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十年代以来,西方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以“第三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尤为突出。由此产生的重要后果之一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世界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生产领域内劳动力人数的比例相对下降,非生产部门的劳动力队伍迅速扩大、甚至成倍增加。这些人不仅无生产资料,而且也要靠出卖劳动力谋生,但是他们和体力劳动者相比,却有较高的收入,在工作中也有一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如何确定这些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这一直是西方学术界激烈争论的问题之一。这篇文章代表一种较有普遍性的观点,它为我们了解西方学者的阶级结构理论提供了一个方面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围绕私有制及个体生产的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形式问题的争论,很久以前就见诸于社会科学文献中。在四月全会以后,这一争论更为加剧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早就为所有制各种形式的划分规定了真正的科学标准,这就是:人们现实的社会阶级地位的区分依赖于他们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的方式。按照这一标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1、个体所有制;2、建立在生产者自身劳动基础上的劳动个体所有制;3、(使用雇佣劳动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造成雇佣劳动的第一天起,工人阶级就显示出巨大的潜在力量。这使有的人产生了“希望”,也使有些人感到“恐惧”。今天,有关资本主义社会工人阶级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关于社会的性质问题,其焦点是工人阶级和雇主的利害冲突;第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中,工人阶级地位的实际变化或潜在变化,将如何影响社会的未来发展。就第一个问题而论,持不同立场的人所选用的词汇都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用资本的所有制作为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根本因素,这是对的.但是,马克思认为这样一个阶级定义适合于用来分析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阶级结构,那就有问题了.例如,二十年代苏联学者发现,用这个阶级定义去分析亚洲社会,就遇到很大困难.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封建领主之所以取得权力和大部份剩余产品,不是因为他是财产所有者,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官员.因此,封建中国的官吏是不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引起许多争论.  相似文献   

5.
阶级结构和社会变迁: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的矛盾〔美〕A.J.斯佩克特在社会学的历史上充满了有关社会阶级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动态的重要性的争论。美国的主流社会学采取的分析方法通常都不强调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在研究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这一倾向...  相似文献   

6.
中间阶层的崛起,是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理论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马列主义为理论依据,剖析了西方学者的种种观点,阐明了中间阶层的概念和特征。文章指出:对此研究不能回避阶级划分与阶层划分的相互关系。阶层划分是在阶级划分的前提下,从另一角度对社会结构进行具体划分。中间阶层由阶级体系内的“中间几个阶梯”构成,其内部结构有同质与异质的区别。中间阶层是个历史概念,它是混合体,有很强的变迁性。  相似文献   

7.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把他们的国家称之为“自由国家”,并鼓吹用西方的自由价值观,来“影响”和“缩短”共产主义的“预期寿命”。西方的资产阶级自由观有很大的欺骗性和局限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自由”进行科学分析,划清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资产阶级自由观的思想界限,并肃清资产阶级自由观在我国的影响。一、要用历史的阶级的观点看自由自由,从其哲学含义来说,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依据这种认识对世界的改造。自由,从其政治含义来说,就是指社会关系中受到保障或得到认可的按照自己意志进行活动的权利。怎样看待政治自由?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就是要用历史的阶级的观点看自由。资产阶级为了掩盖资本主义自由的阶级本质,用历史唯心主义观点,把自由说成是抽象的、超阶级的。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抽象的、超阶级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自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自由要求和自由标准。  相似文献   

8.
美国《比较政治学》杂志1979年1月号刊载的这篇文章,是对近年来出版的有关“阶级与阶级冲突”问题的六本书的综合评述。这六本书是:《劳动分工——现代资本主义制度里的劳动过程与阶级斗争》,安德烈·戈尔兹编(1976年);《阶级结构的社会分析》,弗兰克·帕金编(1974年);《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当代英国研究》,约翰·韦斯特加德和亨利埃塔·雷斯勒合著(1975年);《先进社会的阶级结构》,安东尼·吉登斯著(1973年):《工人阶级的社会形象》,马丁·布尔默编(1975年);《当代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各阶级》,尼科斯·普兰策斯著(1975年)。作者除介绍上述著作中提出的问题,还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现阶段的阶级和阶级冲突的新现象、新观点,进行理论上的探讨。这对于我们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状况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来没有对“阶级”下过定义。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对阶级下定义似乎是最好的方法。这一概念首先在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但许多人认为用它来划分农业国或原始社会的各个阶级是无效的,并会造成误解。罗默提出用购买和出卖劳动力来规定农村每个  相似文献   

10.
周争艳 《社科纵横》2006,21(8):20-21
二战后,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阶级利益与阶级意识方面的所谓“一体化”和“趋同化”在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的稳定与繁荣。在这种新的国际背景下,出现了与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所揭示的资本主义阶级结构很不相同的特点。这虽然给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所得出的“两个必然”(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形成新的挑战,但是不能否定“两个必然”理论所具有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11.
这项研究开始时相当艰难。正如作者在该书第一页上告诉我们的:“日本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基本论题是:社会主义无论作为一个思想实体还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政治运动,在这个国家的任何时期都几乎没有存在过。这一点似非而实是。”这表明本书对于假定的日本未能理解西方文明,未能达到现代的理性主义的标准这一点作出了不同的论述。幸亏这种最初的印象是靠不住的。克伦普给社会主义下了一个定义:“这是这样一个社会,在那里,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不存在买卖交换的中间过程,在那里,生产资料是共同占有、民主使用的,既不存在社会阶级、国家,也没有货币。”这个定义是非常狭隘的,因为就是在西方,也很少有个人或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贫困?在现今的西方国家里还有没有贫困?如何认识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这是为人们关心并引起争论的大问题。美国总统卡特在电视演说中宣布“向贫穷宣战”,发誓要在他的任期里消灭贫穷。美国的一些宣传家们唱的则是另一个调,说他们已经进入“群众高额消费时代”的“富裕社会”,成了“全民福利国家”,就是说已经消灭了贫困。有的还进一步得出政治结论,认为在他们那个所谓富裕的全民福利的国家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界限和阶级对抗已经消失,成为一个“幸福美满和谐一致的天国”。对于这种神话,我们也有一些人颇为相信而且心响往…  相似文献   

13.
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明华 《求是学刊》2004,31(1):57-61
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内外的学者依据不同的标准得出了不同的分析判断。把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对物质资本权力的拥有和依存状态作为基本分析依据,同时从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资本一般范畴分析后认为,尽管当代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从表面上看呈现出多层次化的表象,但从总体上看,仍旧可划分为当代资本家阶级和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相似文献   

14.
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学潮—动乱—反革命暴乱令人深思,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这次事件“促使我们很冷静地考虑一下过去,也考虑一下未来。”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民主建设,就是一个非常值得认真思索的问题。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作为上层建筑、国家制度的“民主”就是“民主制”。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就是说“民主制”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种政体。政体和国体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种国家形式,民主是和一定阶级的专政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掌握着国家政权的那个阶级决定了民主的本质。因此,我们必须用阶级观点来分析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勿庸讳言,资本主义是文明时代的三大时期之一,资本主义民主作为封建专制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一词 ,自 2 0世纪 80年代见诸西方报刊以来 ,很快成为新闻媒体和国际学术论坛的热门话题。但在欧美学术界 ,对于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全球化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全球化发展的前景等一系列问题 ,历来众说纷纭 ,争论不断。针对鼓吹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非民族国家化”、“非领土化”、“非政府治理”、“非主权化”和“跨国民主化”等论调 ,不少西方学者据理驳斥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其所主导的全球化实质作了批判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美国和瑞典都是世界经济体系中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同经济部门的混合和主要的职业结构方面基本相似,无怪乎两国的阶级结构也大体相仿:劳动力中工人阶级约占一半;工人阶级以外的雇佣劳动者约占40%;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占不足15%。这种分布情况与大多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理论界普遍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私营经济的重新产生和发展,私营业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尚需进一步探讨。私营业主并非仅仅是一个特殊的阶层,而应当是一个特殊的阶级。私营业主究竟是一个阶层,还是一个阶级?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首先分析一下阶层和阶级的一般含义。所谓阶层,通常是指同一个阶级内部因经济地位的差别而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其中的每一个层次就是该阶级中的一个阶层。例如,资产阶级区分为大、中、小资产阶级三个阶层;工人阶级有产业工人与知识分子阶层之分,等等。在这里,阶层总是某个阶级中的阶层,阶层离不开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动。面对这种历史性的变革,如何正确认识和划分正在变动着的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并预测其演变趋势,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理论界百家争鸣的一个热点。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是否存在不同的阶级?有什么样的社会阶级结构?这在理论上似  相似文献   

19.
非西方社会发展理论即非西方社会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的理论,是当今中国以至整个世界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不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在思考这个问题,提出了著名的依附理论;而且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学者也在思考这一问题,从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多视角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例如,影响极大的发展经济学,就是如此;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同样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最近几年的社会发展研究热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然而.上述理论在对“现代化”范畴的使用中t却出现了模糊和混乱,因而,如何准确地界定和把握现代化范畴不…  相似文献   

20.
美国社会有没有阶级?美国人是否具有阶级意识?这是近年来许多西方学者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不少人认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日渐缩小,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白领知识分子人数大量增加,因此,马克思关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理论已经不适用于美国当代社会了。有些人进一步引伸出“美国不存在不同的阶级,只存在不同的阶层”的论调,将美国描绘为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他们认为,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