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论当前对村庄权力结构的研究大多笼统 ,缺乏对村庄内部权力结构做比较精细的分析。特别是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正式颁布实施 ,村委会选举给外界观察者的印象 ,似乎是村民根据自己的自由意愿选择他们的领导人 ,而一些村中精英诸如村支部书记、宗族领袖等等人物在其中制造倾向性的意见 ,组织宗派性的活动 ,最后让村委会选举表现出村民的意愿 ,也反映出村中精英的实力。有很多研究者在研究村委会选举时 ,根本不考虑村庄内部结构 ,而单纯以经济人的概念解释村民的投票行为。有些村庄政治的研究者在讨论村庄民主的程序时 ,甚至不对村…  相似文献   

2.
《高校理论战线》1992年第1期发表了宋秦年和肖思的《对〈青年问题的制度背景〉一文的剖析与批评》(以下简称《剖析与批评》)的文章,针对《社会学研究》1990年第5期陆建华的《青年问题的制度背景——80年代中国青年问题研究之一》(以下简称《背景》)一文,提出了发人省思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中国基层社区组织的变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从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视角,理出了中国乡村和城镇基层社区组织沿革的梗概。着重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乡村的村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组织状况和功能;城镇基层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的变迁;城乡基层居民自治组织与政权机构的衔接关系;目前正在中国城乡展开的文明社区建设和民众的社区发展参与,特别是直接民主选举和政治参与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和意义。本文参考并汲取了中国社会学和政治学界有关调查研究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乡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主要道义目标是为9亿农民提供生存保障。然而,由于大多数村庄的人均耕地维持不了一位村民的生计,若要依靠集体土地为村民提供生存保障,土地的收益就不能在村民中平分,而应优先用于村庄内部的扶危济困。但是,村民是否同意这样做,依赖于村庄领导人是否为村民所信任。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人,村民只好放弃对生存保障的要求,转向要求平分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在现行乡村政治格局中,一个村庄要出现这样的领导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偶然事件。因此,在大多数村庄,土地集体所有制只能实现均平目标,不能真正保障村民的生存安全。  相似文献   

5.
聂洪辉 《社会学》2007,(3):35-41,12
对竹溪村的个案研究发现:在我国农村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宗族复兴现象,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情形有所不同,即不是行政力量从乡村的撤退和村民选举制度的实行等原因所致,而是基层政府对乡村控制仍然过严,村委会行政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村民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参与程度不够而导致宗族的“复兴”。这种复兴只是表面现象,掩盖的是村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实质,村庄中的非权力精英正是借助宗族并通过宗族活动达到自己政治参与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谭明方的《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谭明方 ,1 998:2 3- 4 6 ;并参见 1 996a ,1 996b)一文 (以下简称谭文 ) ,与以往相比 ,较为集中地论述了他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社会学基本问题的观点 ,并对我的有关观点多次作了评述。和过去一样 ,我欢迎这样的学术批评和讨论。我一贯主张 ,在学术问题上可以争论得面红耳赤 ,但这不应影响学者之间的友谊 ,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学术领域和非学术领域。如果在学术讨论和批评中掺进种种非学术因素 ,或者因为学术观点不同而影响学者之间原有的友谊 ,在我看来 ,都不能认为是适当的。正是本着这种精神 …  相似文献   

7.
《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二期刊登的《改革中的阶级结构的变化和对策之我见》(以下简称《我见》)一文,提出了一些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需要认真进行研究。本文仅就我国农村的发展道路、我国社会的阶级估量和国家的性质、作用这样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发表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的程度、动机及社会效应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直接、公开、竞争的村民选举制度导入中国农村社会以后 ,如何认识和评判农民政治参与的社会程度、动机与效应 ?根据现有文献 ,无论是对农民政治参与程度及动机的分析 ,还是对农民政治参与效应的评估 ,都以基于个案观察或者政策文本所进行的定性分析为主。根据地方性调查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的 ,主要有何包钢、郎友兴在浙江省完成的 1 2 4 5份问卷调查 (何包钢、郎友兴 ,2 0 0 2年 ) ;刘喜堂、贺雪峰 1 999年对湖南 40个县的村委会选举数据分析 (贺雪峰 ,2 0 0 0 ;刘喜堂 ,2 0 0 1 ) ;谢子平、吴淼对福建2 0 0 0年村委会选举调查数据分析 (…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背景下的恐怖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 :2 0 0 2年 3月 2 9日地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景天魁 (以下简称景 ) :全球化的问题社会学家研究得比较多 ,也有过许多重要的话题 ,但是 ,“9.1 1”事件以后 ,社会学家都把恐怖主义的话题纳入到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来思考。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新的矛盾和冲突 ,比如说贫富之间、宗教之间、地区之间的对立 ,这些矛盾和冲突与现代恐怖主义存在怎样的关系 ,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 -拉斐尔 (以下简称本 ) :恐怖主义是全球化的。因为 ,现在很难把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隔绝开来 ;而且现在恐怖组织都非常容易得到外界的…  相似文献   

10.
农村民主选举的新突破──梨树县村委会选举观摩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梨树县是一个面积4200多平方公里,32个乡镇、336个村民委员会、82.5万人口中有68.3万农民的农业大县。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何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1988年6月1日实施以来,该县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一直以率先实行“竞选’、“海选”等独创性的经验开展村民自治活动。我们来到梨树县时,适逢全县进行村民委员会第三届选举,就此作了些采访。从1月6日到9日,我们连续4天奔赴各村的选举现场,出席选举大会,观摩竞选演说和投票过程,采访村民、村干部和当地党政领导,观看录像,召开座谈会,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一个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本文将定量研究中国村民选举参与的主、客观影响因素,特别是分析村民对农村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的主观政治信任对其村级选举参与行为的影响。通过定量分析村民对基层乡镇党委、政府的"政治信任"、村民"社会信任"和社会网络的影响,特别是处理了村民"政治信任"和"社会信任"的内生性问题。本文旨在揭示我国特定政治体制中"政治信任"对村民选举参与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并探讨在一个"压力型"政治体制下推行基层民主选举所可能存在的内在矛盾及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村民选举是农村的一个重大政治活动,从这项活动中我们可以发现农村秩序的社会基础、权力结构运作以及选举制度背后利益群体的互动和博弈力量的此消彼长。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迅猛发展的背后,我国农村的固有矛盾仍旧存在,同时新矛盾也随之而来。其中村民选举问题作为农村政治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有了新的改变,本文对J省村民选举问题进行浅析,为村民选举问题的新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即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一项基本社会政治制度。本文根据有关机构的数据,走访了大冶市还地桥镇五个乡村十五个湾组和两个独立区,自编调查问卷《关黄石市还地桥镇乡村治理发展现状——村民自治中民主选举调查问卷》,发现还地桥镇在选举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弊病,阻碍了民主选举的规范与秩序,要求我们必须通过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结合的渐进演进过程,建设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民主政治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4.
题目作者   期号专题研究农民选举参与中的精英动员仝志辉    (1)传统与嬗变 ———集体企业改制后的苏南农村村级治理董磊明    (1)从“代理型政权经营者”到“谋利型政权经营者” ———向市场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乡镇政权杨善华 苏 红    (1)阅读和理解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 ———“转型期乡村社会性质研究”学术研讨会综述冯小双    (1)群体效应、社会资本与跨国网络 ———“欧华联会”的运作与功能李明欢    (2 )社会学视野中的组织间网络及其治理结构林闽钢    (2 )社会关系多样化实现的创造性空间 ———对…  相似文献   

15.
村庄民主及其影响因素:一项基于400个村庄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庄基层民主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近30年,在对这一领域的诸多讨论中,有一个问题仍未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村庄民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本文试图使用一个全国性的大样本来定量化地考察各方面因素对村庄民主的影响。本文不仅讨论经济因素,同时也将组织因素与政治因素纳入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结果显示:(1)从经济因素来看,人均村民收入并不会影响村庄民主;而人均集体收入却呈现一个显著的曲线效果;本地非农经济的发展会促进村庄民主。(2)中国乡土社会的本土性组织资源对于村庄民主的发展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宗族组织的存在会有效地促进村庄民主的发展;村民之间互助程度高的村庄社区也有利于村庄民主。(3)政治因素对村庄民主的效果在本文并未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16.
埃及的乡村小说发端于本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渐趋成熟。乡村小说主要描写乡村生活,是真实反映埃及乡村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一面明镜。本文试从埃及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作家、文学特点及语言特点四个方面作一浅述。 一、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 1902年,埃及作家马哈茂德·赫伊拉目睹遭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埃及农民的现状,创作了埃及文坛第一部反映乡村生活,体现农民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小说《乡村青年》。1906年,丹沙微事件爆发之后,马哈茂德·塔希尔以这一历史事件为社会背景创作了《丹沙微的少女》。从此埃及出现了第一代乡村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20年代,埃及社会上倡导公正,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为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宰娜白》(1914)。三四十年代,埃及陷入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为了填补挥霍殆尽的国库,统治者们对农民课以重税、盘剥无度,使农民的处境极度悲惨。这一状况使“社会小说”成为埃及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陶菲克·哈基姆的《乡村检察官手记》(1937)、阿伊莎·阿卜杜·拉赫曼的《庄园主》(1944)、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的《土地》(1954)。  相似文献   

17.
“内卷化”概念辨析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在中国的社会学研究中 ,存在着为数不多的几个被认为和中国社会的某些特色联系密切且使用频次较高、影响较广泛的概念 ,“内卷化”是其中之一。这个概念随着黄宗智教授的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①(以下简称《华北小农》)的面世而在中国农村研究中受到关注 ,并由于黄教授的另一著作《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②(以下简称《长江三角洲小农》)的出版而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这一概念的使用领域就产业而言已不仅仅用于农业分析 ,而且伸展到工业分析 ;就区域而言已不仅仅用于农村研究 ,而且伸展到城市研究 ;就组织形…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88年6月开始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来,大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已进行了三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依法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是村民真正享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项自治权利的关键环节。这三次换届选举,使全国农民群众  相似文献   

19.
自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立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以来,国际汉语教师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2007《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2007《标准》)和2012《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以下简称2012《标准》),对二者进行了详细地解读,2012《国际汉语教师标准》更具适用性和完善性。之后,针对2009《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以下简称《培养方案》)进行简要介绍,说明其对国际汉语教师培养的重要作用。最后,以渤海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为例,分析了2012《标准》为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所带来的启示与思考,从而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培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修订后的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罢免,这一相对陌生而又刺激的现象渐渐潜入乡村政治生活。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有100多个村庄的村民,用选票把他们以前看好的“村官”拉下了马。2000年,这一现象有增无减。本来,罢免自已选出的“村官”,是村民自治的生要内容,是法律赋予村民的民主监督权利的最高表现形式。但经验表明,罢免从法律条文到走入乡村实践,还有一段艰难的跨越。在怎样对待罢免问题上,我们不仅需要完备的程序作保证,同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