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英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习惯,只有习惯了学习英语,习惯了使用英语,那么才有可能掌握英语,下面列举出的学习英语的三十个好习惯,可以帮助你掌握学习英语的窍门。 相似文献
2.
兆练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1)
《史记·魏公子列传》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俾倪”一词究竟是描摹谁的表情举止?二是侯赢自刭的原因何在?现不揣浅陋,提出来就教于方家.一、俾倪者是朱亥而非侯赢每读《史记·魏公子列传》,总是被迎侯生一节的传神描写所吸引,同时也为“俾倪”一词究竟是描摹谁的表情而困惑。现行《史记》标点本及各种选本,虽然标点有所不同,但“俾倪”一词系表述侯生的情态却是一致的,《辞海》、《词源》中的“俾倪”条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3.
王品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德充符>篇,从不同角度阐发了庄子的哲学.前五节,庄子分别刻画了五名形残德坚的人物形象,从不同的层面叙述了庄子对于人的外在形态与人的内心世界的观念.借这些虚构的残畸人物形象来反衬他们内心精神世界的充实,是对生命的一种讴歌.最后一节,庄子借与惠子的对话,谈论人自身存在的情感题,全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说理缜密,是为人精神世界的精辟论断.拙文拟从这几个人物形象的主旨入手,浅谈此篇章引申出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崇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3)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之一。塞万提斯的意图是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骑士小说属于骑士文学的一种。所谓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其思想核心是“忠君”、“护教”、“行侠”,即为封建君主和天主教会卖命献身。它的特点是:用一些脱离现实生活的内容,曲折离 相似文献
5.
吕英华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4)
《原君》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黄宗羲所写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推论了君主制度的起源和君主的职分,对我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大胆地提出了抗议,是我国一篇最早的含有进步的民主主义思想的政治论文.它的内容,在今天看来,虽象平凡无奇,但远在三百年前就能提出这样的看法,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6.
李厚培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4)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充满至情的散文,读来感人肺腑。作者以白描手法,用平淡质朴的语言、悲凉伤感的情调,生动地刻划了一位慈父的形象,抒发了纯洁、真挚的父于至情,也透露出对黑暗世态的不满之感。 全文共六小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一、二两小节,写回家奔丧,是送别的背景。文章触笔点题:“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既流露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和内心的无限哀愁之意,同时又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接着作者宕开一笔,去写祖母亡故、父亲赋闲,“祸不单行”,而“我”正是在这样的时候,从北京赶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 相似文献
7.
朱式平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4)
[题解]本文节选自《三国志·蜀志》卷五《诸葛亮传》。标题是另加的。《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公元233——297年)是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县)人。三国时,陈寿曾仕蜀,为观阁令史。蜀亡入晋,陈寿因张华的推荐为官,初为佐著作郎,继为著作郎。时人称赞他“善叙事,有良史之才”。所著《三国志》一书,共六十五卷,分《魏志》、《蜀志》、《吴志》三部分,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人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都有专门的记载。《三国志》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这部书可与《史记》、《汉书》相比美。 相似文献
8.
王永昌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2)
《杨树》这篇科学小品选作高二年级语文教材是令人高兴的.原来高二教材中没有一篇说明文,这对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说明文的能力显然是不利的.《杨树》的教学要根据说明文的特点来进行.说明文要求知识的科学性和说明的条理性,而介绍科学知识必须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正确说明.通过《杨树》的教学,我们要 相似文献
9.
10.
关汉卿的《救风尘》是一部著名的喜剧,但其中包含着严肃的主题。他从各个方面透视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生活状态,并对她们在婚姻中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杜雁冰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37-38
《庄子·德充符》用六个肢体残缺的形象象征完美的道德,寓"全"于"不全"之中,用"不全"、"无完"来表现全能的、无边无际的道。庄子运用寓言去传达其后的不言之意,寓"不言"于"言"之中;让人领悟言外之意的唯一方法就是"忘"。 相似文献
14.
贾秀英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3)
《察今》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始皇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的集体著作。全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余万言。八览每览八篇,六论每论六篇,十二纪每纪五篇,全书共一百六十篇。又称《吕览》。《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类。 《察今》篇系法家言论,与法家大师韩非在《五蠹》中所阐明的“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的观点一致。《察今》强调了因时变法的重要性,说明古今时世不同,制订法令,应明察当前的形势,而不应死守故法。 相似文献
15.
王乃安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3)
《伤仲永》和同时新选入初一语文课本,并编排在一起的《为学》,都以劝勉人们学习为主要内容.尽管两篇文章论述的侧重点和方法不尽一样:后者用二僧朝南海的故事作比喻,着重证明“为学要取得成就,应当勇于克服困难”的道理;前者则是通过方仲永的事例论述后天学习在人的成长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过,在谈到如何对待天资的问题上,两文却阐述了一个十分一致的观 相似文献
16.
程均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79,(3)
《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十二月,发表于一九四一年一月的《文艺阵地》六卷一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国民党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联合抗日的主张,形成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了抗战初期的生气蓬勃的新气象。这时,新疆军阀盛世才伪装进步,邀请进步人士杜重远去新疆,建立新疆学院。茅盾应杜重远的 相似文献
17.
张绍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78,(1)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发表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副刊《战地》上。作者刘白羽。全文除引子外,共分五部分,选作教材时,删去了其中第二部分。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逝世后的第一个诞辰。在这个不平常的日子的前夕,作者激情澎湃,思绪万千,发表了这一篇《红太阳颂》。在当今,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革命人民都深情地、亲切地把毛主席比作红太阳,只要一提到红太阳,人民就自然地想到 相似文献
18.
孟宪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2)
海涅(1797—1856)是十九世纪德国伟大的革命诗人。他的创作从1817年写抒情诗歌开始,逐步由浪漫主义走上现实主义道路。1843年在巴黎和马克思相识以后,他的思想和创作达到了更高阶段,写出了许多不朽的政治诗。他的最优秀作品《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晚年的海涅在病床上躺了八年,但他以惊人的毅力继续 相似文献
19.
殷孟伦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Z4)
一、《说文解字》简析《说文解字》的作者是许慎。他是东汉时期被称为“五经无双”的一位经学家,事蹟略见范晔《后汉书·儒林传》。清代学者严可均有《许君事跋考》、陶方琦有《许君年表》、诸可宝有《许君疑年录》之作,他们的考订使我们更较详地知道许慎的生平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