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李晓艳 《理论界》2009,(5):76-78
我国应顺乎国际合同立法的趋同性,确立情事变更原则.本文就该原则适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探讨,首先分析了情事变更原则理论上的构成要件,进而论述了司法实践中该原则适用的具体规制,最后探讨了司法审判中适用该原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本文旨在促进我国合同立法臻于完善,并对我国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情势变更原则是关系到合同效力的一项重要原则。《合同法》的有关条款已体现了这一原则的内容。应确认这一原则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殷武 《社会科学家》2005,(1):109-111
<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艰难情形规则"是为了解决国际商事交易中,因经济环境异常变动所造成合同履行结果对一方显失公平而设计的旨在平衡、协调双方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在合同关系中的具体运用.该制度在大陆法系被称为"情事(势)变更原则"或"情势变迁原则",而我国立法上尚处于空白,因此,它对我国合同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新《合同法》中的诚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颁行新的、统一的合同法 ,使诚实信用原则在新《合同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规范体系和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5.
张浩 《理论界》2000,(4):47-48
归责 ,是指在合同不能履行以后 ,应依何种根据使当事人负责。归责原则 ,是归责的基本规则 ,它是确定合同当事人民事责任的根据和标准 ,也是对合同法规范起统帅作用的立法指导方针。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是否承担违约责任这取决于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一定的归责原则直接体现了统治阶级对合同的立法政策 ,同时 ,又集中表现了合同法的规范功能。合同法的归责原则 ,不同于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于整个民法规范 ,而合同法的归责原则主要反映了合同法的特殊性 ,其效力仅及于合同法 ,一般来说 ,合同法的归责原则都要受民法基本原则的指…  相似文献   

6.
姜庆丹  赵研 《理论界》2006,(12):97-98
合同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信用关系,其性质要求双方当事人讲究诚实信用,不容许欺诈、蒙骗、任意毁约。合同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基本法律,是与诚实信用原则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部法律。因此,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对于构建平等互利、公平交易的和谐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将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诚实信用原则在这部新合同法中得到了较为显著的体现。本文试图从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及其历史沿革、特征及其功用等方面对该原则作一宏观上的把握,并密切联系新合同法的具体条文,对诚实信用原则在该部法律中的微观体现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据以指出新合同法的一点不足  相似文献   

8.
累计期权合约是金融创新的产物,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规避价格风险。但累计期权合约的保证金制度的运用决定了累计期权合约的高杠杆性。一旦遭遇金融危机之类的重大情事变更时,累计期权合约的一方当事人获得超额收益的同时,合约的另一方当事人必遭受巨大亏损。而作为合同必守原则的例外、旨在矫正合同订立后因情事变更所引发的合同双方的不公平的情事变更原则,此时在此是否适用于累计期权合约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国现行《合同法》没有确立情势变更原则,造成明显的法律漏洞,给司法实务留下了一个难题。为此,本文根据合同法理论,主要阐述了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情势变更原则的效力,以及在实际中与相关的一些概念的区别,并指出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适用《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则来解决因情势变更引起的合同纠纷,为法院或仲裁机构处理相关合同纠纷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合理分配风险,保证交易安全,为我国司法部门提供处理此类问题的法律依据,作者提出了应确立情事变更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法的存在之三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华  徐刚 《云梦学刊》2002,23(1):28-30
人们对于法的认识 ,历来都是基于法的应然状态和法的实然状态。而要全面认识法的本质 ,还须在此基础上探析法律的应然状态和法律的实然状态 ,认清法所存在的三种状态 :自然法、制定法和社会法  相似文献   

12.
论良法之美     
郭哲 《云梦学刊》2006,27(5):68-71
良法的目标是建立秩序,这种秩序的和谐体现一种整体美,法律所运用的语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而法律的理想是实现正义,关注人类本身的发展,这一切无不折射出一种对美的追求。通过对良法中的秩序、语言、人文精神进行剖析,可以发现,法律本身就是美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胡君 《云梦学刊》2009,30(3):94-96
在现有法律不能为法官提供一个现成的裁判依据时,类推是法官常用的裁判方法。但是类推并不能确保裁判结论的准确性,关键在于拟判事实与拟类推适用的规则之间的相似性判断——比较点的选择。考夫曼提出用“事物本质”作为该比较点,但是该观点不可取,应该以法律原则作为该比较点。  相似文献   

14.
钟华 《云梦学刊》2001,22(4):23-24
资本主义国家中宗教势力对教育的垄断很早就已产生,且十分突出,直至近现代,宗教并未完全与教育分离.我国将"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确立为教育法律基本原则,这是一项中国特色的原则.对于一些邪教组织以宗教名义对教育领域的渗透及危害,必须坚决制止,并实行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15.
宋鹏 《云梦学刊》2013,(4):100-103
股东作为投资人可以选择缔结公司合同,进入公司这个广义的投资合同束,成为利益相关方的重要一方,也有权利选择通过股权转让合同离开公司。而公司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也应当得到公司法的维护,故股东的股权转让行为也接受一定程度的契约性限制。法律适用是法律制度设置优劣与否的客观标准,相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的审判实践和法律适用方面就存在很多争议问题。只有充分理解商法不同于民法所具有的独特的法律适用思维和规则,细化商事法律适用理念,才能更好地解决法律适用难题,同时这也是商法部门力求通过运用多学科的综合解释方法,建立自身独特的适用方法论的学科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公法的特征及成因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月萍 《云梦学刊》2004,25(3):39-42
中国古代公法以人治精神为内核,以伦理原则为指导并显现着泛刑事化的外部特征。中国古代公法以维护皇权为宗旨。形成中国古代公法独有特征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专制集权的政治模式、以伦理精神为核心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家国同构的社会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7.
廖丹 《云梦学刊》2013,(5):123-126
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理念的《财税法》课程教学,在专业知识和执业技能上对财税法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我国高校财税法教学除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外,更关键的问题是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必须健全财税法教师的理论教学技能培养机制和建立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基地,从制度、资金上保障财税法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傅晓华 《云梦学刊》2005,26(3):67-69
人类个体对自由解放和满足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和原因。人类的文明进程又在不断地促进这些自由解放和满足。无论过去和现在,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化状态。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就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异化状态。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也许是最好的选择,但那需要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如果我们在不放弃这种追求的同时能通过现代法治争取一些立竿见影的效果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从人类文明进程来说,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最高价值和灵魂。  相似文献   

19.
左平良 《云梦学刊》2004,25(1):36-39
农地所有人不享有土地流转的交换价值、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独立物权地位的确认以及作为农地所有人的非民事主体构造性,决定了农地所有人在土地流转中不应以主体(当事人)的身份出现。但农地所有人对土地经营的管理权的享有、土地作为权利客体所承载的社会共同利益性对农地所有人所产生的社会义务与责任以及农地所有人在国家与农民关系格局中的特殊作用的存在,又要求农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流转。农地所有人介入土地流转的具体角色定位应是监督者与服务者,为保障农地所有人在介入土地流转中不偏离自己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对其在土地流转中的参与权利进行具体限定。  相似文献   

20.
彭忍钢 《云梦学刊》2002,23(5):109-110
英语冠词是一种虚词 ,本身不能独立使用。名词前用不定冠词还是定冠词大都是习惯性的 ;但是 ,冠词的使用也有其一定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