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清代回疆地区法律典章的研究与注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首先对回疆地区单行法规《回疆则例》的名称、内容、修订情况、性质作了新的阐发。其次考释了嘉庆年间回疆参赞大臣署衙所藏法律文献,并结合史实分析全国性法规在回疆的实施情况。复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回疆地区伊斯兰教经典的文本、著者、内容及影响作了更深入的研究。最后分析了回疆法律体系的特点。作者认为,清代法律和伊斯兰教法律各具鲜明特点,同时又有较强的互补性,它们的结合使回疆法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理藩院则例》是清代众多民族法规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它是理藩院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开始编纂的。由于规模浩大,历经四载,至嘉庆二十年才刊刻告成,以满、汉、蒙古三种文字颁发。后经道光、光绪两朝续修,形成一部凡64卷、965条体系完备、内容丰富、适用范围广泛的大型综合性法规。《理藩院则例》主要规定了理藩院的机构、职掌和编制,  相似文献   

3.
清王朝对西藏的管辖治理,是持十分谨慎态度的,比较讲究采取切合西藏实际的政策措施,并注重以法治理。收编入清王朝的民族法典《理藩院则例》中的《西藏通制》,就是清王朝治理西藏的基本法律。这部基本法律最早颁行于嘉庆二十二年(1817),最后一次增修颁行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这中间虽然经过多次复审增纂,但变化不大,是清王朝一部  相似文献   

4.
一、新中国成立前党的民族工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民族纲领:“消除内乱,达到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蒙古、西藏、回疆(即新疆)三部实行自治,成为民主自治邦;用自由联邦制,统一中国本部、蒙古、西藏、回疆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192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蒙古问题决议案》又提出,竭力使蒙、汉两族人民联合起来,反对共同的敌人。在斗争中不…  相似文献   

5.
满族入主中原后,如何正确处理与北部蒙古族的关系,是清廷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清廷吸取总结了历代民族统治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先后制定了《盛京条例》、《蒙古律书》、《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和《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等法律。  相似文献   

6.
新书浏览     
《中国藏学》2007,(2):165-166
《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赵云田点校大32开408页270千字平装定价: 21.00元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ISBN7- 80057-817-8责任编辑:季垣垣本书系“十五”国家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中国藏学出版社西藏历史汉文文献丛刊之一。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在许多方面与印本《理藩院则例》不同,属于稿案本。共8册,不分卷,通过理藩院所辖录勋司、宾客司、柔远右司、理刑司等5个司属机构的职掌,以时间先后为序,记述了清政府与蒙古及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特别是清政府在这些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实行的各项制度。记事起于清初,止于乾隆二十二年(1755)。另外抄本《理藩院则例》对准噶尔和中原地区的互市作了简要明晰的记述,并对清代内廷教养制度形成的原因、时间、具体执行情况及所要达到的目的,均有清楚的介绍。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一般读者已经很难见到的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所编《大清会典》中的理藩院资料。  相似文献   

7.
一上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大门被西方的炮舰打开后,大批西方传教士深入中国腹地,亲眼目睹了中国穆斯林的现状,撰写了不少有价值的著作、游记,如法国路易·卡乃(LouisCarne)的《印度支那及中华帝国之行》、英国约翰·安德森(AndersonJohn)的《滇西历险记》、法国罗舍(EmileRocher)的《云南回民革命见闻记》、英国丘奇·珀西(ChurchPercy)的《回疆游记》、英国布鲁姆霍尔·马歇尔(BroomhallMarshall)的《伊斯兰教在中国: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等等,都是值得参考的。与此同时,中国回…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年鉴》第二届编辑工作会议于2005年5月17~20日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开。会议总结了200年4(卷)的各项工作,对2005年(卷)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中国民族年鉴》的编纂思想、编纂框架、选题范围、选题标准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了共识。《中国民族年鉴》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文化宫主办,中国民族年鉴社编辑出版的大型综合性年鉴,创办于199年5,每年一卷,已出版十卷册,积累了上千万字的信息资料,已成为我国民族文献信息资源的重要数据库。《中国民族年鉴》举行第二届编辑工作会…  相似文献   

9.
一、吐鲁番郡王家的变迁吐鲁番郡壬家以额敏和卓为始祖。额敏和卓的原文是 Imin Khwāja Bek(Bg),在18世纪中期的吐鲁番盆地,曾作为当地有势力的人物登场。他的祖父 azrt Mir abib-Allan Vali-Allan Sūfi Khwajam 及父 azrt Niyāz Khwajam Akhond 为世所知,而在清朝史料(《回疆通志》卷四)中也各以索丕(苏菲)和卓、尼雅斯和卓的名字出现。据说索丕和卓是哈拉(喀喇)和卓的阿訇、尼雅斯和卓是吐鲁番的大阿訇,而额敏和卓看来也是具有伊斯兰  相似文献   

10.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5,6(2):17-20,90-91
台北故宫藏乾隆《盐源县志》的著者在不同方志目录中著录内容不同,或指为杨丽中所纂,或称佚名。而据笔者考证,杨丽中实为乾隆六十年《冕宁县志》的编者。通观乾隆《盐源县志》的内容、嘉庆《四川通庆》与光绪《盐源县志》的相关记载,以及清代修纂县志的规定与惯例,可以认为:一、乾隆《盐源县志》成书时间为乾隆四十八年或四十九年;二、时任盐源知县的曾正浩为此志的主修者,纂者主要为县衙中的官吏;三、台北故宫博物院现所藏孤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传抄本,应为誊写本。  相似文献   

11.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制定和颁行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章程》),是一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治理西藏法典性文书.然而,这样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典性文献,目前社会上却出现和流行着内容差异很大的两种不同版本,即原藏于拉萨大昭寺的《水牛年文书》中辑录的《新订西藏章程二十九条》(以下简称《文书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和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编《西藏历史档案荟粹》中公布的《钦定二十九条章程》(以下简名《荟粹本》)藏文版本及其汉译版本.本文拟通过对《章程》形成的背景和过程等系统研究,以及对两种版本的藏文本及其汉译本逐条进行对勘,并查核制定该章程所依据的有关档案文件后,认为,《文书本》系《章程》之正本.并提醒学界,《荟粹本》非《章程》之正本,希谨慎引用,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2.
清代对蒙古立法内容之丰富,涉及范围之广泛,法律制度之完备,远非以往历代封建王朝所能比拟。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重刊理藩部则例序》评价它的内容时说:“举凡疆理、品职、军政、会盟、贡赋、邮驿之要,与夫户婚、旌恤、仪制、刑禁之繁,莫不赅备。”而在“莫不赅备”的法制中,最为突出的要算刑事法律了。清代依照蒙古传统风俗习惯,吸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科学的历史学研究,在日本开始于十九世纪末期。而日本学术界对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研究,也与之同时举步。被誉之创立了东洋的近现代史学并确立其在社会科学体系中之地位的白鸟库吉先生(1865—1942年),也同时开拓了日本学术界的新疆地区历史研究领域。白鸟先生最早的研究文章大约是发表于1890年的《弱水考》,日本学术界在评论白  相似文献   

14.
《民族研究》一九八○年第三期,刊载了谢国桢同志的《简介明万历刻本重修<贵州通志>》(以下简称谢文),谢文主要谈了关于该书的修纂者、该书关于苗彝风俗的记载以及明初将官马都督激变等三个问题。同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又刊载了魏治臻同志与谢国桢同  相似文献   

15.
杨琤 《中国民族》2010,(12):8-13
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研究工作正式展开。1985年,第一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1996年,第二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确定编纂《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这一项目将全面汇总近30年来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第三次全国少数民族古籍工作会议即将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自1979年开始编纂以来,经过七年努力,已于今年八月底正式出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在乔木同志直接关怀和姜椿芳总编辑的领导下正在陆续编纂的一部大型综合性辞书,也是一部以条目形式介绍各学科基本知识和最新成就的工具书。《中国大  相似文献   

17.
藏文《蒙古佛教史》选译 佛教在蒙古地方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子《蒙古佛教史》的内容和作者 在北京的民族图书馆(原为民族文化宫图书馆)收藏的众多藏文典籍中,有一位蒙古族僧人固实噶居巴·洛桑泽培(gu-shri dkav-bcu-pa blo-bzhang thse vphel)的文集,共计木刻本九函,《蒙古佛教史》收入该文集的第七函中,全书162叶,藏文全名为chen-po horgyl (?) du d am-pavi chos ji ltar dyung-bavi thsul bshad-pa rgyal-bayl bstan-pa vin-po-che gsal-bar byed-payi sgron-me,民族图书馆编纂的《藏文典籍目录》(文集类子目)第一集(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年7月第1版)译为《大霍尔地区正法  相似文献   

18.
成飞 《中国藏学》2023,(3):83-90+213-214
四川因与西藏接壤,在历代中央政府治藏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样,其相较于内地,了解西藏、认识西藏也更早、更全面。清代四川3部省志,康熙《四川总志》设“西番”目,雍正《四川通志》设“西域志”一卷,嘉庆《四川通志》设“西域志”六卷,专目专卷记载川西高原地区和相邻的西藏地区,逐渐形成了清代四川省志书写西藏和行省修藩志的特色。此与川相邻的地缘格局,清朝不断调整完善的治藏政策,四川省在边疆经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及清代从上至下对修志的重视密不可分。清代四川3部省志书写西藏及川西高原地区,经历从西番之地、四川之西域到国家一统下的西藏书写视角的发展,展现出有清以降内地人们从对“氐羌地外”之“吐蕃区域”模糊认识,到以宁静山为行政区划的初步认识,再到大一统疆域观下西藏的成熟认识,反映了清代大一统疆域观中内地时人对西藏认识变化的过程。清代四川3部省志书写西藏的资料,也从延续明代的地方性文献,逐渐发展为基于中央政府贮存的史志修纂,超越了狭隘的地域局限,展现出四川省官署从“经世致用”的地方志修纂思路转变为对标中央政府权威史志编纂思路上,对之后西藏地方志修纂产生了影响,昭示了“一统无外之盛”的大一统政治文化,是清代...  相似文献   

19.
一篇首语 在进入对《突厥语大辞典》(Diwanu Lughat at-Iurki,以下缩略为DLT)中的Timak与Bista二词的讨论前,在此有必要约略概述一下DLT之作者玛赫穆德·喀什噶里(MahmudKashghari)编纂此巨著的主体理念或思想和世界观,缘出的社会的、族体的与意识形态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编写纲要的通知》,对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的编纂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几年来,全国承担编纂任务的25个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领导机构和编写小组,落实了工作经费,也开展了人员培训,《总目提要》编纂的各项工作都在全面的落实过程中。《总目提要》为我国第一部全国少数民族古籍解题书目套书,将收录我国55个少数民族及古代民族文字的书面文献、碑铭石刻、文书、口传资料等现存的全部古籍目录和内容提要,是对我国少数民族古籍资源的一次全面清查。全套书按民族分类约60卷,近100册。《总目提要》作为国家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