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近些年来,陈序经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据笔者所知,目前已经有三本专门研究陈序经的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也有多篇。德人KlausBirk的《现代化与西化:中国三十年代中期关于“全盘西化”问题的一场论战》一书也对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此相应,学术界还多次召开了有关陈序经的学术会议。如1999年在海南文昌首次举办了“陈序经学术研讨会”,2003年南开大学召开纪念陈序经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这两次会议都出版了学术论文集。陈序经何许人也?竟引起学界的如此关注?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今海南文昌人。1925年…  相似文献   

2.
陈序经     
陈序经(1903-1967),字怀民,海南省文昌县人,文化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20世纪50、60年代,陈序经积极参与暨南大学的重建工作,协助陶铸等人为暨南大学走上正轨做出了重要贡献。1957年9月,陈序经担任暨南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9月24日,暨南大学在广州重建开学后,为了全面规划和领导学校的基本建设,根据陶铸的提议,成立了暨南大学建校委员会,建校委员会共有38名委员,由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市长朱光任建校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序经、王越等13人为副主任委员。1963年2月-1964年6月,陈序经出任暨南大学校长一职。在任期间,他负责学校全面的管理工作,常常深入到师生和基层,了解第一手情况后作出决策和开展工作。在一年半的校长任内,他在暨南大学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提高学校的教学和学术水平;二是建设好校园。在繁杂的行政工作之余,他坚持从事学术研究工作,撰写了《泐史漫笔》和其他东南亚史专著。陈序经早年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生物系、复旦大学社会学系。1925-1928年在美国欧班那伊利若大学攻读政治(主科)、社会学(副科),于1926年获硕士学位,192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于广州岭南大学社会学系。1934年,陈序经接受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的聘请,任研究教授,主持该所研究部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法商学院院长,同时还兼顾南开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工作。抗战胜利后,陈序经返回天津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兼经济学院院长及经济研究所主任,主持复校后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48年8月至1952年出任岭南大学校长,1954年任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持筹建东南亚研究室。1956被评为一级教授,并任命为中山大学副校长,当选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连任至第四届,广东省政协常委连任至第三届。1964年8月从暨南大学调任南开大学副校长。1967年2月1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南开大学逝世,享年64岁。陈序经教授一生献身于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和社会科学研究,是我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大师级的名流学者。他对政治学、社会文化学、历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民族学都有精密的研究并多有独到的见解,其中成就卓著、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历史学、社会文化学著作和高等教育思想。陈序经对文化学和中西文化学的比较研究,在三、四十年代的文化思想界也产生过重大影响。陈序经出版了《中国文化的出路》和《文化学概观》等著作,在联大社会学系,他还正式开设了当时绝无仅有的“文化学”课程,他所讲授的社会学特别着重文化,“与清华、北大的社会学而论,是‘鼎足而三’的了”。陈序经出版了《匈奴史稿》、《东南亚古史研究八种》等多部史学著作,填补了我国匈奴史研究的空白,并成为中国学术界全面研究东南亚古史的开拓者,受到历史学界的普遍赞誉和尊敬。  相似文献   

3.
陈序经认为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的主力,个人主义促进了西方文化的发展。但是他认为在中国的传统中,根本没有产生个人主义思想的土壤。他还批评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对于提倡个人主义不力,并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深刻的论述。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陈序经是提倡个人主义最力的人物之一。陈序经的个人主义思想奠定于其1929年出版的博士论文《现代主权论》中。  相似文献   

4.
陈序经在<评辜鸿铭的复古主张>一文中,以全盘西化论为理论基础,即广义的文化观、文化整体论、文化进步说对辜鸿铭的尊孔复古、中国道德观等所谓中国文化精髓进行了批判.透过陈序经以极端的全盘西化论对辜鸿铭极端的文化保守主义的评论,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陈序经文化社会思想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重评陈序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西化论代表人物的陈序经,几十年来人们只是责其文化主张的错误,很少有人对之进行过学理上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本世纪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给陈序经一个恰当的评价,认为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虽有偏颇之处,但其文化主张的大旨则是应该肯定的,充分体现了本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至今仍有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敏 《理论界》2007,(5):151-152
文章分析了陈序经“全盘西化”文化观的理论基础,论述了陈序经“全盘西化论”的主要内容。认为建立在“文化圈围”理论基础之上的“全盘西化论”,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情感层面都有不可行性。但并不否认其对中国思想文化史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田彤 《江汉论坛》2005,35(2):81-85
陈序经作为中国文化学的开拓者,并不拘泥于抽象的文化学理论的构建,除把大量史例融入文化学论著外,还特别注重在史学研究中,寻找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与例证,传达出弱势文化融入强势文化、西化、文化发生与传播、文化弹性、文化与种族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文化观念,以此验证和充实文化学理论。其史学研究延续与丰富了文化学研究,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底蕴。不过,陈序经的史学研究并不仅从属于文化学研究,还有其它目的与特点。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陶希圣、萨益武等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南京、上海、北平、济南的各文化团体纷纷召开座谈会和讨论会,《文化建设》月刊也专门以“怎样建设中国本位文化”举行了征文,“一时议论风生,颇显百家争鸣的气象”①,到6月份这场论战的成果就编成一本《中国文化建设讨论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论战主要是在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学者与主张“全盘西化”或“充分世界化”的学者之间进行。主张“中国本位文化”的,除了十教授(王新命、何炳松、武唷干、孙寒冰、黄…  相似文献   

9.
陈序经、胡适全盘西化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建宁 《中州学刊》2002,1(1):106-110
陈序经、胡适全盘西化观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理论课题。本文在对陈序经、胡适的全盘西化观分别进行历史阐述和分析评论的基础上,对丙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文章认为,比较起陈序经彻底的全盘西化论,胡适只能算是折衷的全盘西化论者。“全盘西化”由于其措辞上的失当,被“现代化”所替代是历史的必然,现代化已成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主题与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评陈序经的"文化圈围"理论与"全盘"西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太原 《河北学刊》2002,22(6):135-139
陈序经在吸收西方文化思想的基础上 ,创立了他的“文化圈围”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在世界上的文化广泛联系之前 ,它们都各自成为一个“圈围” ,每一个圈围都包含许多的成分 ,这些成分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 ;一方面的波动必然影响到别的方面 ;它们只有程度的不同 ,而没有性质的差异。正是根据这一理论 ,陈序经得出了“全盘”西化这样一个极端的观点。因此 ,这一理论的性质也就决定了“全盘”西化观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