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民族》2007,(10):F0002-F0002
9月22日,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动漫城新闻发布会暨项目启动仪式上,来自黑龙江省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的民族服饰展演为其增添亮色。同时,经营鄂伦春族独特风格的桦树皮手工艺品店也在此落户。据悉,鄂伦春族历史文化中的人物等形象还有望成为动漫创作的蓝本。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三少民族之一的鄂伦春族,其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本民族舞蹈——鄂伦春族原始舞蹈.本文通过对鄂伦春族原生态舞蹈的初探,粗略地向大家介绍鄂伦春族舞蹈的起源、形成以及发展.文章前部分介绍了鄂伦春族原始舞蹈文化艺术形态,具体描述了鄂伦春族舞蹈的古老性以及鄂伦春族人对歌舞的重视,后半部分讲述了鄂伦春族舞蹈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以及就现在情形来看如何发展和传承鄂伦春族舞蹈.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鄂伦春族》《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副理事长韩有峰先生撰写的一部专著。《黑龙江鄂伦春族》是“黑龙江流域民族历史与文化丛书”中的一部,是全面研究和介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的一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内容包括综合性成果中的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题研究和相关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理论问题.在综合性成果方面,当前国内学术界对鄂伦春族的综合性著作多部,包括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研究,有大量关于鄂伦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方面的内容.在专题研究方面,包括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比较研究、调查报告、传承与弘扬研究等.在理论问题研究方面,主要研究要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民族非物质遗产保护、传承要有利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重视地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问题等.  相似文献   

5.
游戏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价值。当今儿童游戏在吸收科技进步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鄂伦春族传统游戏包含着该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对形成鄂伦春人许多独特、优秀的品质有重要作用。传承并发展包括鄂伦春族传统游戏在内的民族传统游戏对当今儿童的教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是鄂伦春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儿女的家庭教育在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中自成体系,通过口耳相传、言传身教等独特方式把生产生活技能教育、传统习俗文化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宗教礼仪教育等家庭教育内容融为一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鄂伦春族现代家庭教育中文化内涵和元素遗失严重,家庭教育整合历史文化资源不尽合理。鄂伦春家庭教育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要秉持传统家庭教育精神的自信与坚持力,争取政府、学校、社会组织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同时利用大众传媒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保持现代鄂伦春家庭教育的活力,促进其良好的进行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鄂伦春族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呼玛县白银纳鄂伦春族乡、黑河地区黑河市新生鄂伦春族乡、逊克县新兴鄂伦春族乡、新鄂鄂伦春族乡及伊春地区嘉荫县乌拉嗄镇胜利村,这些地区的鄂伦春族总计有1510人。在经济上以林业、农业为主,兼营牧业,由于历史及社会的原因,长期以来鄂伦春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各地区不平衡,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鄂伦春族的民族学材料,对其古老的烹饪兽肉的工具及其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和初步研究。特别是对鲜为人知的古老而独特的蒸肉法,辟为专章进行评介,从而使我们对鄂伦春族古老的肉食方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鄂伦春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化,并留下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鄂伦春族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能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旅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黑龙江省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介绍为基础,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困境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思考,进而针对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