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原生态的空间网络化补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导致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只有通过生态补偿才能使退化的草原恢复到自然平衡的状态。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草原牧区的地方政府、企业、牧民为基础补偿层,以中央政府草原生态转移支付为纵向补偿层,以受益区域的生态补偿基金为横向补偿层的纵横交错的空间补偿网络。  相似文献   

2.
牧民合作社是保护草原生态的有效组织载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草原生态是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当前,在草原生态保护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牧民生产方式落后造成的对草原使用不当和生产关系不适导致的保护无力,使草原生态日渐退化.实践证明,保护草原生态亟须变革牧民的生产组织形式,而牧民合作社不乏为一种有效的组织载体.  相似文献   

3.
复合型多层次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坚持特殊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等原则,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生态补偿机制的经验,提出解决我国草原生态恶化,实现草原牧区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构建复合型多层次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以此实现补偿主体的多元化、补偿资金的多渠道和补偿方式的多样化.复合型多层次的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包括纵横交错的三个层次,即主导层、中间层和基础层,其相互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4.
牧区蒙古族妇女生存状况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存背景使蒙古族妇女具有特有的素质与品格,她们是保护建设生态环境、发展牧业生产不可缺少的力量。要建设牧区,要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离不开妇女。妇女的生活素质也只有在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牧业产业化实现的前提下才能得到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牧民定居是新疆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牧区建设是新疆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牧民定居则是新牧区建设的基础,牧民定居水平低已成为新牧区建设的一大障碍.文章在分析牧民定居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牧区水利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解决后续产业、促进定居规模化、加大扶持力度、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推进新牧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牧区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着草原退化严重,草原产权不明晰、"公地悲剧"仍在上演,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狭地制约",牧民以被动转移为主、而转移出去的牧民就业条件差,牧区工业化印矿产资源开发的工业化,牧区真正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部分小城镇发展出现萎缩现象,牧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缓慢,不合理的开矿办厂巴造成一定程度的草原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控作用尤其应当受到重视。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森林生态保护任重而道远。我国应当增强现有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刚性和实用性,建立森林生态补偿长效机制,规范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表述形式,改变政府作为单一补偿主体的状况,加强森林生态补偿监督,为森林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草原生态经济系统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经济系统为主导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体系 ,只有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发展同步进行 ,即畜牧业经济的增长、牧区人口素质的提高、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扩展、草原生态环境的改善相互适应 ,才能使系统协调持续运转 ,获得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最佳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保实现新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通过立法改善和恢复新疆草原生态系统,尽快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应尽快在水法的基础上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节水条例》,进一步明晰和细化有关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的法律、法规、条款,增加可操作性,将节永纳入法治化轨道。  相似文献   

10.
大庆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及其环境构成的陆地生态系统,在大庆生态市建设和创建百年绿色油田中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目前,大庆草原保护工作虽然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但是也存在草原沙化、盐碱化、退化,重用轻建,法规不配套等问题。这就要加大草原综合治理的力度,增强保护草原生态意识,加快草原改良建设速度,加强草原管理。  相似文献   

11.
牧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始终与牧区土地制度变革相联系。牧区土地制度变革是通过变更牧区的土地产权关系,调整土地产权主体的利益关系,满足国家、集体、牧民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在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前提下实现牧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和草原生态平衡。建国以来,牧区土地制度的四次重大变革基本上坚持了这样一条路径:在坚持牧区草畜平衡的基础上,落实牧民对草场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充分调动牧民的生产积极性,通过调整牧区土地产权关系为牧业经济集约化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2.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游牧民族聚居的游牧区 ,草原畜牧业在新疆历史最为悠久 ,历经数千年 ,经久不衰 ,是畜牧业的主体形式。但随着牧区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传统草原畜牧业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经过 2 0多年的牧区经济体制改革 ,新疆近约 80 %的牧民实现定居、半定居。实践证明 ,游牧到定居是实现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和必由之路。本文分析和探讨了游牧民族定居和草原畜牧业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以及草原畜牧业现代化面临的挑战 ,提出了加快和完善游牧民族定居 ,促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进程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东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水是我国香港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水源,保护并建设好东江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而在源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并建设好东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东江源区进行调研,根据源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源区政府和人民为保护源区生态环境而进行的生态环境建设投入与导致的发展损失状况,分析了在源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在东江源区实施生态补偿,本文认为国家应承担补偿东江源区的生态保护建设投入,广东省现阶段应承担补偿源区的发展损失,源区也有责任补偿源区生态环境破坏对广东省造成的经济损失。现阶段的补偿方式应以资金和项目形式补偿为主,补偿途径主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14.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总量控制与污染减排压力较大;重点行业和区域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环境监管能力不强;农村环境保护不得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对资源开发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强化重点区域、行业污染防治;加大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形成文明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草原制度包括草原所有权制度和草原产权制度。合理的草原产权制度是保护草原资源和维持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然而,草原缺乏明确规范的产权制度,草原所有权和使用权制度不完善,是导致新疆草场使用过度,草原沙化、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分析草原所有权制度的演变、草原产权制度面临的问题,寻找治理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途径,推进新疆草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牧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既有理论价值,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全省牧区组建和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是近年来青海省委省政府为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保护生态、增加牧民收入、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本文通过深入调研,总结了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成效和特点,剖析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银滩草原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青藏高原草原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青海金银滩草原旅游资源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制约因素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金银滩草原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合理功能分区、科学布局旅游项目、发展多元旅游产品、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建立草原旅游监测系统、构建保护与利用保障体系、注重社区参与旅游。  相似文献   

18.
在中央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背景下,流域内各主体普遍形成了协同保护的共识。基于制度性集体行动理论,构建黄河流域生态协同保护过程的集体行动分析框架,通过对黄河流域不同区段生态协同保护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黄河流域不同区段的现实困境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上游存在贫困与生态保护矛盾突出、地方竞争与区域协同冲突和协同风险较高的困境;中游主要存在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冲突、生态用水与工业用水矛盾突出和管理分散难以满足协同需求的困境;下游则存在合作成本高和参与意愿低的困境。基于此,在黄河流域生态协同保护的具体实践中应进一步深化流域协同、完善流域协调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约束机制和加强复合型合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不同利益主体利益需求的差异决定了各自不同的价值取向,并进一步影响其在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和行动积极性。生态保护红线外部企业低参与度和高经济利益性的冲突,非核心利益相关者对良好生态环境和优质生态产品的强烈追求与其承担补偿责任较小的冲突,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区农户经济行为的求稳性与积极采取有限人为活动风险性的矛盾等,对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都具有深刻影响。生态保护红线区生态补偿机制是一个要素众多、结构复杂的有机整体,其有效运行依靠不同利益主体在补偿额度分摊、补偿方式选择和补偿监管执行等环节中的分工与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战略、组织和信息等多维度协同。  相似文献   

20.
察布查尔县实施定居兴牧工程要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结合起来。实施定居兴牧工程要同加快现代农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定居兴牧有利于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及文化、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是实施定居兴牧工程的发展方向。察布查尔县实施定居兴牧工程以来,当地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取得了积极效益。突出抓好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定居建设中明确牧民投入的主体地位,突出政府投入的示范、引导作用;以农区带动牧区共同发展;加快牧区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强定居兴牧工程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