体对某项资源所具有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各种权利。而且,正如“财产”不被...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克服产权理论的误区,深入研究公有产权问题在西方市场经济中,私有产权占统治地位.私有产权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先决条件,也是人们的利益、权力、名誉、地位之所系.人们恪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国家保护私有产权,个人、企业都极力维护私人产权,私有产权边界是十分清晰的,产权交易中双方的权、责、利关系也是十分明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阶段 ,除了局部存在的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经济剥削 ,还存在着以对社会公共资源的管理权、支配权的占有为基础的超经济剥削。超经济剥削是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剥削方式 ,必须努力从根本上扼制和消灭超经济剥削 ,这是我国现阶段“消灭剥削”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无疑 ,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意味着企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 ,它还将意味着“全面小康”有了“全民”的社会基础。问题是 :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全民”的意愿 ,而取决于法律制度对私有产权的保护程度。本文认为 ,在我国 ,私有产权长期受歧视 ,这绝不仅仅是“具体”制度或“操作”层面的问题 ,因此 ,“解决问题”替代“解释问题”的观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9.
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经济效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流经济学家和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公共产权下会导致自然资源租金的完全耗尽,因而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但他们的分析是建立在一些严格的假设下的.本文分析表明,当这些假设不能满足时,公有产权和私有产权孰高孰低,取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两种产权形式下都会偏离社会最优劳动投入量水平并导致社会净福利的损失,私有产权主要表现在资源所有者的剩余(租金)最大化,但它往往可能会侵蚀其他资源和要素的剩余,而公有产权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产权效率与产权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有企业的低效率在市场经济下集中表现为竞争力低下,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则几乎一致认为是产权不清。我国在经历了多年理清国有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的体制改革之后,又把国有企业低效问题的焦点转向国有制本身,很多人认为私有产权制度比公有产权制度更有效率。但是,仅仅明确产权关系和改变产权归属并不一定能自动形成一种较高的效率机制。如果透过现象探究本质 ,那些处于完善市场体制下看似具有较高效率的私有产权的表象下面必定还有其它约束机制 ,只有具有了这些机制的制约 ,私有产权才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