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立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6):30-35
仪式是宗教的外显形式,强化了宗教与生活的关联,其本身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藏族的宗教仪式繁多,且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嘉绒藏族村落一年的宗教仪式就清晰地呈现了仪式与村民日常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后,日本农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进入转型期,农村土地分化,农业生产家庭化,传统的以本家和村组为核心的村落共同体社会受到冲击,大量过剩的农村人口外出求职,农村人口老龄化。如今在日本,传统村落已经终结的说法不绝于世。但是,日本宫城县仙台秋保町马场村的葬礼仪式却表明,村落葬礼仪式不仅在今天仍然发挥着延续社会构造、整合社会秩序、强化集体情感的功能,而且还是村民文化和社会认同的重要基础,在维系村落共同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之,日本村落的文化传统在社会延续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沈茜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6):126-128
“乡村牧歌”是文化人类学的关键概念之一。与城市生活相比,它是一种自然、和谐、简单的乡村生活方式。文章以侗寨村落为例,对以“乡村牧歌”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文化作了初浅的探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4.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2-78
祭祀仪式作为一种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是村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系村落居民关系的重要纽带。湖北省仙桃市西流河镇罐子湾的祭祀仪式可分为祖先祭祀仪式和神灵祭祀仪式。这些祭祀仪式体现了罐子湾的村民关系通过集体祭祀、物品互赠、村落互助得以构建。时代变迁中祭祀仪式的转变对村民关系产生的影响,表明祭祀仪式依然是村落关系构建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很长一段时间,女友们在一起谈论各自的私密生活时我都有种茫然无措的感觉,我只是呆呆地听着她们绘声绘色的描述,不由得脸红心跳。想想自己结婚两年,却从没有过那种惊心动魄的感受,更没有达到过那种似梦似幻的境界,心里便有了千百种滋味。那天晚上,从女友那里借来了一堆新碟,正沉迷于其中,唐若开门进来了,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宗教传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民间社会的现实,学界对其已作出不少科学、客观的认识和有益探索。从相关传说和历史资料中构建山西原平史家岗龙王庙的信仰世界,揭示出村落信仰世界的建构实际上是民众对自身生存空间的理想化设计,并初步指出对民间信仰的合理引导、对庙宇象征资源的合理分配,可以使民间祠庙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舞台。 相似文献
7.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7-34
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构建生活空间与社会网络是我国广大乡土社会的基本形貌。仪式庆典对传统村落以及区域社会、文化整合起着重要作用,其中,社区参与模式和村落整合程度密切相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水滨村平地瑶盘王节采取政府引导、瑶学会指导、村民主导三位一体的模式,产生了持续而广泛的影响。三排六姓村落成员自觉、有效、充分的社区参与,不断传续、再造村落社区关于族群迁徙和盘王崇拜的集体记忆,增强了村落共同体的凝聚力,促进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
文章运用共生理论对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进行思考。首先,简述了共生理论的基本内涵以及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其次,分析畲族村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共生关系,并构建了共生机制,提出理想模式是构建对称互惠共生一体化的模式;最后,对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进行实证分析,剖析了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的基础条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天竹畲寨乡村旅游综合体开发对策,包括:树立共生理念,合理布局产业;优化共生环境,构建协调机制;强化共生意识,深化互惠合作;健全发展体系,开发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9.
李文睿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4)
杂散居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经济的"区域性"的特征是各民族在民族杂居区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相互学习、相互融合造成的,另一方面其民族文化及其伴随的民族意识却在区域或地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与汉族日益分离和加强,形成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社区""村落"为研究起点的"以小见大"和"以小到大"少数民族地区的村落经济研究可以为民族经济研究开辟出独特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户生计方式日益呈现多样化,农村居民人口减少,村落消减衰微,生态建设迎来巨大契机。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构建生态中心村,协调农户生计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是建设宜居农村、繁荣农村,实现生态环境的善治,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邱捷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
孙中山在1924年10月9日写给蒋中正的信是研究孙中山晚年的重要文献。孙中山在这封信中强调“以俄为师”,要全面理解这封信,必须对当时国民党内政治、思想、策略等方面的分歧作分析。孙中山“以俄为师”是真诚的,但对学什么又有自己的选择和考虑。他主要是主张学习苏俄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方法。他是以平等的心态去学习苏俄经验的,对苏俄的认识也并非那么单纯天真。 相似文献
12.
彭小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24,(2):24-31
花炮节是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石口村最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的传统节日庆典。花炮节主要内容包括还花炮、游花炮、文艺表演和抢花炮,是一个有祈福、庆祝、纪念、祭祀、社交等多重内涵和性质的综合性节日。花炮节承载着村落历史、民族记忆,有利于地理边界、社会边界的再确立;有利于推动传统伦理与现代观念、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碰撞,实现村落秩序的整合;有利于利用文化资本,助力村落振兴,实现了文化共享。花炮节推动了村落边界的再确认、秩序的整合以及文化共享等多重目的实现,展现了村落共同体生成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黄平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05-110
旅游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拓展旅游城镇化研究,从灵云村的长期田野调查出发,系统分析村落社区的旅游城镇化。观察灵云村近30年来的发展,旅游业虽然并不是绝对的主导产业,但有力推动了村落城镇化进程,使村落在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生活方式、大众传播、思想观念等方面向都市生活转变。 相似文献
14.
“教学做一体化”职教师资教学模式是职教师范类院校提高学生的职教师资能力的内在要求.传统职教师资教学模式存在教、学、做三者目标不一致;教、学与做的内容常脱节;教-学-做联动途径不畅通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做”为基础,由“做”统领“教”与“学”的职教师资教学模式,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按照岗位—能力—课程思路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5.
郭继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5)
回到生活本身的哲学似乎又成为学界讨论的热点,事实上,哲学和生活乃本原性的统一,中国哲学尤然。孔子的哲学尤其表现得淋漓尽致:孔子终生在践行其哲学理念,其遵循大道、诚实负责的乐感生活即为哲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当下,对哲学的生活回归之态度既需要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对待之,更需以实干的精神去做哲学。 相似文献
16.
17.
文忠祥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3)
土族村落土地利用方式上表现的三重同心圆结构,与信仰层面上三重同心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每一个村落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概念体系是个体化的、局限的,它是村落文化—自然—经济关系的曲折反映;村落景观的形成,是村落社会关系和自然世界在可见的具有边界的空间中相互建构的历程,不同个体的成长状态或心智水平决定着对村落空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陈容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5,34(4):14-19
空间研究是当代社会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中国传统村落的研究中,空间结构的研究是一个相对薄弱环节。地景是指地面景观与历史文化二位一体的形态,是文化观念的物化表现,也是研究村落空间结构的重要手段。大冷水河、社王庙和土地庙这几类地景将大冷水村的村落空间划分成了四个层次,即以地缘为基础组成的“家族”住宅区、整个大冷水村住宅区、住宅区周围广布的耕地林地、远离住宅区的山地林地,这四部分共同形成了土瑶村落空间的四重同心圆结构。 相似文献
19.
深圳客家宗族派衍与传统村落拓展——以龙岗坑梓黄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川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8(3):101-107
因“迁海复界” ,引发了惠、潮、嘉客家人一批批陆续移入深圳。在客家人的第四次移迁大潮中 ,深圳客家人传统村落得以出现 ,这是客家民系在闽、粤、赣交界区形成后第一次向外播迁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刘志扬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9):18-25
文文从西藏拉萨市郊区一个乡村社区中乡村政权组织运行机制,国家政策引导下的家庭、乡村基层组织职能的演变,以及村落认同等方面,从一个微观的角度探讨了西藏农村社会组织的组成方式,进而说明了西藏乡村政治结构下和家庭、村落、国家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