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红楼梦未了--《好了歌》意蕴及其逻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好了歌>及注对生存形态根本特征的的哲理把握及认识局限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探讨了<好了歌>在书中出现的多种原因.  相似文献   

2.
使用英语语料分析工具软件WordSmith Tools,从自建的<红楼梦汉英对齐平行语料库>中选取<好了歌>作为研究对象,对三种英语译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译文语体特征及文化内涵体现,论述同一原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译者处理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好了歌》两个英译本在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方面存在的差异为翻译批评提供了典型样本。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目的论的角度,对《好了歌》两个英译本在翻译策略、翻译方法两个方面产生差异原因作出思考,肯定了两译本译者为达到各自翻译目的所采用的相应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好了歌解注》并非如脂砚斋批语一样 ,是一一实指《红楼梦》中的人物 ,而是泛指 ,概括世人闹嚷嚷到头来一场空的状况。《飞鸟各投林》也并非如某些红学家所言 :“曲名喻家败人散各奔东西之意……”而是实指《红楼梦》人物的命运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也只说贾府衰败之意 ,从而说明《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博大精深非其他小说可比。本文研究了《红楼梦》中描写的海棠的种类,大观园家居生活、休闲娱乐和神秘隐喻方面蕴含的海棠花文化,并对海棠诗社六首咏白海棠诗的艺术特色进行了剖析,通过统计全书海棠出现的频率评说后四十回之真伪。  相似文献   

6.
委婉语被大量使用在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红楼梦》中的性场面描写,大量采用委婉语。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理论探析了“性”委婉语的生成机制,这些机制通过制造认知过程阻碍,婉曲提及禁忌语来实现委婉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红楼梦》中“给”和“与”的语用差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红楼梦》中含“给”或含“与”的句子,发现“给”和“与”两字有大量重叠的义项,理论上可以替换使用,但“给”和“与”在数量和使用方面存在着差别。从语域的角度来说,它们分别是口语和书面语语体。从人物使用“给”或“与”的情况来看,就能区分出他们所处的社会集团,反映他们的社会关系和交际策略。  相似文献   

9.
委婉语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有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及关学意蕴。受宗教审美观和封建等级观念影响,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死亡”有关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文学经典《红楼梦》中“死亡”委婉语的罗列和分析,进一步认识、掌握委婉语的使用规律。《红楼梦》“死亡”委婉语有常规委婉语和非常规委婉语两大类。常规“死亡”委婉语主要受宗教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影响,而非常规“死亡”委婉语从心理接受层面分为感情疏远型、感情愤恨型和感情深厚型。  相似文献   

10.
班固《咏史》诗通过叙写“缇萦救父”故事抒发自身感慨,并将缇萦的形象凝缩在“鸡鸣”古歌的典故中。借“鸡鸣”意象抒发情感源于《诗经》,其中郑风《女曰鸡鸣》以“鸡鸣”交代谈话时间,《风雨》通过风雨中的鸡鸣起兴,《齐风·鸡鸣》和《小雅·庭燎》则保存着周代“鸡人呼旦”的礼乐仪式信息。司时卫士模拟鸡鸣报时,曲调雄壮高亢,直到汉代军中和宫廷依然沿用,并配乐收入乐府,但也带来曲调和风格的分化。《史记·项羽本纪》的“四面楚歌”,或是军中“鸡鸣歌”的变调。楚调激昂凄婉,与缇萦的急切心情相契合。“鸡鸣”典故承载着班固的激情,也凸显出班诗内敛、含蓄的学者型诗风。将事象、文化背景融入一个名词性典故,是汉代文人诗叙事兼抒情的艺术特色,也是汉诗由实用性向审美性的过渡。钟嵘评价《咏史》“质木无文”,是基于南朝的审美观念,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1.
本篇侧重论述《红楼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红楼梦》哲学是“无”的哲学,是“心”的哲学(形象性的心学),其最高的哲学境界是“无立足境,是方干净”,其哲学视角是“天眼”、“道眼”式的大观视角。其哲学方式是好与了、观与止、色与空、阴与阳、真与假、是与非相通为一的“不二法门”。《红楼梦》作为异端性诗化的心学,与儒、道、释相关而自成一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显示出了极大的叙事智慧,其中视角艺术的运用更增强了作品 的叙事张力和审美效果。作品通过恰当调节作者与叙事者的距离、精心安排视角的流动和巧妙运用双重复合 视角,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叙事结构更加巧妙。事实证明,从作品的外部技巧入手,更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 小说文本深层的技巧和神韵,更好地领悟古典优秀小说的艺术精华。  相似文献   

13.
柳经常出现在我国古代抒情文学作品中,成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独特意蕴的文学意象。拟从柳意象的原型内涵入手,对《红楼梦》中柳意象的艺术表现进行梳理,试探讨其作为叙事文学对柳意象内涵的继承和深化。  相似文献   

14.
纪永贵 《南都学坛》2000,20(1):30-34
《红楼梦》书名之寓意与秦可卿这个人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秦可卿即警幻仙子的幻形;秦可卿之名为贾府的秦氏与仙境的可卿的合称;秦氏(可卿)托梦给王熙凤与贾宝玉之所即天香楼;天香楼即红楼;秦氏(可卿)所托之梦即“红楼梦”;《红楼梦》之名有多重寓意;《红楼梦》应是该书本名。  相似文献   

15.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 ,《红楼梦》之所以魅力永存 ,正是因为其作者在本文中特别强调了艺术本文与读者双向交互作用的动态建构  相似文献   

16.
论《红楼梦》中的互补人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强 《南都学坛》2002,22(2):56-60
互补方法在《红楼梦》中被广泛应用 ,较好地揭示了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特技巧。这种方法的应用对于整个作品取得巨大成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服饰作为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从古到今,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从《红楼梦》中的服饰描写着手,对其内在的文化底蕴进行了探究,并与杨宪益夫妇的英译本进行了对比,从文化的共同性和特殊性角度出发,揭示出文化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8.
朱恩义 《南都学坛》2001,21(1):39-42
贾宝玉“意淫”这一总的性格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意淫”不是皮肤滥淫”;二、“意淫”是一种近似“痴情”的感情;三、“意淫”有“惟意会不可口传”的神秘意蕴;四、“意淫”是弃于世道的,可为闺阁良友。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以春夏秋冬的季节循环作为文本的基本叙事时间框架,这种"迷宫式"的时间叙术艺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交织缠绕中呈现出非线性的时间流变,使小说在情节、场景的流动交织中显示出强烈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20.
论现当代作家对《红楼梦》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当代著名作家大都酷爱《红楼梦》,他们的创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家庭题材的承继;2.婚恋主题的偏爱;3.悲剧艺术的体认;4.人物系列的发展;5.艺术形式的借鉴.但由于对《红楼梦》自身的一些负面因素的误读和对其优秀成分未能全面地创造性地消化吸收,也限制了现当代作家的进一步超越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