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采用索洛“余值法”,分析了南京“九五”以来经济增长的因素,并与苏州、无锡等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 9 9 6-2 0 0 5年间,由于产业结构偏重、基础建设高峰和房地产开发过热等原因,资本投入对南京经济增长的贡献十分巨大,研究表明南京需要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转化机制的建立和国有经济的改革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系别专业论文题目作者导师财贸系商业经济商业文化的研究张德本高涤陈股票市场研究王佐高涤陈投资系投资经济中国期货市场初论张承惠林森木世经政系世界经济国家化经济——对苏联型经济体制的田春生罗肇鸿基本概括论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的政府作用王海军罗肇鸿体制战略与分配模式——欠发达国家戴哭李琼比较研究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地位实现与流动障碍——职业流动及陈婴婴陆学艺其结构背景分析社会流动和社会重构——京城浙江村王春光陆学艺研究冲突下的合作——私营企业雇佣关系杨海波陆学艺研究分化与融合——论农民社会流动与城黎宗剑陆学艺…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两个常用指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就计算方法和实际内涵而言,这两个指标是一致的,但是全要素生产率是国际通用的概念,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计内容一致,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替代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统计指标,有助于概念上的澄清,从而在进行政策考量时更为精准和严谨,同时,也可以与国际通用概念保持一致,增强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生产率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生产率的概念及中国学者对此概念的新认识,总结了生产率的具有代表性的计算方法,从生产率与中国工业经济的增长、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生产率与中国经济的增长等几方面论述和分析了中国生产率问题,并给出了如何提高中国生产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波动,引起了人们的担忧,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需要认真研究。为此,利用1980—2012年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及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国有经济比重与中国经济增长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随着国有经济比重的下降,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不断加大。因此,欲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增长,必须遏制国有经济比重不断下降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企业的生产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生产率的研究是技术经济学科领域的前沿,而服务业生产率则是生产率理论的研究前沿.本文通过服务业的生产率与制造业的生产率比较,认为要想提高服务型企业的生产率,不能完全照搬制造业的模式;并通过分析影响服务生产率的几个因素,给出服务生产率的模型,同时,本文还对如何提高服务生产率给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剩余出路"论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刺激总需求,可以产生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中国目前的现实是符合这一理论的前提的。从"剩余出路"论不难看出,加大沿边开放力度,其意义是十分明显的——有利于矫正对外开放过分东倾的局面;可以极大地增加中国经济的总需求;有利于在国际合作中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国家安全;有利于促进对内开放,最终全面提升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8.
应用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增长核算分析框架,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产权结构、对外开放等制度变迁对TFP的影响。研究发现,改革开来以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次是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并且逐期下降。实证分析也表明,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用"索洛剩余"衡量的TFP的增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技术进步;所有制结构和对外开放等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TFP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十分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9.
贸易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出口产品种类的变化能够从某种程度上表示技术进步的变化,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本文利用中国和日本1991-2006年的相关数据,检验了产品种类增加型的内生经济增长.采用贸易数据近似衡量产品种类变化的方法,估算了中国相对于日本的产品种类变化,以此作为解释变量进而对中日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贸易产品种类增加促进技术进步,进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10.
[摘要]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FE模型基础上引入企业异质性因素,研究不同经济主体的区位决策到空间集聚的内在机制。理论分析显示,在初始经济封闭的大国,随着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及产品种类的增加,所占份额较大的低(高)生产率企业更易形成空间集聚,产生本地市场放大效应,从而利于该国经济增长。中国1978-2010年经验数据的研究表明,贸易自由化程度、企业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多样化产品偏好的强度及集聚经济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验证了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中国最优金融结构的演化路径,构建新古典增长模型分析了最优金融结构随要素禀赋结构的动态演化特征。基于中国1990—2015年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分位数技术,分析了金融结构缺口对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边际效应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经济成长进程中银行和股票市场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的相对演化。研究结果显示:金融结构缺口与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皆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最优金融结构存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银行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下降,而股票市场的经济增长效应逐渐上升,表明中国最优金融结构应向市场主导的方向演化。  相似文献   

12.
以人均受教育水平代表人力资本,基于中国1952―2004年的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一种可能途径:人力资本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存在着因果关系,人力资本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源泉。验证了舒尔茨对"增长余值"的批评;支持了Nelson-Phelps的推论——人力资本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一般要素投入;进一步揭示了新古典模型的不足——忽视人力资本对于技术进步的特殊意义,低估了人力资本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生产率和经济增长是东西方经常讨论的问题,作者试图从历史发展角度阐明这两个概念,并全面论述对经济增长和生产率问题相同与不同的研究,指出了理论和实践中的主要趋势。本书分三大部分,共十章。第一部分,“生产率的概念和测量”,讨论了生产率的概念和测  相似文献   

14.
构造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运用1988年至2007年中国28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研究贸易开放度、产业专业化与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以生产率为权重的产业专业化指数促进了省区经济增长,中国省区存在MAR外部性.中国省区的经济增长仍然依靠投资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作用为负数.分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地区差异,中部地区依赖于资源密集型产业,其产业专业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超过东部地区,东部地区逐步转变为以贸易开放和人力资本为推动力的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欣广教授等著《产业发展风险与管理》已由中国时代经济出版 2 0 0 2年 9月出版。本书是在中国入世前后 ,面临产业扩大开放之际 ,科学地分析研究由此必然产生的“产业发展风险”,即将人们通常说的“机遇与挑战”具体转化为不同于金融的另一类宏观经济风险——产业发展风险。全书内容有四块 :一是基础理论平台 ,从产业开放论、经济全球化论、国际产业竞争论推进到产业发展风险论 ,把风险的一般理论引入产业发展领域 ,指出产业发展风险的核心是技术竞争风险 ,焦点在关键性资产能否积累 ,并引入波特的价值链理论 ,建立了产业发展风险识别的价…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Bootstrap-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2003-2010年中国37家商业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并与剔除不良贷款情况下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时期内,中国银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生产率提高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四大国有银行生产率发展态势较为平稳,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生产率波动较大,不过三类银行的生产率水平差异趋向缩小;剔除不良贷款的影响,中国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以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视角,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综合不同的理论观点后选定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四个重要模型即新古典增长模型、知识驱动内生增长模型、人力资本模型和公共支出模型逐一分析检验,认为研究山东经济增长应当以Romer内生增长模型为分析重点。发现,山东经济增长除具有资本推动这一主要特征之外,城市化进程的贡献也比较突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人们的期待并不相符;作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目标,国际化对经济增长还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提升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序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和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基于两期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与卢恩伯格生产率指数,对2003—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碳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更为合理的测度与分解,并结合共同前沿理论建立生产率差距变化指数,探究城市群间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时空差异的来源,同时分析城市集聚效应对碳全要素生产率空间溢出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虽然取得一定增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产出效率有待提升,技术进步是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动力。根据生产率差距变化指数将城市群碳全要素生产率划分为正主峰型、负主峰型与反复波动型。碳全要素生产率在空间上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城市集聚效应对本地和邻地碳全要素生产率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兼顾要素投入集约和产出结构优化,绿色发展应分类分区精准施策以及加强空间治理观念,建立推动经济增长低碳化的区域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和实证上探究普惠保险、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内在机理,系统诠释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普惠保险是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的重要驱动力;普惠保险可以通过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带来资本与技术利用效率的提升,保障农业稳定生产进而影响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普惠保险影响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机制;普惠保险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高低而表现出明显差异;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普惠保险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中发现,普惠保险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重要影响。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与经济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相比,普惠保险对东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更显著的效果,经济文化越发达,普惠保险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论是研究社会发展理论之初学者较为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并且这个观点也在实践上对许多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增长论自身固有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也给这些国家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在对经济增长论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学者们又提出了综合发展观的思想,弥补了经济增长论的不足。了解和掌握从经济增长论到综合发展观的演变,对于当前我国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